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小街?一對老年伴侶來天祥巷拍照留念年輕市民在天祥巷拍照打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網紅小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對老年伴侶來天祥巷拍照留念
年輕市民在天祥巷拍照打卡
核心提示
網紅小巷
是怎樣煉成的
第1步 征求民意
“這條巷子到底要體現什麼樣的風貌,什麼樣的主題才能反映我們的小巷文化?7個院落都通過茶館夜話等方式進行了意見征集,并成立了由各院落長組成的審議組。”最終,“愛情小巷”力壓其他主題勝出。
第2步 示範帶動
天祥巷中,面向巷子的有600多個陽台。城西社區決定首批購買400株三角梅,由社區居民認領。然而,三角梅入戶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社區為大家請來園藝老師,教大家怎麼在陽台上養花;天祥巷的居民建了個微信群,每天老師會在群裡發養花知識;居民們也在群裡開展“曬陽台”活動,把自家陽台上漂亮的花卉拍下來發到群裡,喜歡養花的人越來越多了。
第3步 居民表決
“現在巷子打造得這麼漂亮,希望下一步把停車位也取消了,這樣大家在巷子裡散步、閑逛時才更舒服。”城西社區專門針對天祥巷車位一事進行民意調查,将354份問卷發放入戶。通過居民表決社區向相關部門申請最終取消了停車位。
這個夏天,新津有條小巷一夜之間成為網紅打卡地。五顔六色的彩虹牆、充滿懷舊感的淺藍色電話亭、粉色的單車、陽台上伸展的三角梅……這條以“愛情”為主題的小巷吸引了老少情侶、遠近市民前來打卡。
“天祥巷可以說是新津城區打造得最有特色的一條背街小巷,通過賦予主題,呈現出吸引人的外觀。尤其是在打造過程中充分發動群衆參與,把‘公園城市人人建,最美新津人人創’的理念貫穿其中,居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大家經受了一次公園城市建設的洗禮。”五津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梁敏超說。
提煉小巷文化 集思廣益定下牆繪主題
從車水馬龍的主幹道走進靜谧唯美的天祥巷中,時間仿佛突然變慢了。而你很快會發現,這是一條以“愛情”為主題的小巷。以粉色為主打色,300多米的小巷,用三幅牆繪描述了人一生的情感,從騎着單車穿過麥田的年輕情侶,到相濡以沫的老年伴侶。不同年齡的人們都能在這三幅牆繪中找到共鳴,因此吸引了不少情侶前來拍照打卡、散步休閑,其中不乏白發蒼蒼的老人。
“小巷很漂亮,在這裡走一走、拍拍照,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在附近上班、中午休息時間常來天祥巷散步的葉勇說。
“迄今為止,大家都覺得牆繪的主題選擇很成功。但一開始,關于牆繪的主題還有不小争議。”承擔了這條小巷牆繪及整體形象營造的“760藝術”團隊負責人蔡照珑告訴記者。
“從4月份知道天祥巷要進行整體營造開始,我們就着手征求居民意見,這條巷子到底要體現什麼樣的風貌,什麼樣的主題才能反映我們的小巷文化?7個院落都通過茶館夜話等方式進行了意見征集,并成立了由各院落長組成的審議組。”城西社區黨委書記潘雪川說。
一個星期過去了,潘雪川将7個院落的建議都收集起來,“有的建議說,我們這條巷子住的老年人多,應該以孝道文化作為主題;有的建議說,我們位于新津城區的中心位置,可以在牆上繪制美食地圖,讓大家對新津城區有哪些美食一目了然。這些建議都還挺有道理,但其中有一個主題最令審議組成員眼前一亮……”潘雪川說。
原來,這個令大家眼前一亮的主題是“愛情小巷”。建議者說,巷子雖小,卻有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比如,小巷中有一對夫婦,妻子羅淩雲因車禍雙腿癱瘓,丈夫林飛日複一日精心照料,不離不棄;80多歲的曹必文大爺,老伴癱瘓在床10年了,在他精心照料下,老伴現在已能借助拐杖行走……由于故事太動人,最終,“愛情小巷”力壓其他主題勝出。
“這些平淡生活中的愛情故事,背後是可貴的人間真情,最能代表小巷文化。”蔡照珑說。在風貌營造的過程中,各個院落的居民也捐出自家閑置的單車、油桶,在藝術團隊的發揮下,成為美化小巷的微景觀。
美化小巷陽台 互動交流帶動更多人養花
天祥巷的牆繪和微景觀的營造在6月初告一段落,然而,這隻是小巷營造的第一步。接下來,開始對小巷兩側立面的陽台進行美化。
天祥巷中,面向巷子的有600多個陽台。城西社區決定首批購買400株三角梅,由社區居民認領。6月5日,這批三角梅被送到各個小區門口,由居民自願簽訂承諾書,将三角梅領回家。
然而,三角梅入戶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
兩三天後,城西社區黨委書記潘雪川站在巷子裡,擡頭朝兩側的陽台一看,“本以為大多數陽台都擺上了花,結果一看,有花的陽台稀稀拉拉,一數,在陽台上的三角梅隻有一百來盆。”
送出去400盆,擺出來的隻有100來盆,這是怎麼回事?
經過調查,潘雪川發現,許多居民并沒有把領到的三角梅搬回家,而是順手放在小區院落的花壇裡。
“哪些居民領了花,我們都有名單,上門一問,人家說,‘我們沒有在陽台上養花的習慣’。”潘雪川很無奈。
于是潘雪川一家一家做工作,就這樣,那些被随手丢在花壇裡的三角梅回到了陽台上。社區幹部又去買了藍雪花、滿天星、海棠花等盆花,給居民更多選擇。
社區幹部動手幫助居民清除陽台上的雜物,擺上花盆後,一個個陽台顯得美觀起來。“目前90%的陽台上有花,從巷子下面看上去還是挺美觀的。”潘雪川說,“對于那些始終拒絕在陽台上養花的居民,我們也予以尊重。營造最美陽台是靠自願,不是靠強迫。”
“現在剛剛把花擺上去,效果看起來還行。難的是長久地維護。”于是,社區為大家請來園藝老師,舉辦“社區營造主題植物沙龍”,教大家怎麼在陽台上養花。天祥巷的居民建了個微信群,每天老師會在群裡發養花知識。居民們也在群裡開展“曬陽台”活動,把自家陽台上漂亮的花卉拍下來發到群裡。
住在天祥巷13号院的廖阿姨說,“我以前也在陽台上養過花,但總養不好。”而現在社區請來老師,又營造了陽台養花的氛圍,廖阿姨的熱情再次被激發起來,“看到那些漂亮的陽台,真是羨慕。”她現在經常在微信群裡請教園藝老師和擅長養花的鄰居,大家在群裡交流養花的心得體會,喜歡養花的人越來越多了。
方便小巷通行
表決取消占道的停車位
在天祥巷,困擾居民多年的還有巷子裡設置停車位的問題。十年前,為了給附近的圖騰商圈配套,在巷子裡劃了停車位,來這裡停車的大都是前來逛商場的市民。本就不寬的巷子,停上車之後變得更窄了。近年來,居民多次通過院落會、留言等方式向社區反映問題,而天祥巷的打造讓居民的心願變得更為迫切。
“現在巷子打造得這麼漂亮,希望下一步把停車位也取消了,這樣大家在巷子裡散步、閑逛時才更舒服。”
6月上旬,天祥巷的牆面彩繪和景觀營造基本結束後,小區居民代表找到社區兩委和五津街道反映訴求。
“居民訴求強烈,我們該采取何種方式來應對?這給街道和社區提出了新問題。”五津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梁敏超說。
6月下旬,城西社區專門針對天祥巷停車位一事進行民意調查,将354份問卷發放入戶。問卷調查的結果是:主張取消停車位的有351份,主張保留停車位的隻有3份。
“按照居民協商議事規則,尊重大多數群衆意見,社區分别向城投公司、交警大隊、五津街道辦等提交了取消停車位的申請。”城西社區黨委書記潘雪川告訴記者。
7月初,新津區公安局交警大隊正式批準取消天祥巷停車位。7月2日,交警大隊派人将天祥巷的停車線“擦掉”。“我們這些居民看到這一幕都非常高興。”天祥巷居民、老黨員廖君難掩話語中的興奮,“停車位的事終于解決了!更重要的是,這是通過我們大家一起表決來達成的。讓大家真正感受到,我們是這條巷子的主人。”
潘雪川告訴記者,通過這件事,社區積累了“自下而上的問需 協商議事”的經驗,以後在回應群衆訴求、解決問題方面會更加“有章可循”。
同時,為緩解周邊停車難問題,社區主動作為,開展調查走訪,統計周邊可提供錯時停車的車位,并向市民公布,提升了社會資源的利用率,也解決了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本報記者 李娟
圖片由新津區五津街道提供
記者觀察
公園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回答好公園城市的時代命題,需要集聚全民智慧、凝結社會共識、彙聚各方力量,突出以人為本、為人營城,建立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管理的新機制,讓更多群衆智慧充分融入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等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新津天祥巷從一條普通小巷到如今的網紅打卡地,其營造過程廣泛發動群衆參與,充分融入了群衆智慧,體現了“公園城市人人建”這一内核。
小巷是組成公園城市的微觀單元,也是彰顯公園城市生态、美學、經濟、人文、生活多元價值的具體而微者。相信群衆的智慧,讓居民自己選擇小巷主題,令小巷有了生動無比的“精氣神”;居民在陽台美化的過程中,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伴随的是生活美學的普及和提升;而通過居民表決取消停車位,更讓居民享受到民生福祉……在天祥巷變美的過程中,居民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可以說,他們接受了一次公園城市的洗禮,對于公園城市建設的“共建共治共享”有了切身體會,也積累了基層治理的新經驗,并在探索建立新機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