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兒園小班已經開始陸續報名了,爸爸媽媽們既興奮又擔憂。
興奮的是孩子長大了,即将步入幼兒園這個“小社會”鍛煉自己,擔心的是孩子能不能快速适應幼兒園的生活,能否每天開開心心去幼兒園。
然而剛入園的孩子,由于多種因素,會導緻出現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而且會反複出現。
輕則一周,嚴重的可能幾個月不能适應。有的孩子開始對幼兒園很好奇,新鮮兩天後開始哭鬧,還有的孩子開始哭,消停兩天又開始哭鬧的情況在小班都很常見。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入園分離焦慮呢?我作為幼兒園老師,從幼兒園的角度,跟家長探讨一下分離焦慮的原因、表現、以及解決方案。
幼兒的分離焦慮是怎麼來的
01 家庭因素:爸爸媽媽說幼兒園“不好”
隻要孩子不聽話,很多家長就會借着“幼兒園”的旗号管孩子。
“你再這樣,就把你送幼兒園去!”
“快,自己吃飯,不好好吃飯幼兒園老師都不喜歡你!”
或者跟朋友聊天時會說:“帶孩子太累,上了幼兒園我就解脫了”。
在孩子眼裡,這些話“不好聽”。他接收到的信息是:幼兒園不好,是一個“管”他的地方,老師很嚴厲,專門管不聽話的小孩等負面信息。
孩子聽多了這樣消極的話,心理會恐慌,會更加粘人,甚至讨好爸爸媽媽,抗拒上幼兒園。
02 心理因素:與爸爸媽媽分開,缺乏安全感
小班入園,代表着幼兒從家庭環境邁入了“社會化”環境的第一步。
入園前,孩子每天和照料者在一起生活,甚至沒有離開過父母,沒離開過家。
入園後,家人送到門口,頭也不回的就離開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會不會回來?
在孩子強行被老師抱進幼兒園時,會認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哭的更厲害。
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03 環境因素:陌生的環境和過多的規則會導緻孩子的焦慮
幼兒在家的環境比較寬松自由,家人對孩子比較寵愛,不會有很多的行為約束。而且在家就一個孩子,家長關注比較多,孩子有困難也會依賴家人。
在幼兒園,規則就比較多,也沒有那麼多自由。而且孩子比較多,要照顧一個班的孩子,難免會忽略哪個孩子。
對孩子而言,周圍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尤其遇到困難時,不敢跟老師說,又沒能得到老師的關注,會增加對幼兒園的排斥和恐慌。
04 社交因素:沒有好朋友
孩子剛入園,身邊如果沒有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也會排斥去幼兒園。
比如,有的孩子明明想跟其他小朋友玩,卻不知道怎麼說。還有的孩子,想玩别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就會直接去搶,甚至打人,結果沒有小朋友敢跟他玩。
這個時候,孩子就容易有受挫感,産生焦慮。
總之,在小班孩子的眼裡,第一次離開家進入陌生的環境、要适應幼兒園的行為習慣和規則、沒有熟悉的小朋友等等,這些方面都會導緻孩子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緊張,擔心等情緒。然而當孩子重新回到家人身邊,回到熟悉的家時,會重新感覺到家的安全和舒适。孩子在安全感的環境下,就會釋放不良情緒,哭鬧、扔東西、打人、咬人等。
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剛去幼兒園,會尿床、尿褲子、憋大便。問及家人時,家人說孩子在家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尿褲子了。
還有的孩子前期在幼兒園,明明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飯上廁所,回到家後會特别黏人,讓爸爸媽媽喂飯、穿衣服,這些行為退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入園焦慮。
孩子在處于焦慮情緒下,睡眠、飲食也都在适應中,很多孩子會因此變得免疫力下降,導緻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這樣通過生病的方式來“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去幼兒園。
很多孩子起床後嚷肚子疼,胃不舒服,這些也都是孩子有緊張情緒的表現。
兒童跟大人一樣,大人新換了工作單位,換了領導也會不适應,隻是大人有足夠的經驗進行自我調節,而對于弱小的兒童來說,就會通過哭鬧或者其他行為來發洩。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在表達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隻不過表達方式有時是無理取鬧。與孩子解決問題之前,首先要及時而準确地“翻譯”出隐藏在這些表面行為背後的需求。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家長要怎麼做
01 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合理的期待
首先提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跟他說送他去幼兒園,讓孩子潛意識覺得幼兒園是“修理”他的地方,否則後邊做再多也會事倍功半。
建議家長平時跟孩子聊到幼兒園時,多跟孩子灌輸正面積極的信息。
比如:“寶寶3歲是大孩子了,隻有大孩子才能去幼兒園。還能自己穿衣服,吃飯,會跟老師學很多本領。在幼兒園,你還會交到好朋友,和他們一起玩遊戲、講故事。”告訴孩子去幼兒園要做的事情一定要真實,不要誇大事實。
要讓孩子覺得,他長大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給他足夠的信心。
02 熟悉幼兒園環境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環境。
告訴孩子,教室在哪,吃飯、上廁所、睡覺都在哪個地方,玩遊戲在哪兒。孩子熟悉了環境,就會減少對陌生環境的排斥。
家長還可以通過繪本的方式,幫助孩子了解幼兒園。比如《我愛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天》、《大衛上學去》、《魔法親親》等。
在老師建立班級群後,也可以多跟孩子介紹他的老師,聊聊班裡有多少個孩子等等。
03 角色扮演,模拟幼兒園生活
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是以遊戲為主的。家長不要忽視遊戲的力量。
在《家庭遊戲力》一書中提到:“遊戲可以打破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壁壘,在心與心之間搭建一座橋梁,通過良好的依戀關系,緩解孩子的壓力和焦慮,激發孩子的内驅力。”
建議家長平時在家可以跟孩子玩角色轉換的遊戲。
比如孩子是老師,家人是小朋友。“小朋友”遇到困難了,要趕緊跟“老師”說,跟其他小朋友有矛盾了,也要告訴老師。
通過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生活,提高對幼兒園的認知。
04 注重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公立幼兒園,老師在小班重視的是常規的培養,整個小班階段,是為中大班的學習生活做準備的。
比如:跟小朋友一起愉快玩耍、能保持良好情緒、吃飯不挑食、自己吃飯穿衣,上教育活動時能認真聽,能大膽跟老師表達等等。
所以在入園前,家長在家也要重視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很多孩子去了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穿衣,看到别的孩子都會,很容易産生挫敗感。
在家家長可以多引導幼兒,幫助家人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能力強,去了幼兒園自然也會得到老師更多的認可,孩子也會更快的适應幼兒園生活。
05 給孩子一個儀式感
在送孩子入園時,不要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走,這樣隻會加劇孩子的焦慮情緒。
雖然幼兒園老師一直強調,送孩子上學要趕緊“果斷離開”。
再着急,也要給孩子兩分鐘的告别“儀式”:“寶貝,等你中午睡覺起床後,吃完水果再休息一會,媽媽就回來接你。” 跟孩子約定好之後,一定要準時來接孩子。
在這我要強調一下,由于3-4歲的幼兒,對時間概念不是很清楚,如果你告訴孩子孩子下午4點來接他,他會不清楚四點到底是什麼時候,也許會覺得時間很久。所以一定跟孩子說清楚,具體到哪個時間段,做完哪件事。
總之,在小班孩子剛入園這件事上,家長要抱着開放的心态,接納孩子的焦慮情緒。可能你的一句話,一個擁抱,你的一點點耐心,就可以給孩子蓄滿“愛之杯”,孩子就有力量更快的适應幼兒園生活。
結語
孩子成長路上,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和挫折。
步入幼兒園,是孩子适應社會環境的第一步。孩子經曆入園分離焦慮,也代表了孩子的一次成長。
孩子也正是在這一次次曆練中長大。
願我們的寶貝,能快樂的度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
我是希媽胤爸,90後幼師,正能量的二孩媽媽。熱愛生活,養育積極向上樂觀的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