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譽為“最帥高考狀元”的楊晨煜考出了數學英語雙滿分,總分730分的好成績,開創了廣西恢複高考以來的理科最高分的記錄,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同年9月,有顔又有才的楊晨煜以壓倒性優勢進入了“清華智班”深造,這是由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創辦的,專門用于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拔尖科技人才的神仙班級。
那麼楊晨煜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如今兩年過去了,他又在幹什麼呢?本期周少說就帶大家走進“最帥高考狀元”楊晨煜學神的成長之路。
楊晨煜出生于廣西一所小康之家,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學校的行政人員。因此,在這樣的良好的家庭環境下,父母都對他抱以了極高的期望,期望他将來長大有一番好的前程,因此在他出生時,給他取名叫:楊晨煜。
楊晨煜在父母的教育下,從小就表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超強自律性,對自己的學習有着全方位的規劃,從小便為自己立下人生目标,那就是考上清華大學,從事科研工作。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他不像其他的學生那樣,依賴家長和老師的督促,總是非常自覺地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學習效率非常的高。
由于他的成績太過出色,完全具備跳級的實力,就連老師也來勸說他。然而這個有想法的孩子,仍然不為所動,他認為基礎非常重要,學習沒有捷徑可言,隻有穩紮穩打才是根本。就這樣他不急不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完成了每一個階段的學業。
在平時的學習中,楊晨煜作為同學眼中的學神,卻一點兒沒有學神的驕傲和過人之處。他每天都是很晚才離開教室,經常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做總結。并不是死讀書,除了課本以外的知識,楊晨煜還不斷地拓展課外知識,加深自己認知範圍的深度和廣度。
學習之餘,楊晨煜還有自己的愛好,那就是練習書法。這個愛好可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從小就有的。小時候的楊晨煜看到樓下有人經常用毛筆蘸水在地上練字,覺得很有意思。心裡就有了想法,等學會了,也拿來炫耀。于是他就自己開始練習,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去,終于小有所成,春節還給鄰居們寫對聯,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來,在高中時還參加了書法社團。練習書法培養了他的專注力,給他帶來的沉浸式的體驗讓他非常的喜歡。
2019年,楊晨煜參加了高考,高考成績一公布,楊晨煜的高考成績就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其中數學和英語雙雙滿分,語文140分也是常人望塵莫及的分數,理綜290分,以總分730分成為廣西高考狀元,同時也是廣西恢複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
因為實在是太過于優秀,各名校招生組老師,都開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誠邀楊晨煜到自己學校就讀。楊晨煜的理想大學清華大學也不例外,邀請他來聞名遐迩的智班學習,唯恐失去這一優秀人才。經過一番考慮,楊晨煜與家人最終決定選擇了清華大學。
然而,就是這樣優異的成績卻引來一些好事者質疑,質疑聲主要有兩點:第一就是楊晨煜高考時使用的試卷是全國三卷,題目比較簡單;第二就是清華智班招收的都是奧賽得主或者優秀的保送生。總而言之,就是有些人覺得他這730分的成績有些不太抗打,含金量不高,進清華智班名不副實。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名氣有假?其實,在高中階段,楊晨煜就曾三次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高中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和數學競賽,均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還拿到了兩個省級一等獎,在2018年參加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總決賽時獲得銀牌。真相大白于天下,這才讓那些吃瓜群衆徹底閉嘴。
塵埃落定後,人們又把目光聚焦在他是如何成為學神的,有人把他的成功歸因為楊晨煜的基因強大。網絡上流傳最多,影響最深的版本就是:全家人都是學霸,爸爸爺爺外公都是清華大學畢業,外婆北大、奶奶複旦,媽媽交大。
這些謠言随後被楊晨煜辟謠,家人出身名校都是謠傳,父母都畢業于廣西的本科院校,是普通的高知家庭。并且十分謙虛地對媒體說希望大家不要對他太過“神話”,這些都是自身努力的結果。
如今,距離楊晨煜高考已經過去了2年,他現在過得怎麼樣了呢?
如今的楊晨煜還在清華智班讀書,清華智班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天才級的人物,楊晨煜物理競賽并不占優勢。不過,這并難不倒楊晨煜,他又給自己定下了目标,從最簡單的計算機知識學起,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過半個學期的努力,趕上了其他同學的進度。相信不久的将來,楊晨煜一定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饋給國家和社會。
楊晨煜的成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窮極一生無法達到的,但是他身上的經驗和方法卻值得我們借鑒,人一旦有了目标,隻要踏踏實實的,就一定有實現的可能。
縱觀楊晨煜的成長史,不正是如此嗎?當他看到别人寫毛筆字,自己也想學會這門技能,就日複一日的練習,最後終于小有所成;他從小立志要考上清華,就踏踏實實的學習,最終以730分考進了理想的清華大學;他進入清華智班學習,覺得和别人差距太大,就勤奮刻苦地努力,最終縮短了這個差距。
這世上哪有什麼天才,所謂的天才都是由執着勤奮造就的。古埃及有這樣一句諺語“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隻有兩種:雄鷹和蝸牛。”雄鷹憑借自己的飛行的優勢,輕而易舉到達金字塔頂端,讓人十分羨慕;但是蝸牛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憑借自己堅韌不拔的耐力和對目标執着追求的毅力,也到達了金字塔的頂端,讓人發自内心的欽佩。
當我們無法成為雄鷹時,不妨俯下身子,耐着性子,做一個朝着目标持之以恒的蝸牛,哪怕慢一點,總有一天會到達勝利的彼岸。古往今來,那些成就一番事業的偉大人物,無一不是像楊晨煜這樣執着地追求目标。
比如,我們熟悉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從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中間幾度陷入絕境,毫無進展,可是袁隆平爺爺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經過幾十年的執着努力,終于研制出了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饑荒問題。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楊晨煜的成功沒有什麼驚人的訣竅,有的隻是我們每個人都懂卻又無法做到的可貴精神。希望他的精神,能鼓勵更多的學子,在漫漫的求學之路中,哪怕沒有光亮,隻要心中有理想,一直堅持下去,就能穿過黑暗走向黎明。
對于“最帥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傳奇經曆,大家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