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威馬年内交付量近3萬輛

威馬年内交付量近3萬輛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15 21:28:01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賀

2022年11月17日下午,時代周報記者走訪了北京朝陽區某威馬4S店,該門店正常營業,但前來看車的顧客僅有四五個人。一位威馬銷售人員關注到記者駐足在樣車旁,立刻熱情推薦,“由于臨近年底,W6全能版車型最近在清庫存,現車優惠達到了5.5萬。”

與這家威馬4S店形成相比的是,距離其不遠的廣汽埃安4S店。近期,廣汽埃安4S店正進行雙十一促銷活動,進店試駕、提車的顧客絡繹不絕。店内大部分銷售都在店外帶客戶試駕或提車,記者進店長達十分鐘後,才有銷售過來接待。

而上述兩家4S店的客流量,也反映在了兩家車企今年10月整體銷量上。

近日,乘聯會發布2022年10月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廣汽埃安銷量超3萬輛,排名第四,而威馬銷量隻有1117輛,且并未進入前15名的名單中。

威馬年内交付量近3萬輛(三年虧170多億還給員工降薪)1

圖源:乘聯會官網

降薪的烏雲還未散去,其整體的銷量也不濟,“高開低走”威馬還能堅持多久?

負面纏身

繼“年虧82億,創始人年薪12億元”的消息登上話題熱榜後,威馬近期又傳出“從2022年10月開始員工工資按照7折發放,管理層工資按照5折發放”的消息。

這兩條消息之所以能引燃大衆的情緒,一方面是車企高管的薪酬本身就有較高的話題度,而威馬此次“巨額”虧損和“天價”薪酬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一方面則是上市前夕大幅度降薪,引發對其财務問題的擔憂。

一位上海的威馬員工近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确實自今年10月起,我們員工的工資按照7折發放,管理層工資按照5折發放,并取消年終獎和13、14薪。”同時,另一位上海的威馬員工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由于降薪,他在幾天前辦理了離職手續。“威馬的人事架構天天變,最近也不造車了。”

對于大幅度降薪、公司架構等問題,記者發送采訪提綱至威馬官方郵箱,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對方回複。而此前,威馬方面曾公開表示,高管主動降薪等舉措,是為了積極實現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結構等戰略目标。

時間倒退回三年前,彼時“傳統派”的沈輝帶領的威馬,發展一片大好。2019年,威馬銷量高居造車新勢力第二名,在德意志銀行發布的一篇行研報告中,證券分析師将威馬與“蔚小理”并稱為造車新勢力“四小龍”。

但随後,由于産品缺乏創新能力,以及受交付延遲、自燃等事件影響,加上理想、哪吒、零跑等衆多品牌的崛起,威馬開始“掉隊”。2021年,“蔚小理”銷量均突破9萬輛,而威馬的銷量隻有4.4萬輛左右,甚至低于哪吒和零跑。

銷量掉隊、全員降薪,威馬似成“驽馬”,已經“跑”不動了?

“威馬降薪,也從側面說明,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了洗牌階段。其實,不僅是威馬,衆多新能源車企都處于波動之中,包括特斯拉、“蔚小理”等頭部企業都曾爆出虧損的情況,也就是說,企業需要在經營和競争之間尋找平衡。”汽車分析師淩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值威馬赴港上市的關鍵時期,淩然判斷,雖然威馬處于國内新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但從其産品質量、訴訟糾紛以及大幅度降薪問題來看,其後續的IPO将受到較大影響。“從長遠來講,威馬仍是一個具有魄力的企業,其從起步至今,曾跨越諸多難關,所以也不需要太悲觀。”

“動力”不足

威馬銷量掉隊,在汽車行業人士張君毅看來,是因威馬的産品沒有疊代。他對記者表示,“産品不夠優秀會影響接下來的融資,融資不順繼而會阻礙其未來發展”。

根據威馬官方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21年威馬的銷量約為4.4萬輛,其中,EX5車型銷量為25597輛,約占總銷量的58%。也就是說,EX5是威馬的主打車型。

但自2018年上市以來,由于威馬創新能力不足,也沒有自己的純電動車型開發平台,緻使EX5疊代速度較慢,直到2020年5月才推出了改款車型威馬EX5-Z,但該款新品并未增加續航裡程,僅在車身顔色和配置方面進行了一定升級。

一年後,威馬推出2021款EX5-Z,續航裡程仍原地踏步,外觀也與2020款保持一緻。今年9月,2022款EX5-Z正式上市,在續航、外觀、配置等方面均無重大升級。

在張君毅看來,“威馬沒有新車型的開發平台,其從吉利拿過來的原幾何開發平台,随着時間推移已經老化了。更為糟糕的是,威馬套用原幾何平台的做法還惹上了官司。”

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威馬汽車作為被告與吉利集團存在若幹正在進行的訴訟。其中,2019年,在一項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中,吉利集團指稱威馬汽車侵犯其商業秘密,申索賠償約人民币21億元及其産生的相關訴訟費用(商業秘密糾紛)。

除了上述産品無疊代,以及訴訟問題外,威馬自身也在持續“流血”。招股書還顯示,2019-2021年,威馬汽車虧損金額分别為41.45億元、50.84億元和 82.06億元,三年合計虧損超170億元。

“流血”過多,“補血”方式也較為局限。

在淩然看來,雖然早期威馬資金擴充渠道較多,但現在其資金鍊并沒有特斯拉、“蔚小理”寬廣。而且威馬的盈利模式較為局限,加之與吉利的官司也會涉及大量賠款。

淩然指出,威馬陷入困境有他自身的原因,包括官司、産品質量、延遲制造等問題,當然也有市場以及其他原因,包括市場需求不穩定、供應商供應不足、芯片等問題。“威馬僅是一個事例,一個現代新能源制造企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的一個事例。”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也認為,作為一家造車新勢力,威馬在産品技術積累和市場營銷投入方面不太協調。

“如果沒有過硬的産品技術,就會影響企業的口碑和品牌。近幾年,廣汽等老牌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從本質上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車信心。”張毅對記者說,造車新勢力要想保持競争力,不一定要把規模做到很大。在口碑和品質方面做到極緻,才是擺在整個造車新勢力的一道難關。

身系沈晖

作為企業的布道者,創始人的格局和眼界尤為重要。

同為最早一批新勢力品牌,“蔚小理”的創始人都有互聯網基因,而威馬創始人沈晖則出身于傳統車企,曾任汽車巨頭菲亞特的中國區CEO,2009年加入吉利,并帶領團隊完成“吉利收購沃爾沃”,也做出了讓沃爾沃扭虧為盈的成績。

正是創始人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資源,威馬曾被投資者寄予厚望。

根據天眼查顯示,從2015年成立至今,威馬共完成了12輪融資,吸引到的投資方也較為多元,包括百度、騰訊、紅杉中國、李嘉誠家族、何鴻燊家族、雅居樂、上海國資投資平台等。

在造車模式上,沈晖帶領威馬選了一條傳統的造車路線——自建工廠,主打具有性價比的中端車市場。

但随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增多,威馬在中端車市場的優勢減弱。從2021年上半年開始,蔚來、小鵬和理想加速快跑,上半年交付量分别為4.19萬、3.07萬和3.02萬輛,遠超威馬公布的同期1.57萬輛的數據。

進入2022年,這一銷量差距再次被拉大。2022年1-9月,蔚來、小鵬和理想和交付量分别為8.2萬、9.9萬、8.7萬輛,均為威馬公布的同期2.8萬輛數據的3倍以上。

不僅交付量失速,威馬也不是首次陷入降薪風波,早在2020年3月4日,據36氪旗下汽車新媒體平台未來汽車日報報道,威馬汽車面向CTO全體(全體智能網聯部)召開時長約20分鐘的線上電話會議,讨論年終獎發放事項。 HR通過線上會議通知全體員工取消年終獎,理由是“去年公司年度KPI不達标”。

“這次線上會議不隻取消年終獎,高管也降薪了。”張君毅透露。

之後,威馬高管們随即開啟了一波“離職潮”。2020年,威馬汽車原出行事業部總經理劉立群離職;原首席零售官祁立人離職;聯合創始人陸斌也宣布離職。2021年,上任不到半年的公司另一位首席零售官唐軍也宣告離職。

在張君毅看來,“傳統派”的沈晖有其自身造車思路的局限性,這使得威馬失去了衆多高管。“更為重要的是,最後一次和百度的合作機會,威馬也沒抓住,百度轉頭做了集度汽車。”

或許是由于威馬負面消息不斷,百度不得不把“雞蛋”放到了其他籃子裡,轉而選擇與吉利聯手造車。威馬和百度宣布合作始于2019年1月8日,到了2021年3月2日,百度和吉利聯合出資成立集度汽車。

張君毅曾經為上百家汽車及出行産業公司做了戰略規劃、運營和數字化項目,對于威馬與百度的合作有着獨到的見解。

“威馬是有機會成為百度汽車的,但是沈晖沒同意。在外人看來,沈晖的不同意或許是因為其具有企業家精神,但真實情況是,他隻是不想失去控制權以及與别人分錢。”張君毅認為,從造車新勢力離職創業的高管中,前威馬高管繼續選擇在造車新勢力任職的并不多,尤其是不做技術研發方面的高管,因為他們的思想相對比較傳統。

“也不能說沈晖的管理能力有限,而是他帶領的威馬所遇到的問題太多,威馬後續還會有相關的人事變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降薪是減緩企業在遇到問題時的一種解壓方式。”淩然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