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至将在12 月21日來臨。冬至的“至”,代表極緻,因為一年中的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時間最長。
談到冬至,一些人在想是不是該吃頓餃子?另一些人在想難道不是立冬吃餃子嗎?考研小夥伴則心中一驚——“冬至”用英語怎麼說來着?
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
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畢竟晝夜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共通的,太陽的運行也不受文化差異影響。
依據太陽的變化而建立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一部分,本質上是陽曆,這一點也顯示在它的英譯上——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現在通用的公曆也是陽曆,所以兩者有一定的吻合度。而農曆是陰陽合曆,有陰曆的成分,所以跟通行公曆有較大差距。
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和秋分的“分”代表“平分”,晝夜平分時可以用Equinox表示。夏至和冬至的“至”,則對應Solstice,意思是太陽到達至高或至低點。
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古稱“日短”“日短至”,有種說法是,冬至可能是最早确立的節氣之一。周秦時代,人們将冬至作為歲首過新年;明清時期,皇帝會在這一天祭天祭祖;民間還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而Solstice一詞源于拉丁語solstitium,古羅馬人用這個詞來表示“太陽一動不動”,仿佛太陽來到一個臨界點,按下了暫停鍵,這一天之後,白天與黑夜的時長将逐漸逆轉。在古羅馬,人們會在冬至前的一周慶祝農神節,一年的種植季節結束了,是時候享受勞動的成果。
除了日照,物候、天氣、溫度,也是劃分二十四節氣的重要依據。驚蟄、谷雨、白露這些名稱聽來詩意,但均有所指。
以驚蟄為例,此時天氣漸暖,春雷乍響,蟄伏的蟲子聽到雷聲,受驚而蘇醒過來。翻譯成Insects Awakening不難讓人理解,因為長久以來,觀察動植物的活動是人理解自然規律的重要途徑。
北美就有把2月2日叫做“土撥鼠之日(Groundhog Day)”的傳統。相傳如果當日天氣晴好,土撥鼠鑽出洞穴,看得見自己的影子,就會回到洞中繼續蟄伏6周,等待冬天完全過去。如果是陰天,土撥鼠看不見自己的影子,就意味着春天會早早到來。大洋彼岸的愛爾蘭則把2月1日的刺猬視為報春使者,刺猬出沒,又一年的農耕就要開始了。
而在指向天氣的節氣裡,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Grain Rain)通常處于4月中旬,此時降水增多,氣溫回升。“雨生百谷”,谷雨前後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良機。
4月多雨的現象,北半球其他地方的居民也注意到了,英語國家裡有“四月陣雨(April Showers)”這樣的表達,人們相信“四月雨,五月花(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與此類似的世界各地的農諺,傳達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話說回來,冬至時,雖然太陽對地表的輻射時間最短,溫度卻不是一年當中最低,因為土壤和海水還有積熱。冬至标志着“數九寒天”剛剛開始,而位于“三九四九冰上走”前後的“小寒”和“大寒”,常常是氣溫最低的時候。至于這“小”和“大”該怎麼翻譯,下面有一張詞彙表,茶餘飯後可以一看,那麼,冬至了,今天吃什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