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礙患者那些事兒。
吞咽的過程,是協調的、流暢的,是濕潤的口腔、咽、食管的依次開放和閉合。
而腦卒中患者的吞咽,則表現為進食困難、小口吞咽、緩慢進食、咽下有梗阻感、飲水有嗆咳,并伴有發音費力或不清晰等特點。對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姿勢的調整訓練,是一種代償訓練,是不改變患者吞咽生理的情況下,改變食物通過的路徑,來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礙的方法,以此來減少誤吸的發生。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進行姿勢治療來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礙。
姿勢治療的目的及優點
1、通過姿勢調整幫助患者獨立攝食和吞咽;
2、指導專業人員幫助患者獨立自主攝食,防止誤吸;
3、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安全攝食和吞咽的護理;
4、姿勢的治療一般不需要患者肌肉用力,不容易引起患者疲勞。
姿勢治療的适應症
1、神經性吞咽障礙患者;
2、頭頸部癌切除術後患者;
3、其他結構損傷所緻吞咽障礙;
4、适用于所有年齡段患者。
我們今天想要強調的重點。主要是指軀體姿勢、頭頸部姿勢的調整在吞咽障礙中的應用。
一、軀體姿勢的調整在吞咽障礙中的運用
軀幹姿勢主要通過側面表現來體現體位角度;如軀幹後傾30°,軀幹仰卧位0°,直立坐位90°等。
1、半坐卧位(适用于體力耐力差、身體的支持和保持差的患者)
具體方法:床頭搖起30°,頸下墊枕頭頸部屈曲位,床尾稍搖起膝關節呈屈曲位。
2、側卧位(适用于頸部腫瘤手術後器官缺損;一側咽縮肌無力,健側進食)
具體方法:通過頭頂的地面垂線為基準,軀幹左或右側屈,使用食物的重力和健側肌肉力量。
3、坐位(适用于體力耐力較能持續;身體的支持和保持較穩定)
具體方法:a屈頸身體離開餐桌一拳左右 ;b餐桌的高度為在肘關節處,椅子的高度為膝關節處; c坐位軀幹90° ;d腳要盡量接觸到地面。
小結:
1、進食時采取低卧位<60°的患者吞咽障礙發生率高于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60°的患者[1]
2、半卧位有助于食團在梨狀窩的短暫滞留後再誘發吞咽反射,所以食團流入咽腔與喉部的聲門關閉時間是同步的。
3、側卧位有助于食團繞過喉前庭運送到梨狀窩,可預防吞咽前誤吸。
4、通過軀幹姿勢調整還可以降低食團流速,代償性的彌補聲門關閉的延遲。
二、頭頸部姿勢的調整在吞咽障礙中的應用
不良的姿勢會對吞咽障礙的患者造成不良的影響,如:低頭弓背的姿勢會使閉口不良、咬合不足、舌上提不足;仰卧位患者容易出現頸前部肌群緊張,特别是呼吸輔助肌群緊張等,調整頭頸部姿勢,可有效改善吞咽障礙。
1、低頭姿勢(适用于吞咽前出現誤吸患者)
具體方法:使頭頸部和下颌向前微傾,重力将食團保留在口腔前面,以防止食團在未引發吞咽反射前滑進口腔後面,使後咽壁與會厭之間空隙減小,防止食物進入呼吸道,保護呼吸系統。
2、仰頭姿勢(适用于舌頭後後推食團能力降低患者)
具體方法:食物進入口中并咀嚼吞咽後,仰頭—再低頭吞咽,利用重力把食物送到舌根部,再吞咽。
3、頭轉向患側(适用于單側咽喉部功能異常)
具體方法:食物進入口中及咀嚼後,頭部先向前傾,準備好運送到舌根時,再将頭向患側轉向利用健側吞咽,當轉向患側角度達到60時,能顯著減少患側梨狀窩的容積和深度,從而改善吞咽時梨狀窩殘留的發生,使轉頭吞咽姿勢的效果最大化,但是對于一些卒中後行動受限的吞咽障礙患者,他們無法完成轉頭的動作,不适用采用轉頭吞咽的方法[2]。
4、健側側頭吞咽(适用于單側口腔與咽部無力有殘留物的患者)
具體方法:食物進入口中及在咀嚼準備吞咽後,頭部側向患側吞咽後再向健側側頭,通過縮短健側咽縮肌,使改變食團前進方向偏向路程短的健側,減少咽期食物在患側咽壁及梨狀窩的殘留。經研究不側頭吞咽時能增加咽部的壓力,使食團前進的過程更流暢。咽部壓力的增加,也能減少吞咽後食物在咽壁或梨狀窩的殘留[2]。
姿勢的調整應用在吞咽障礙患者過程中,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1、吞咽姿勢的選擇進食前保持輕松、愉快情緒15~30 min 。
2、為防止食物誤吸人氣管,在進食時先囑患者吸足氣,吞咽前及吞咽時憋住氣,這樣可使聲帶閉合封閉喉部再吞咽,吞咽後咳嗽一下,将肺中氣體排除,以噴出殘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殘渣。
3、對卧床患者,一般取軀幹仰卧位,頭部前屆,偏癱側肩部以枕墊起,康複護土位于患者健側,食物不易從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運送,減少逆流和誤咽。
4、能坐起的患者采取60~90卧位,頸輕度向前屈,使氣道得到最大保護;身體亦可傾向健側30°,可使食物由健側咽部進人食管,頭部能轉向癱瘓側80°,此時健側咽部擴大,便于食物進入,以防止誤咽[3]。
參考文獻
[1]華陳. 住院老年病人吞咽障礙與進食體位的相關性[J]. 健康必讀,2020(11):211.
[2]張智意,黃立,唐俊,等. 進食姿勢對于腦卒中後吞咽障礙治療作用的研究進展[J]. 中國康複,2019,34(5):268-270.
[3]高金玲,呂桂玲,宋劍. 食物形态及吞咽姿勢對腦卒中攝食-吞咽障礙患者誤吸發生的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1957-1958.
#日常醫學科普##健康知識科普##護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