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3 11:03:33

‘導讀:

神經系統是人體内起主導作用的功能調節系統。人體的結構與功能均極為複雜,體内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和各種生理過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進行,而是在神經系統的直接或間接調節控制下,互相聯系、相互影響、密切配合,使人體成為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體,實現和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同時,人體又是生活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中,神經系統能感受到外部環境的變化對體内各種功能不斷進行迅速而完善的調整,使人體适應體内外環境的變化。可見,神經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着主導的調節作用,人類的神經系統高度發展,特别是大腦皮層不僅進化成為調節控制人體活動的最高中樞,而且進化成為能進行思維活動的器官。

因此,人類不但能适應環境,還能認識和改造世界。

神經系統由中樞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組成。

中樞部分包括腦和脊髓,分别位于顱腔和椎管内,兩者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組成中樞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以及各種神經節組成。能協調體内各器官、各系統的活動,使之成為完整的一體,并與外界環境發生相互作用

腦部

腦幹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1


腦室系統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2


大腦供血動脈3D掃描CT成像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


磁共振成像&人腦模型對比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人腦區域圖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5


神經分布圖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6


小腦皮質結構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7


小腦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8


腦島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9


基底核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10


海馬和穹窿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11


各種剖面圖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12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13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1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15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26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27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28

12對顱神經各自對應的腦區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29


形象記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0


幾種常見緻死性腦病的CT表現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1


腦損傷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2


不同部位腦病的瞳孔變化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3


常見的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品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4


各種顱内出血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5


幾種類型腦出血的CT表現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6


急性顱内高壓所緻腦疝的分型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7

顱頂層次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8


面神經—— 一巴掌就能記住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39


腦脊液循環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0


神經病變時瞳孔對光的反射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1


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外展神經損傷的鑒别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2


頭痛困擾,你屬于哪一種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3


脊柱

外周部分包括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它們組成外周神經系統。外周神經分布于全身,把腦和脊髓與全身其他器官聯系起來,使中樞神經系統既能感受内外環境的變化(通過傳入神經傳輸感覺信息),又能調節體内各種功能(通過傳出神經傳達調節指令),以保證人體的完整統一及其對環境的适應。

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神經細胞),而神經元的活動和信息在神經系統中的傳輸則表現為一定的生物電變化及其傳播。

例如,外周神經中的傳入神經纖維把感覺信息傳入中樞,傳出神經纖維把中樞發出的指令信息傳給效應器,都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送的,而神經沖動就是一種稱為動作電位的生物電變化,是神經興奮的标志。

脊神經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4


感覺神經的節段性分布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5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6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7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8

腰穿的局部解剖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49


左右腦損傷特點比較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50


腰椎神經對應的體表感覺區域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51


腕管綜合征(上)與肘管綜合征(下)的麻木、疼痛區域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52


三種手部神經損傷的特征性表現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53


手的神經支配

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特點(神經系統解剖圖)54


神經元(神經細胞)

神經元neuron是一種高度特化的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傳導興奮的功能。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胞體的中央有細胞核,核的周圍為細胞質,胞質内除有一般細胞所具有的細胞器如線粒體、内質網等外,還含有特有的神經原纖維及尼氏體。神經元的突起根據形狀和機能又分為樹突dendrite和軸突axon。

樹突較短但分支較多,它接受沖動,并将沖動傳至細胞體,各類神經元樹突的數目多少不等,形态各異。每個神經元隻發出一條軸突,長短不一,胞體發生出的沖動則沿軸突傳出。

根據突起的數目,可将神經元從形态上分為假單極神經元、雙極神經元和多極神經元三大類。

1)假單極神經元:胞體在腦神經節或脊神經節内。由胞體發出一個突起,不遠處分兩支,一支至皮膚、運動系統或内髒等處的感受器,稱周圍突;另一支進入腦或脊髓,稱中樞突。

2)雙極神經元:由胞體的兩端各發出一個突起,其中一個為樹突,另一個為軸突。

3)多極神經元:有多個樹突和一個軸突,胞體主要存在于腦和脊髓内,部分存在于内髒神經節。

根據神經元的功能,可分為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和聯絡神經元。感覺神經元又稱傳入神經元,一般位于外周的感覺神經節内,為假單極或雙極神經元,感覺神經元的周圍突接受内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經胞體和中樞突将沖動傳至中樞;運動神經元又名傳出神經元,一般位于腦、脊髓的運動核内或周圍的植物神經節内,為多極神經元,它将沖動從中樞傳至肌肉或腺體等效應器;聯絡神經元又稱中間神經元,是位于感覺和運動神經元之間的神經元,起聯絡、整合等作用,為多極神經元。

神經纖維

神經元較長的突起(主要由軸突)及套在外面的鞘狀結構,稱神經纖維nerve-fibers。在中樞神經系統内的鞘狀結構由少突膠質細胞構成,在周圍神經系統的鞘狀結構則是由神經膜細胞(也稱施萬細胞)構成。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叫神經末梢。

突起

神經元間聯系方式是互相接觸,而不是細胞質的互相溝通。該接觸部位的結構特化稱為突觸synapse,通常是一個神經元的軸突與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胞體借突觸發生機能上的聯系,神經沖動由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長而分支少的是軸突,短而呈樹枝狀分支的是樹突。

神經膠質

神經膠質neuroglia數目是神經元10~50倍,突起無樹突、軸突之分,胞體較小,胞漿中無神經原纖維和尼氏體,不具有傳導沖動的功能。神經膠質對神經元起着支持、絕緣、營養和保護等作用,并參與構成血腦屏障。

神經沖動

神經沖動就是動作電位,在靜息狀态下(即沒有神經沖動傳播的時候)神經纖維膜内的電位低于膜外的電位,即靜息電膜位是膜外為正電位,膜内為負電位。也就是說,膜屬于極化狀态(有極性的狀态)。在膜上某處給予刺激後,該處極化狀态被破壞,叫做去極化。

在極短時間内,膜内電位會高于膜外電位,即膜内為正電位,膜外為負電位,形成反極化狀态。接着,在短時間内,神經纖維膜又恢複到原來的外正内負狀态——極化狀态。去極化、反極化和複極化的過程,也就是動作電位——負電位的形成和恢複的過程,全部過程隻需數毫秒的時間。

神經細胞膜上出現極化狀态:

由于神經細胞膜内外各種電解質離子濃度不同,膜外鈉離子濃度高,膜内鉀離子濃度高,而神經細胞膜對不同粒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神經細胞膜在靜息時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小,膜内的鉀離子擴散到膜外,而膜内的負離子卻不能擴散出去,膜外的鈉離子也不能擴散進來,因而出現極化狀态。

動作電位的産生:

在神經纖維膜上有兩種離子通道,一種是鈉離子通道,一種是鉀離子通道。當神經某處收到刺激時會使鈉通道開放,于是膜外的鈉離子在短期内大量湧入膜内,造成了内正外負的反極化現象。但在很短的時期内鈉通道又重新關閉,鉀通道随機開放,鉀離子又很快湧出膜外,使得膜電位又恢複到原來外正内負的狀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