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持續關注,上一篇我們說明了,為何你需要一份計劃。
下面我将拆解5個部分講述如何做好一份計劃,開啟有規劃的人生,獲得自律、自信和自由。你難道不期待嗎?
樹幹部分:設計未來;
樹枝部分:觀念升級、總結過去、找到動力、付諸實踐。
步驟一、觀念升級,拆掉過去的限制。如果你了解一些心理學,就懂得信念的力量有多強大。
我們很多行為的選擇,并非我們能夠清晰地意識到。很多時候取決于我們的深層信念,即我相信什麼。
羅伯特·K.默頓最早提出“自我實現預言”,又叫“自證預言”。通俗的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使我們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
比如有的人對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想法是:“我是一個不受歡迎、不被喜歡的人”,那麼他在與人互動的時候,别人有一些稍稍地怠慢,或一個語氣,一個眼神,就會令他精神緊張,尋思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别人是不是不喜歡我。
人就是這樣,當有心尋找一個證明,你總能在一些蛛絲馬迹中,滿足自己的想象力。最後你說,“看吧,我果然不受歡迎呐”。恭喜你,你成功地實現自我預言了……
所以第一步,我們需要正視信念的力量。
《規劃最好的一年》書中作者總結出三種自我設限:
1.我們關于世界的假設。
2.對他人也存在自我設限性觀念。
3.對自己設限。
- “對世界的假設”
例如“這個社會被少數人操控着,我沒有選擇的權力。”或者是“我不信任管理層,管理層總是欺騙我們。”等等,我們必須學會質疑這些觀念,否則這些觀念會限制我們的自由和行動力。
- “對他人自我設限性觀念”
這個提醒也很關鍵,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猶如醍醐灌頂。
是的,我很多時候忽略了自己對他人也可能存在自我設限。比如當我們想到“她看上去那麼高冷,一定不屑與我說話。”或者是“他到現在都還沒有回複我,一定對我很失望”等等。
這一點我總結為:自我設限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行為。這種設限往往也阻礙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我們給自己設定一個不愉快的既定結局,最後打擊了自信心,也限制了自我行動的可能性。
- “對自己設限”
通常意味着我們可能常對自己說,“我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或者“我做的努力都沒有用。”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做的一個電擊狗的實驗。狗被關在籠子裡,隻要蜂鳴器一響,就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狗在籠子裡上蹿下跳,無法逃脫。多次實驗之後,隻要蜂鳴器一響,狗就在籠子裡驚恐哀叫,也不狂奔。實驗人員将籠門打開,狗也不逃跑,倒在地上呻吟和顫抖。狗本可以主動逃脫,現在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人也是一樣,一個人自我設限的信念,通常來自于朋友、家人、學校、社會中所遇到的重複而多次的失敗經曆,令我們産生“就算我努力,也沒有辦法 ”的無助感!
這裡作者邁克爾·海亞特給出了一個令我啟發很大的方法 ,就是将開放性信念替代限制性信念。
比如前文所述“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腦海中對自己的評判,然後如何拆掉這個信念呢?
可以把“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替換成“我并非需要所有人都喜歡我,我可以做自己,選擇地交往值得的朋友。”或者“我沒辦法赢”,替換成“我隻是還沒有赢 ”,将限制性信念替換成開放性信念。
如果是有益的信念,繼續保持發揚,如果是不有益于你的信念,又暫時轉化不了的,不如就當作是對自己目前狀态的評價,不要使自己絕對化,記得做開放!你随時随地都有可能改變!
實踐很重要哦!現在拿出紙和筆,嘗試寫下你對自己限制性的信念。
比如“我賺不到錢”、“我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我是一個情商低的人”,看一看你可以将它們替換成哪些開放性的信念?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自己都有哪些信念,又轉化了多少吧!這也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帶着好奇心去探索吧!
(圖片有些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