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人其實都處在在社會規定好的環境中,遵守着外部制定的固定規則和接受普遍認可的價值觀。我們循規蹈矩,渴望認可,不敢出錯。
我們小心翼翼得熟悉各項評價标準,把社會定義的價值當作自己的價值,把大家認可的成功當作自己應該追求的東西。我們要努力上大學求上進,學習成績要争靠前,畢業前要努力考證多去積累實習經驗,畢業後要大公司要考公務員,35歲之前要升到一定的級别,40歲時要當多大的領導……
找工作渴望富有,到了時間就該結婚,買房買車、買奢侈品。去追求一種所謂的“幸福”的生活,追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我們沒有問過自己“幸福”和“成功”的定義到底是誰規定好的,這些人憑什麼要去定義我們的生活?
隻有我能定義自己
為了莫名其妙的目的而浪費一生的時間,卻沒有時間停下來問自己:這到底是不是我們内心真正需要的呢?我們還有别的選擇嗎?他們說的“幸福”和“成功”是真的嗎?
當我們覺得純粹的哲學家為什麼這麼幼稚,不去追求一些實際的目标。可能我們才是真的幼稚,我們追求和被困在别人定義的世界裡,甚至沒有去問問自己追求到底有沒有價值?也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内心真實的渴望。
我們以世俗的觀點去衡量純粹的人,卻發現他們不在乎世俗人的評價。他們沒有什麼錢,也不需要太多錢;沒有什麼名望,不需要被敬仰;也不需要掌握權力,去控制命令什麼。
蘇格拉底
不再由他人定義我們的人生,規定我們的生活,左右我們的選擇,讓我們自由吧,去過真正的好的、自由的、有意義的生活。歸根到底就是蘇格拉底那句話“即不審視自己究竟想過、應該過怎樣的生活,盲目遵循社會價值,并不是一種審慎的态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