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中國】目前而言,蘋果和安卓陣營可謂“水火不容”,兩者都有對方所沒有的功能,于是每當兩方的新機推出時,很多人就面臨着“站隊”的抉擇。衆所周知,解鎖手機,是絕大部分人使用手機的第一步,而這簡簡單單的一步,卻是衆多手機廠商經過數次叠代、實驗後選擇的重要一步。
目前為止,手機的解鎖方式大緻分為指紋解鎖、面部解鎖、虹膜解鎖,由于虹膜解鎖并不常見,這裡我們就不展開讨論。在安卓陣營,很多手機廠商争先開發新一代屏下指紋識别,緻力于讓用戶能夠“秒解鎖”,很多機型雖然也有面部識别的功能,但開發程度遠遠不及指紋識别。
在各大廠商紛紛開發指紋識别的時候,出現了一個“異類”——iPhone。熟悉蘋果的用戶肯定知道,iPhone 8系列是蘋果最後一代支持指紋識别的機型,随後推出的iPhone X系列、iPhone 11系列等機型均隻有Face ID,在安卓廠商的屏下指紋技術“大行其道”的當下,蘋果為何放棄了指紋識别,轉而主攻Face ID呢?蘋果真要在Face ID上一條路走到黑嗎?接下來,手機中國便帶大家探尋其中的奧秘。
蘋果或取消開發屏下指紋識别
近日,據知情人士Leaks ApplePro爆料,确認蘋果工程師不再為iPhone開發屏下指紋識别。據悉,在2021年初,蘋果便決定将所有開發Touch ID的資源轉移到Face ID團隊上,這意味着蘋果可能不再推出支持指紋解鎖的機型。近日,蘋果在iOS 15.4 Beta中推送了允許戴口罩進行面部解鎖的功能,這也說明了蘋果對Face ID功能的開發重視如初。
蘋果
可見,蘋果認為Face ID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從iPhone X開始的劉海屏便是推行Face ID延伸出來的問題。iPhone在進入全面屏時代以來,屏幕頂部的那塊“劉海”一直如影随形,在經過數次叠代之後,蘋果也僅僅隻能将“劉海”的面積縮小,在觀感上還是會造成影響。那麼,在“劉海屏”誕生之前,蘋果的生物識别是什麼樣的水平呢?
iPhone生物識别“簡史”
直至目前,蘋果一共使用過兩種生物識别:Touch ID和Face ID。2013年9月,蘋果推出了旗下首款支持指紋識别的機型——iPhone 5s,并因為該功能入選美國《商業内幕》的“本年度最具創新力的十大設備”。從iPhone 5s開始,一直到iPhone 8系列均采用了指紋Touch ID,而指紋識别模塊正是iPhone經典的實體Home鍵。
很多人對Home鍵鐘愛有加,但從2017年9月推出的iPhone X開始,蘋果便一改經典的Home鍵,正式進入全面屏時代,并配備了安全性更高的Face ID。蘋果的這項面部識别技術搭載環境光傳感器、距離感應器、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點陣投影器,共同搭建用戶3D臉部模型,從此Face ID全面取代了Touch ID。
蘋果為何取消開發屏下指紋
屏下指紋其實并不是什麼複雜的技術,蘋果不打算采用屏下指紋的原因,其實我們從拆機圖便能看出來。衆所周知,iPhone内部的空間其實也就那麼大,在塞下各種零部件後,空間已經狹小無比,并且因為蘋果的震動馬達、揚聲器尺寸較大,很難再加入一顆屏下指紋模塊。
安卓手機拆機圖
除了内部空間的原因外,蘋果秉承着“在産品發布之前要确保用戶的體驗達到盡善盡美”的原則,對于新功能的使用是十分謹慎的,而目前屏下指紋技術并沒有完全成熟,其體驗達不到Face ID的高度,所以蘋果或許甯願全力完善Face ID,也不願浪費精力在其它方案上。
屏下指紋和face ID哪個才是未來
目前而言,蘋果的3D結構光技術非常成熟,解鎖速度非常快,并且不需要手指操作,僅需擡手便能解鎖。蘋果Face ID唯一的缺點就是“劉海”,由于3D結構光占用了大量的内部空間,蘋果隻能在顔值這塊進行妥協。近年來,蘋果一直緻力于優化内部空間,iPhone 13系列的“劉海”區域已經肉眼可見地變小,而傳聞中的iPhone 14系列将徹底抛棄劉海屏,這也屬實是一大進步。
屏下指紋技術一般采用光學方案和超聲波方案,其中光學指紋識别記錄的隻是2D信息,不具備生物活性檢測,解鎖速度固然很快,但安全性肯定比不過Face ID;超聲波指紋識别可以記錄指紋的3D信息,安全性肯定是毋庸置疑,但解鎖速度比不上光學方案,并且還會受到貼膜的影響,導緻解鎖速度進一步降低。
反觀面部識别,Face ID在記錄面部信息時涉及到眼窩深度、鼻梁高度、眼眶高度等信息,建立起頭部模型,大大提高了破解難度,并且在紅外線的加持下,即便暗光環境下也能輕松解鎖。綜上所述,Face ID就安全性而言,必然在屏下指紋之上的,但由于屏下指紋技術目前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Face ID和屏下指紋哪個才是未來的方向,暫時還不能妄下定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