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和他的“水房子”
◎徐甲子
言及凸凹,不能不言及魏平。
記得凸凹就此本名作過小解:魏平(未平)凸凹近義,故取之。三十餘年,沿用至今,凸凹未平,未平凸凹。這些年,知閱凸凹出版十餘部詩集,步步登高。尤閱四千行長詩《水房子》時,為之稱奇。
一
《水房子》由72首詩歌交織而成,似72條渠流彙成的大河,獨立而統一,形散而神聚。其結構似岷江之水一分二,二分四……縱橫阡陌,貫穿田疇。
凸凹在這部四千行長詩裡,将漢語的調性、表達、收放、搭配運用到了極緻。他将寬廣多義,機動靈活的詞語安置于準确的位置,打破常規,标異立新,予以漢語詞性極大的釋放空間。大開大合,縱橫奔流。
必須承認,這種獨特的詩寫架構為中國詩歌貢獻了一部極具凸凹體态的詩歌文本。這部以水為主體的詩歌文本,将水的靈性、動态、美感、功能以及哲理融為一體,讓讀者沉浸于詩歌語詞的汪洋之中。一種博大、恢宏、厚重的東方氣象撲面而來。
凸凹《水房子》
二
水是有性格的。這種性格是任何東西替代不了的。就像李冰之于水,無阻無攔,順勢利導。就像水之于凸凹,筆走千行,分分合合。于都江堰而言,水是其魂;于《水房子》而言,水乃其骨。
山有氣象,水卻無形。古往今來,太多文字對水贊美與歌詠。或明澈或渾厚,無論水予人以福,或災害一方。最終人們對水的感恩是永久的。《水房子》以都江堰岷江之水為源流,将筆墨渲染于錦繡蜀地,俨如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卷展現天府之國。這座以水建造的房子,所承載的是萬民之願,更是川人因水而福的大美、大恩、大德。
凸凹借《水房子》以不腐的詩句告誡我們,水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在水的懷中。無水的日子,我們不能不感念李冰的聲音,盼望奔流不息的堰水悄然而至,滋潤田園,洞穿心靈。我們以水為居,或枕水而眠,水教會我們容納,又教會我們分解。
誠如凸凹後記所言:“《水房子》中的水,從水上起水,既起于詞的水,又起于物的水。但更多的是後者,即奔流于大地上的物的水。在我這裡,全世界所有的領域、所有的物事,或可消受上述之僞詩待遇,唯有李冰和都江堰不能……水是一種特别的物質,又是一種特别的精神。當它有了自己認同的主人後,就沒有什麼事辦不到了,包括以水治水。宇宙中所有物源中,最有詩意的物質,就是水。水本身就是詩,動也是,靜也是。”
水潤天府,萬物滋生。岷江水長,源源不息。兩千年不老的都江堰因凸凹的《水房子》将永葆生命容顔。我們以及我們的後輩,因這座《水房子》,将會永遠銘記蜀郡太守李冰這個不杇的名字。
三
寫到這裡,有必要從《水房子》裡暫時走出,談談凸凹早年創作的一首登峰之作《蚯蚓之舞》——
鳥的舞
排開霧
魚的舞
排開水
人的舞
排開人
沒有比蚯蚓,更困難的了
蚯蚓的舞
排開土、排開大地
蚯蚓的舞
排開地獄,和亡靈
為了這天塌地陷的柔柔的一舞
蚯蚓把體内的骨頭也排了出去
此詩隻有13行,共計76個字。而在這短小的詩句裡,卻蘊含着不弱于《水房子》的巨大容量。我堅持認為,《蚯蚓之舞》和《水房子》是凸凹詩歌天平的兩端,雖一長一短,但重量等同,可謂“長槍短炮”。凸凹将生命過程中的掙紮、苦鬥、不屈,濃縮于兩件作品中,将人類與自然的生命狀态融合其間,内涵深厚,精深博大。可以說《蚯蚓之舞》是可遇不可求的泣血之作,《水房子》則是凸凹多年詩歌創作的智慧結晶與思想碩果。當然,更是凸凹多年積澱後的能量釋放與爆發。
為何提及《蚯蚓之舞》?蓋因我從《水房子》裡仿佛看見魚鳥與人類的生命之舞,看到生命之舞中的不屈不撓,排開一切的求生欲望。
李冰造堰引水,兩千餘年奔流至今。李冰傳說雖在,而文字記載甚少。凸凹以長詩《水房子》填補這一巨大空白。
作者簡介
徐甲子,詩人、作家。曾有詩歌、小說作品在《人民文學》《詩刊》《人民日報》《青年文學》《四川文學》《星星》《詩選刊》《草堂》等文學報刊發表千餘首(篇)。出版詩集《紙上的時光》,散文随筆集《絕色》。現任《甲鼎文化》總編。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