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垃圾分類促進文明城市建設

垃圾分類促進文明城市建設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09:20:09

垃圾分類促進文明城市建設?從2019年“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在全國各地推廣以來,時隔近一年,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雖然垃圾分類看似隻是一件小事,中山也不是全國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但是越來越多的垃圾的确降低了中山市民的生活品質,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社會公共衛生、環境管理、市容面貌等都産生直接影響,而這些恰恰是文明城市評選的重要指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垃圾分類促進文明城市建設?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垃圾分類促進文明城市建設(我為創建文明城市獻一策)1

垃圾分類促進文明城市建設

從2019年“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在全國各地推廣以來,時隔近一年,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雖然垃圾分類看似隻是一件小事,中山也不是全國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但是越來越多的垃圾的确降低了中山市民的生活品質,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社會公共衛生、環境管理、市容面貌等都産生直接影響,而這些恰恰是文明城市評選的重要指标。

筆者認為,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配套推進落實,既要從源頭做好分類,更要做好垃圾回收處理和資源再利用的協調推進,直至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完整的産業鍊,從源頭上減少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并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但是,目前我市的垃圾分類仍然處于初始階段,建議長遠謀劃,循序漸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是内化于心,培養全民意識。垃圾分類應該以内心教化為主,政策監督為輔,單純從政府層面下發強制性規定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有可能還會引發社會面上的不滿,要通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讓市民發自内心認同,自覺自願執行。但是,一個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易事,建議将垃圾分類、環保意識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一切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帶動大人。同時,加強全社會全方位深層次的宣傳教育,将科學分類、合理傾倒垃圾作為評價居民個人修養和道德素質的重要标準之一,讓大人影響孩子,形成以家庭為最小單位的監督團體,營造全民的認同感和參與感。

二是固化于制,垃圾分類常态長效。細化分類方法。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就我市現狀,對垃圾的分類還是比較随意和粗糙的,但是,國外一些先進國家,标準要細緻的多,比如,香煙盒就要分三類: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紙,鋁箔是金屬,一件東西就要分三類丢棄。建議在充分調研,借鑒先進理念和舉措的基礎上,由政府牽頭協調城管、環保、教育、規劃、住建、發改等政府部門和社區物業、居委會等相關責任單位建立聯席會議,盡快出台《中山市垃圾分類指引》,通過建章立制,精細分工,引導市民科學規範有序操作,把垃圾分類處理盡快落到實處。

三是突破于新,科學設計垃圾容器。我市現在的垃圾容器除了有顔色和标識字樣的區别,容器口的樣式基本一緻,投擲時基本都是從容器頂部扔入,因此,仍然會存在故意或者過失亂扔垃圾的情況。建議對垃圾容器入口樣式進行改良,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設計成圓形小孔狀的,把扔紙盒、紙闆、紙箱的容器口設計成信封狀的,把扔塑料制品的容器口設計成三角形……垃圾容器入口的設計可參照垃圾物品的形狀、回收利用情況等分類定制形态各異的垃圾容器,既便于垃圾的二次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對亂扔垃圾行為的有效提醒和限制。

四是強化于督,設立垃圾監督員。監督是為了高質量的執行,建議在垃圾分類處理初期采取柔性監督,面向社會招募一批志願者,可以是社區網格員、社會志願者或者有責任感的熱心群衆,以說服教育為主,待時機成熟後再采取硬性監督,由職能部門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若發現不按規定處理垃圾會送回、提醒或者說服教育等。

五是謀劃于遠,循環經濟助推垃圾回收全利用。垃圾循環利用已經引發社會關注,一般情況下,越是熱點問題越能催生新業态,構建中山垃圾處理的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垃圾回收效益最大化必須納入城市長遠規劃,在這方面有不少值得學習借鑒的舉措。如著名的“押金回收制度”,在購買飲料時,除了支付飲料價格外,還必須支付押金,飲用完後,将飲料瓶投入垃圾專用回收機器,就可退還押金。此外,通過技術創新,已經有國家實現“零浪費”,如回收後的舊礦泉水瓶,通過壓縮分解後的原料,可以制作一個新瓶子,實現一比一還原,而其他的生活垃圾,可以用于焚燒發電,而且垃圾焚燒廠對廢氣的淨化非常徹底,污染排放幾乎為零。筆者認為,在我市垃圾焚燒淨化技術還不純熟的初期,完全可以效仿“押金回收制度”做法,對可回收利用物品如玻璃、塑料、金屬、紙等物品采用押金回收方式,最大限度激發群衆自主意識;待垃圾處理體制、技術、法律、産業鍊等相對完善的後期,可以重點打造垃圾處理循環經濟體系,将垃圾處理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的重要一環,如研發投入現代化的自動垃圾收集系統,居民隻要完成科學準确分類扔垃圾的環節,剩下的均由系統自動完成,減少垃圾排放,回收更多原料,讓垃圾真正變廢為寶,“循環”使用,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利器。

建議人:鄧業芳

●投稿方式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編輯: 周振捷

◆二審: 彭曉劍

◆三審: 嶽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