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賦能應用更精準更高效

賦能應用更精準更高效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21 22:35:01

根在應用 魂在創新

——四川宜賓學院堅持紮根地方培育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實踐探索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四川省教育廳黨組成員 劉立雲,四川省教育廳宣傳思想與統戰工作處處長 李大鵬,西南财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吳玉平;光明日報記者李曉東、周洪雙

2022年6月8日,在四川宜賓學院考察調研時強調,當前正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階段,要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學校、企業和有關部門要抓好學生就業簽約落實工作,尤其要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

對同學們說,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實之心,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熱愛勞動,腳踏實地,在實踐中一步步成長起來。

1978年開辦高等教育,2001年升格為四川省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宜賓學院,始終紮根地方,堅持應用型辦學理念,培養了大量創新型應用人才,為地方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古樸典雅的校徽,就是學校辦學宗旨的集中體現。“我們的校徽,以‘宜’字為主體,寓意學院立足地方、服務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宜賓學院黨委書記蔡樂才說。多年來,宜賓學院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就業質量連年提升。截至目前,宜賓學院今年畢業生就業落實率也已近八成,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很高。

這所紮根地方的高校,是如何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高質量培養适應社會需要的人才?為此,光明日報調研組進行了深入調研。

賦能應用更精準更高效(根在應用魂在創新)1

宜賓學院學生參加志願活動。資料圖片

賦能應用更精準更高效(根在應用魂在創新)2

宜賓學院學生到甘孜州新龍縣開展“三下鄉”活動。資料圖片

1.思政鑄魂:增強紮根基層作貢獻的信念

芳華六月,骊歌響徹。身着學士服的學子們從四面八方彙聚到操場上,參加宜賓學院2022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典禮上,同學們通過視頻短片,重溫來校考察調研的一個個瞬間,深刻感悟的親切關懷和殷殷囑托。

“的諄諄教誨,如春風化雨般滋潤着我們的心田。”教育學部畢業生黃新越說,作為一名即将踏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希望能夠不斷進步和成長,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到教育事業實踐中去。

“的關懷讓我熱淚盈眶。”文學與音樂藝術學部畢業生郭蕾說,一定要時刻牢記囑托,砥砺奮進,實幹笃行。

多年來,宜賓學院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高度,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目标,厚植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引導大學生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需要中去。學校不僅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講好“大思政課”,做好“課程思政”,還通過“第二課堂”等方式,鼓勵同學們走出校門,了解國情、增長才幹,增強紮根這片土地作貢獻的理想與信念。

5月13日,一場精彩的分享會在學校博雅樓舉辦。來自教育學部的8名學生代表,分享了他們利用假期看望母校恩師的過程與感受。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講述老師的感人故事,引起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表示,一定不負師恩,努力奮鬥,奉獻社會。

“這是我們的特色活動,通過尋找、整理、分享,讓同學們在實踐中受到思想洗禮,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擁有的高尚品格。”宜賓學院教育學部負責人介紹,學部連續多年開展“尋找感動我的老師”活動,組織學生利用假期看望最感動自己的老師,在小組、班級和學部内分享老師的感人故事和先進事迹,每年編輯形成一部《尋找感動我的老師》故事集。

宜賓學院由原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四川教育學院宜賓分院合并升格而來。學校在推進多學科發展的同時,始終保持着教育類專業的優勢。教育學部通過“尋找感動我的老師”等第二課堂活動,強化大家紮根基層、追求卓越的内在動力與專業理想。

近年來,宜賓學院為宜賓及周邊區域,培養了超過一半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骨幹教師。地方教育部門、中小學和幼兒園一緻評價,宜賓學院的畢業生具有“吃得苦、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情懷和能力。

進入7月,高溫持續。騎手李銳送完一單外賣,在路口碰上了宜賓學院“城市YI愛館”的志願者在派發綠豆湯。他取下頭盔,接過綠豆湯,一口就喝掉大半杯,邊擦汗邊說:“謝謝你們啦,老朋友!”

“我做騎手兩年了,最大的問題是娃娃沒人帶,隻能帶着她一起送外賣。”李銳說,宜賓學院啟動“城市YI愛館”志願服務項目,不僅給騎手提供休息的房間、充電的車位,還可以搭夥做飯,最重要的是,志願者幫忙輔導孩子做作業,解決了騎手的最大難題。

“幫助騎手這一群體更好融入城市,也讓作為志願者的我們收獲了成長。”宜賓學院志願者張玉婷說,“雖沒有物質上的報酬,但我們在精神上很滿足。”

在多樣的、深入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加深了對學校所在地方的了解,增進了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增強了紮根基層作貢獻的信心和決心。

賦能應用更精準更高效(根在應用魂在創新)3

宜賓學院的青年志願者高質量服務世界動力電池大會。資料圖片

賦能應用更精準更高效(根在應用魂在創新)4

已入職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的宜賓學院畢業生在做實驗。資料圖片

2.産教融合:培養适應社會需要的能力

宜賓江安縣四面山鎮天泉村的酒糧定制基地,三千多畝高粱大豆長勢喜人。驕陽之下,來自宜賓學院的“博士專家服務團”滿頭大汗,正忙着給村民指導田間管理技術:“高粱太密,多的要拔掉,有病蟲害的葉片也要及時清理……”

“這是博士服務團的工作常态。我們已向宜賓各區縣派出博士服務團30多支,重點在電子商務、锂電産業、文化旅遊、農林漁業和基層治理等方面,提供智力服務。”宜賓學院學科建設與科技處負責人說,學校組建博士服務團,實施服務地方組織化行動,受到了各區縣的熱烈歡迎。

據介紹,學校向各區縣派出常駐博士聯絡員,調研收集地方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學校再整合資源跨學科組建專門項目團隊,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學校特别要求,每個項目團隊都必須有相關專業學生參加,在直接服務地方的同時,培養了解地方、适應地方發展需要的人才。

學校在引進博士人才時,明确把“應用實踐能力”列入考核要點,近三年引進的數百名博士中,有一線工作經曆的人才達到70%。同學們在博士的帶領下參與課題研究,成為實習實訓的有力補充。

學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部教授楊強領銜的智慧農業團隊,為宜賓屏山縣開發了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台,有力推進了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參與的同學們在課題中提高了創新應用能力,增強了就業創業的競争力,實現了高質量就業。

近年來,宜賓市提出大力實施“産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在鞏固提升、做優做強食品飲料、能源化工等傳統産業的同時,加快引進培育、做大做強智能終端、軌道交通等新興産業,對當地高校人才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

宜賓學院與地方發展同向同行,專門成立了“竹學院”“川茶學院”“質檢學院”等專業學院和智能終端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電子測試技術産業研究院、新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并積極推進二級學部(院)學科專業調整重組,将相關和互補專業學院納入學部,形成智能制造學部、教育學部、農林與食品工程學部等13個學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體育與大健康學院等3個學院,專注培養适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宜賓三江新區,歐陽明高院士專家工作站的電池安全實驗室窗明幾淨,各式設備有序運轉。剛剛從宜賓學院畢業入職的吳世雄,正與來自國内外高校的科研人員一道,對新研發的電池産品進行安全測試。

“我們同學共8人通過選拔,成為宜賓學院與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聯合培養的首批畢業生。”吳世雄說,8人在宜賓學院完成基礎理論學習後,到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領銜的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了為期半年的培訓,系統學習動力電池生産、檢測、使用、回收等環節的實驗操作。培訓結束後,他們到工作站參與見習,并在“校站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

而今,8人畢業後,均已順利入職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工作站相關負責人說:“我們要加快動力電池科技攻關步伐,不僅需要創新理論研究,也需要大量的實驗操作,我們與宜賓學院聯合培養的創新型應用人才,正好滿足工作站發展的需要。”

3.悉心服務:讓學生以更好姿态走向社會

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青河村,連片的遮陽大棚内,小方格狀的魚缸整齊排開。魚缸裡,一條條小鳉魚苗輕盈地遊來遊去,享受着它們的快樂時光。不遠處的操作間裡,工人們正熟練打包,将魚苗裝進充氧的特制水袋裡,運往全國各地。

“我們今年有超過20個新品種面世,品種總數将超過200個。”基地負責人說,預計2022年産量将達到1000萬尾,營業額超500萬元。

“這是從宜賓學院走出來的創業團隊,該創業項目曾在第五屆四川省‘互聯網 ’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銀獎。”宜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負責人說。

幾年前,還在宜賓學院就讀的遊文藝等5名同學,萌發了飼養觀賞魚觀背青鳉的想法,便在宿舍陽台開始了養殖試驗,得到了學校的支持。李成文、倪秋萍作為他們的創業指導老師,在項目創意、技術培訓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項目名稱“匠心有魚”就是根據李成文老師的建議拟定的。同學們畢業後攜項目創業,很快闖出一片天地,成為國内觀背青鳉種類最多、規模最大的供應商之一。

近年來,學校圍繞“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标,成立創新創業學院,面向全校開展創業教育,建成26個雙創教育實踐基地和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最好的條件。各學院還成立了一批“黨員創新根據地”,由黨員教師帶領、指導學生參加科研項目、學科競賽、創新訓練,以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

“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我們服務的内容就應該是什麼;學生的需求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應該覆蓋到哪裡。”宜賓學院專職輔導員、就業指導老師王星,領銜成立了面向全校的“星辰”微思政輔導員工作室和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服務社,創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能力培養和就業指導服務等活動。

“希望同學們早為以後的就業做準備,多了解市場湧現的新型職業,明确自身職業規劃。”大一入學之初,王星就會告訴同學們,要學好本領,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核心競争力,以更好的姿态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工作室和服務社也常态化地舉辦職業生涯規劃活動、職業能力提升活動、就業指導活動,讓就業服務貫穿學生在校求學全過程。

“我們還走出校門,到宜賓市内的多所高中,針對高三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王星說,今年的高三學生就是明年的大一學生,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幫助高中學生盡早規劃,報考适合的大學,也有助于了解大一新生的思想,讓校内活動開展得更有針對性。

2022年,在就業“大考”面前,學校更是把就業服務做實做細,促進供需有效對接,助力實現充分高質量的就業。學校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和“書記校長聯系百家企業”活動,拓展就業渠道;在條件允許時積極組織開展就業雙選會,在疫情響應時則通過線上招聘、網上雙選會等方式,把就業機會送到同學們的手機上。

“我們今年有畢業生5637人,提供的就業崗位有3萬多個,平均下來每名同學有超過5個崗位可選。”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負責人說。

當前,對尚未就業的同學,學校也已建立台賬,每人都明确專人聯系,特别是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針對性地開展輔導、推薦崗位,讓學生以更好姿态走向社會。

4.辦學啟示:以黨建統領地方高校改革發展

宜賓學院在積極推進學校改革發展過程中,科學謀劃學校發展戰略,在實現整體轉型發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體現了地方高校發展理念轉變和對發展規律的探索,給予我們深刻啟示。

啟示一:地方高校辦學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我國高校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高校,獨特的國情、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社會制度,決定了我國高校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因此,辦好地方高校,必須在方向問題上站穩立場,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教育初心使命,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深刻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

啟示二:地方高校發展要定位準确、目标明确。我國高校類型多樣,發展層次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高校在謀求發展過程中,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地方高校要從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務實态度客觀分析自身學校的所處方位、發展水平、已有基礎,做到定位準确,心中有數。地方高校發展目标的制定要立足實際、彰顯特色、遠近結合、避免趨同。目标一經明确,就要攻堅克難、持之不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為實現目标而努力拼搏。

啟示三:地方高校要堅持以師生為本的理念。高校承載着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多重任務和使命,但最終目标一定是服務和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地方高校要堅持以師生為本理念,将其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構建并優化服務教師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要在人才培養目标方案、課程體系設置、實踐能力提升、綜合素養養成、科研實踐平台搭建等方面做出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力舉措,真正實現“三全育人”,為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啟示四:地方高校要深度融入區域發展。每所高校都有其所處的城市和區域,高校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一定要主動融入所在城市和區域的發展。紮根中國大地辦學,首先就要紮在其學校所在的城市和區域中,不能舍近求遠、好高骛遠。地方高校要充分發揮人才隊伍、科研攻關、高水平創新成果産出等方面的優勢,在有機融入所在城市和區域發展的廣度、力度、深度上狠下功夫,将不斷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作為重要戰略抓手,既為地方發展提供人才源、創新源、活力源、産業源,也為優化自身人才培養目标、解決學生就業難題、打造學校特色學科、提升自身辦學内涵等找到有效路徑。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2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