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人都會對十二生肖中沒有貓這件事産生過疑問,說來也奇怪,人們似乎對十二生肖中沒有貓的一席之地,顯得比沒有其他動物更多了幾分不平,因為很少有人去問十二生肖中沒有驢啊、狼啊、狐狸啊、熊啊、青蛙之類動物,唯獨對貓的缺席特别在意,這大概 也凸顯出人們對貓的鐘愛。
而十二生肖沒有貓的原因,人們附會最多的理由就是貓太懶或者貓不夠忠厚等等,但這些說法往往經不起推敲,畢竟像十二生肖這麼嚴肅的民俗文化現象,顯然不是上述理由能解釋通的,至于貓是被老鼠欺騙而錯過了十二生肖海選大賽的小道消息,也同樣帶有濃重的臆想色彩。
其實要科學的回答十二生肖為何沒有貓這個問題,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簡單來講,這是一個時間問題,也就是說,早在十二生肖被中國古人廣泛接受和使用的時候,作為寵物的家貓卻還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已經采用天幹地支的方式紀年,而其中的十二天幹配以十二種動物作為生肖,也在先秦時期即已采用,但那時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和今天還略有出入。直到東漢王充在《論衡》一書中,較為細緻完整的記錄了天幹與生肖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廣泛為後人所接受。
然而有趣的是,在漢朝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雖然也有貓,但那時隻有作為野獸出現的山貓、豹貓之類貓,直到漢朝(據傳是漢明帝時期)才從印度傳入被馴化之後的家貓,而且此後又是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家貓隻在皇宮或者身份煊赫的達官貴人家裡豢養,到了六、七百年後的唐朝,貓才逐步走入民間,在這樣漫長的過程中,作為民俗文化的十二生肖中,沒有貓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另一個佐證是,差不多也是在唐朝以後,家貓才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有了一席之地,雖然貓入詩、入文、入畫的數量并不大,但古代幾位著名的貓奴想必大家也都略有耳聞,比如大詩人陸遊、畫家王冕,還有明朝的兩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和明世宗朱厚熄。
據傳,這三幅畫都出自明宣宗朱瞻基的禦筆
最後,讓我們來讀一下陸遊寫的兩首《贈貓》詩,一起感受下古人是如何當貓奴的。
《贈貓》之一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
時時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
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贈貓》之二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箪魚飯以時來。
看君終日常安卧,何事紛紛去又回?
注解:
1.“鹽裹”即“裹鹽”,是古人領養别人家的貓時,送給送養人鹽表示感謝,以示有緣之意,因在古代“鹽”與“緣”讀音相近。
2.古人把野貓叫做狸,家貓叫做狸奴。
3.小於菟即小老虎,作者希望貓能像老虎一樣骁勇善戰。
這幅文征明畫的貓圖,貓語者特别喜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