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國資功能布局

國資功能布局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14:43:06

國資功能布局(地方探路國資雲)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雅潔 在經曆了一年多的摸索後,各地國資委開始以更為穩妥的方式推動國資雲建設,比如多地正在優先推動國資監管雲的建設。

國資監管雲是國資雲的題中之義,不同的是國資監管雲并不要求地方國有企業将所有業務放入監管雲,而是隻上傳涉及一些國有監管事項的數據,以便于國資委對地方國企進行監管。

一名接近浙江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浙江的模式與天津不同,暫未走到市場化推廣的那步,目前仍處于國資監管雲的階段。而走向市場化,将是浙江國資雲未來的目标。

重慶九龍坡區國資委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其正在探索建立的依舊是國資監管雲,未來也暫不考慮對外市場化推廣。

除去天津與浙江,重慶、深圳、北京、甘肅等地亦在推進國資雲的建設(北京稱之為國企雲),據經濟觀察報了解,多地都處于初期摸索建設階段。

國資雲推出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障地方國資數據安全,也是國資監管部門監管和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抓手。

在國資雲推出前,國内已經有一個初步成型的雲市場,形成了一批包括阿裡雲、華為雲、三大運營商在内的頭部企業。

一位與多家地方國資雲平台有合作的企業副總裁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對于現有市場内的雲商而言,國資雲的推出雖然會帶來部分雲建設主導權的變化,但他們依然可以通過為國資雲提供技術、硬件服務參與到這一市場。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分析師楊光表示,雲本身是個服務,它不僅僅是一個機房和一個服務器,它本身是一套體系,有自己的生态特征所在,需要持續性的長久投入。

天津路徑

2021年天津市推出了國資雲相關政策,在市場中引起較大關注。

一位接近天津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認為,集約化是天津市推動國資雲的原因之一。有了國資雲,就可以動态調整相關資源,對于企業來說,節省了一次性投入,可以極大限度地共享資源。

上述人士認為,天津在建設正式的國資雲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設基礎,天津當地國資雲的建設也遵循着集約化的原則。

另一方面,國資雲可以給某些關鍵領域的監管提供便利,對于企業來言,在後續資源的整合、數據的整合上,以及後期整個系統的運維,甚至包括日後系統的升級,國産化的推進等,也有益處。

2021年3月,天津國資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簡稱天津國資雲科技),意味着天津國資雲運營主體的誕生。

天津國資雲與三大運營商來共建合作搭建整個天津的國資雲的主幹雲平台,包括各個資源池,并和三大運營商,作為整個市場推廣的主體,即天津國資雲科技在天津國企裡面去推廣國資雲的服務,運營商也以天津國資雲的品牌做推廣,然後其和下面的企業按照資源、服務收費,再和雲商進行結算。

上述接近天津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說:“三大運營商已經有比較完備的雲資源,所以采用了合作共建的模式。當然也會建一些必要的安全監管的設備,然後由運營商來提供基礎的鍊路和資源,大家來合作,這是整個建設的原則。”

該人士透露,目前,天津市對當地國企是否上國資雲不做強制性要求,也沒有固定的時間節點要求,完全是市場化的自由選擇過程。天津國資雲的推廣方式,亦是完全的市場化。

走向市場化,國資雲的競争力在何處?

該人士表示,在推廣上,天津國資雲盡量和其他的公有雲體現出差異化的服務。比如說天津國資雲在雲端不僅僅是提供底層Iaas層和Paas層的基礎雲資源 (如果将雲計算比作一棟大樓,可以分為三層:底層的IaaS層,即基礎設施服務;中間的PaaS層,即平台服務);頂部的Saas層,即軟件服務),同時整合了在企業運作過程當中,需要自己建設的一些共性的Saas層服務。

天津國資雲不僅能提供雲端資源,也可以幫企業解決一些應用問題,相當于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上述接近天津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回憶道,在初期的市場推廣過程中,天津國資雲會告訴企業,可以針對于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來定制上雲的整體方案,而不是列出上雲的服務目錄,讓企業自己去選。同時,國資雲也提供雲下的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

上述接近天津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認為,國資雲可以做到一對一的需求對接,再根據這個需求,變成雲上服務和資源的需求。

截至目前,天津國資雲已經可提供的服務包括業務類、監管類、安全類、信創類等。其中,業務雲包括承載企業面向互聯網的業務和應用,以混合雲的方式提供雲服務。承載業務包括企業網站、郵箱、OA等系統。

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對于未來的目标,天津國資雲科技有限公司将争取在未來三到五年之内,能夠在天津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

上述接近天津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說:“我覺得天津國資雲的優勢可以總結成,通過市場化的運作,為企業提供‘保姆式’量身定制的雲下服務和雲上資源相結合的整體數字化轉型及上雲方案。”

監管雲建設邏輯

浙江選擇了以國資監管雲作為切入口。

與天津相同,浙江也是由地方國資委牽頭,地方國企杭鋼股份承建浙江國資雲的建設,杭鋼股份也是浙江國資雲的唯一承建方與運營方。

上述接近浙江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透露,2021年3月份開始,浙江省國資委布置了建設國資雲的任務。原因在于杭鋼本身也在做數字化轉型,并在環保方面做轉型,正好契合了國資雲的建設需求。

對于設立國資雲的初衷,浙江當地的出發點是為了國資數字化監管,以及國資監管的數字化改革,即在雲上部署各個國資監管系統。

上述接近浙江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表示,以大額資金監管系統為例,有了國資監管雲,便可以把所有浙江省的省屬企業大額資金的使用情況、預警信息都及時反饋到國資委。通過這種方式,國資委就可以對省屬企業大額資金的情況,做一個全面的監管。

上述接近天津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認為,國資監管雲是國資雲邏輯概念下面的雲。“我認為國資監管雲是國資雲的一個子集,隻是承載了一些數據和比價敏感的業務,或者有一定涉密要求的系統的雲資源。”

上述接近浙江國資信息化建設的人士亦表示,類似天津國資雲走向市場推廣的模式,是浙江國資雲的下一步發展方向。

與其他地區國資雲建設有所區别的是,浙江國資雲采用的是完全的信創(國産化)模式,即采用完全國産化的信創服務器作為底層硬件設施,阿裡雲為浙江“國資雲”提供技術支持。

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緊随天津國資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從2021年3月份開始調研,主要是調研了如何去建設雲,如何建好一朵雲。浙江當地對比了各個雲廠商,并綜合了國資委建設雲的需求進行需求匹配,建設和系統由浙江國資委主導,國資委也是監管雲的使用者,通過監管雲,國資委可以更便利的對區域内國企的關鍵數據進行保護和監管。

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目前為止,浙江尚未進一步向國企業務提供雲服務。但通過市場化方式,讓國企“上雲”也在設想之中。

趨勢

從2021年開始,北京、天津、深圳、四川、甘肅等多地開始推進國資雲建設。

“主導企業建設 主導企業運營”,并由國資委直接控股或間接控股的企業負責建設及運營工作,是多地國資委推動國資雲建設時選擇的路徑之一。

重慶市九龍坡區國資委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當地國資雲監管雲的建設主要是為了通過“三重一大”監管系統,提示決策順序異常等預警事項,監督國有企業“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落實,進一步規範權力運行。再比如人事監管系統,産權監管系統、大額資金監管系統等。

2021年4月投入運營的四川國資雲,建設主體為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下屬公司四川省數字産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提供方為阿裡雲。在運營方式上,四川能投集團和四川電信形成了聯合運營的創新模式,保證對四川省内所有省屬、市屬國企的落地服務。

9月21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甘肅省國資委獲悉,當地正在摸索推進建設國資雲,承建國資雲的企業是絲綢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則是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做整個國資雲的建設,技術架構的建設和數據的建設,該企業是深圳市國資委全資設立的直管企業,于2018年12月18日注冊成立,2019年8月8日正式揭牌運營,承接智慧國資智慧國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5G網絡建設和産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是市屬智慧科技平台。

一名金融科技類央企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國資雲對未來雲計算市場格局的影響相當深遠。他說:“原來國有資本參與到雲建設方面,基本上是以投資者的身份參與的,現在主要的轉變就是以管理者和運營者的身份參與到雲計算市場,對于公有雲市場的有序發展,也為整個社會打通數據的問題,起到規範化的作用,從而避免無序。”

該金融科技類央企負責人表示,其他市場化企業可以通過參建方式參與到國資雲建設。

一名與多家地方國資雲平台有合作的企業副總裁則認為,國資雲的建設與推廣不可能一蹴而就,例如引用某一家的雲,然後再遷走,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不像個人手機上裝一個軟件再卸載那麼簡單。對比來看,雲的遷移是比較複雜的,這是一個過程。

上述副總裁說:“從後續的使用上來說,國資肯定是優先要選用國資雲,這個要看各地的發文要求。但是我覺得既然有這個考慮,并且做了這樣一個建設的動作,那肯定會優選國資雲。”

在上述副總裁看來,雖然說國資雲的建設和運營是由某一家國有企業來負責,但是他也是會引入一些這種雲廠商,做雲的建設和一些服務的支撐,相當于市場上原有的雲商少了一些直接客戶,但多了一個新的戰場。

他認為,國資雲的目的不是為了搶占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廠商的影響應該沒那麼大。但其中一些建設的主導權,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分析師楊光認為從各地的情況看,國資雲的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

在楊光看來,因為雲本身是個服務,不僅僅是機房和服務器,它本身是一套體系,有自己的生态。企業不是需要服務器,企業要的是服務器上面那些應用,以及其能提供的持續不斷的服務。現在相關國企遷移速度慢,隻能反映出來,目前相關地區的國資雲還跟市場化的雲服務有差距。

現在各個地方都在探索國資雲的建設,楊光覺得還需要時間去看,因為他們探索的時間周期還短,還需要時間去觀察他們能否真正的能提供有保障的數據安全。

楊光認為從其他國有企業的角度來看,因為每家企業的情況不一樣,需要考慮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盡可能在所謂的安全和成本效益之間尋找平衡。

楊光認為,國資雲并不一定需要政府親自下場去做,他隻要把好采購的關就可以了。諸如電信、移動、浪潮等國企也可以進行承建。

楊光說:“這個需要技術積累,需要長期投入,需要時間去證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