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琳 通訊員 林曉瑩 周沛茜
“我準備在兒童節這一天給學校110歲送上一份特别的禮物,為這所曆史悠久、名氣不小的大學盡一點綿薄之力。”6月1日,浙江工商大學國際會計專業大三學生張雨彤将4416冊個人藏書捐給學校圖書館。
《微觀經濟學》《我的閱讀觀》《哈佛管理課》《沉思錄》《建築設計基礎》……一部部珍貴的藏書,記錄着張雨彤的“閱讀時光”。對于自己的舉動,張雨彤說:“書是給人看的,捐出這些藏書是想讓更多同學受益。”
張雨彤此次捐贈的藏書以法律、金融類為主,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她和父母一起買的,這些書無不記錄着一家三口的閱讀歲月。
“我的父親一直很愛看書,我從小受他的影響,每周六他都會帶我去博庫書城看書,一次就待半天。所以,家中的藏書才一點點增多,裝滿了各種櫃子。”說起買書的經曆,張雨彤特别來勁,她和父母甚至專門騰出一個房間來安放這些書籍,“後來買書的時候,媽媽都會‘監督’我們,隻有特别喜歡才能買,不然家裡真的變成‘書窩’了。”
這次一起幫忙整理圖書的老師徐俊說,這是浙江工商大學建校至今收到捐贈圖書數目最多的一次。她介紹,張雨彤捐的書中,不僅有法律、金融類,還有人物傳記,曆史,也有懸疑小說,類型豐富。
“《趙小蘭傳奇》就是多年前我勒緊褲袋掏錢買的。”張雨彤笑着說,這是她以前很喜歡的一本人物傳記,“這些紙質書翻過幾遍以後就不太會看了,堆在房間裡落灰也挺可惜的。不如捐給沒有看過的人,讓這些書發揮更大的價值。”
這麼愛書的人,為何舍得将十幾年的藏書捐出?這還需要從張雨彤對書的價值談起。
“書是給人看的,自己把它藏起來,就失去了流通和讓它發揮教益的價值。”張雨彤表示,讀過的書,如果它的營養已經被自己吸收,或者自己現在已經不再需要反複讀它,那麼就可以把它送給朋友,或拿出來大家分享。
她會産生捐書給圖書館的想法,另一部分原因是她很喜歡在圖書館借書看,同時父母也很支持她的做法:“女兒想要把書捐給校圖書館,也是回報學校的一種方式,值得表揚!”
當問即對于這些書籍未來的“生活”是否擔憂時,張雨彤則非常放心地表示,“浙江工商大學圖書館很壯觀,這些書住在那裡,比住在我家書櫃更有面子”。
據悉,浙江工商大學圖書館現有館藏已逾300餘萬冊。這些年來,圖書館改造館舍中“人”與“書”的關系,将館舍從一個“以書為主”的空間格局升級為一個“以人為本”的空間格局,從而實現“師生的書房”“學校的會客廳”“讀者的精神家園”蛻變。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