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巾帼心向黨,喜迎二十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上,在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新目标中,她們巾帼不讓須眉,發揚擔當和奮進精神,攻堅克難、創新突破、砥砺前行,彰顯建功新時代的湖湘巾帼力量,勾勒奮鬥女性的最美剪影。
繼巾帼初心耀三湘——初心篇、傳承篇、奮鬥篇、先鋒篇系列專題之後,湖南省婦聯、今日女報/鳳網再次推出“巾帼初心耀三湘·強國複興有我”專題報道,聚焦湖湘高層次女性人才,為您講述“強國複興有我”的湖湘巾帼故事,展示她們凝聚着智慧與汗水的精彩人生,激勵廣大女性争做偉大事業的建設者、敢于追夢的奮鬥者。
今日女報/鳳網實習生 周雅婷
人物檔案:陳志漫,1973年出生,中國中車資深技術專家,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工藝領域專家。曾獲曆屆“IPC标準委員會傑出服務獎”“IPC亞洲标準委員會傑出領導獎”及“IPC總裁獎”等榮譽。
“Process的意思是工藝也是過程,我覺得做工藝就是要沉下心來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才會有提升。”9月14日,記者在株洲中車時代電氣制造中心見到陳志漫時,她正在埋頭工作,采訪結束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回辦公室查閱文獻資料。
陳志漫是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工藝領域專家,作為首位獲得IPC總裁獎的中國專家,陳志漫在工藝研究領域鑽研了近三十年。1995年至今,陳志漫相繼引領軌道交通、新能源等多産業領域的科研工作,并多次牽頭引入國外相關先進技術,在她的引領下,很多世界前沿工藝及制造技術在中車株洲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挑戰!打造全球首條智能制造标準生産線回望自己近三十年的經曆,陳志漫将自己在工藝領域的足迹分為四個階段——測試技術、制造可靠性、智能制造、國際标準化。每個階段都是過往的積累和新方向的突破。“就像滾雪球一樣,一旦開始做了,就會越走越遠。”
1995年,陳志漫從浙江大學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來到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那時不論是大學生還是技校生,都要先去車間實習。”後來,與陳志漫同批進公司的同事,有些去了設計崗、管理崗,而陳志漫一直留在車間裡。
憑着在車間積累的經驗,剛進公司不久,陳志漫就開始承擔公司内自動化測試的開發任務。“當時連國外的開發也還是第一代,很多自動化儀器剛引入國内時,我們往往是第一個去咨詢和試用的。”但陳志漫并不滿足于設備的研制,“後來還成功搭建了端到端的全過程檢測體系,并且最終實現了平台化。”
在帶出了一批測試技術方向的優秀骨幹和專家後,陳志漫又紮進了制造可靠性領域。“這些工作不是一開始就能上手的,前期肯定需要很多積累和鋪墊,要對行業前沿和先進的發展一直有所關注,才能把握好到來的機會。”
2015年,陳志漫把目光轉向智能制造。為改善制造工藝,提高效率,公司準備打造一條變流模塊智能制造生産線。為此,陳志漫潛心調研,曾數次飛去德國、韓國和日本考察智能化生産線建設,抓住一切機會與前沿領域的國内外專家交流。
曆時一年,變流模塊智能制造樣闆線建成,這也是軌道交通行業全球首條按照智能制造标準打造的生産線。“那天深夜,第一個産品成功下線,整個廠房隻有這一小片區域還亮着‘聚光燈’,很累,但我們都無比欣慰地在一起慶祝。”
陳志漫認為,好奇心可以驅動自己觸及不同的業務和知識領域,進而發現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迎接更多的挑戰。随着國内軌道交通産業開始領先全球,她又開始了國際标準化的新征程。
陳志漫接受IPC亞太區總裁頒獎。
深耕!她是IPC總裁獎的國内第一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争,首要的“敲門磚”就是能夠通行國際市場的标準認證,軌道交通領域也不例外。
當時公司告訴陳志漫有個國際标準要起草,但工藝行業從來沒有人去牽頭制定國際标準。“以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考的都是國際标準。如果我們能夠主導行業标準的制定,不僅能夠促進産業全球化的進程,更能提升我們在全球市場上的話語權。”
于是,陳志漫大膽地接下了這個任務。2015年起,陳志漫開始主導IEC 62995:2018《軌道交通 機車車輛布線規則》的開發。“IEC的這個标準主要強調的是工程和設計。”陳志漫告訴記者,但從工藝和制造的角度看,還需要能夠落地到操作層面的标準。
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标準代表了電子制造業國際最高水平和權威地位,是實質性的全球市場标準。由于原有的IPC标準面向的是所有電子行業,有些條款并不滿足軌道交通領域的高可靠性要求,因此,陳志漫決定繼續在标準化的道路上前進。
2017年起,陳志漫開始了與國外專家的漫長拉鋸戰。“最開始,他們并不認可國内的标準化專家。”經過多次博弈、據理力争,IPC終于在一年後通過了由中國牽頭開發的軌道交通行業電路闆裝配、線纜線束裝配兩個細分領域的國際标準立項。
“立項隻是開始,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陳志漫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我們工藝和制造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沒有編制國際标準的經驗”。如何管理好這些技術人員,讓大家能積極活躍地參與标準制定過程、發揮團隊作用,成了陳志漫急需解決的問題。
陳志漫幫助IPC中方制定了一系列的體系文件,“包括如何主持技術會議,怎樣管理标準組”。由于外方專家對标準條款要求十分嚴格,因此每一個參數的制定都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和研究,二百多頁的标準,每個條款都要一遍遍地摳細節,“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才得出各項較為準确的數據”。
熬夜是陳志漫這段時間工作的常态,和外方專家的技術會議總是在晚上11點至深夜一兩點進行,“經常淩晨3點才能睡”。而早上8點,陳志漫又要開始投入新一輪的工作中。“其實我也曾經考慮過離開車間到别的崗位去嘗試下,但是手上這些項目課題,一旦做起來,就隻覺得放不下。”
2022年1月25日,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IPC APEX EXPO會議上,陳志漫獲IPC總裁獎,意在表彰她為牽頭開發IPC全球軌道交通領域标準所做的貢獻。這個以往皆為歐美日等地專家獲得的獎項,今年被陳志漫收入囊中。如今,兩項标準均已通過IPC全球評審和行業投票,正式面向全球發布。
助力!把更多工人推向國際競賽大舞台陳志漫放不下的,還有車間裡的一線技能工人。新的國際标準制定後,位于生産一線的技能工人需要有所适應。2016年,陳志漫了解到IPC會定期舉辦手工焊接競賽。“由于國内軌道交通行業處于從機械向電氣化方向的轉型期,許多機械和機電領域的技能工人有機會去各種競賽和平台上展現自己,而軌道交通電子産業的技術工人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
讓一線工人們積極參加競賽,不僅能進一步加深工人對IPC标準理解,适應轉型,同時也是他們的職業生涯提升的機會。因此,在陳志漫的牽線下,中車株洲所的工人們開始積極參與IPC競賽,和國内外各行業選手同台競技。
“以往,在電路闆手工焊接領域,大家都默認航空航天、軍工企業的工人最厲害。”陳志漫告訴記者,令她驚喜的是,中車株洲所的選手們從2018年起,連續三年奪得了全國冠軍。
“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帶動了一大批工人學習、鍛煉的熱情,現在有了這樣一個平台,大家很願意去想辦法讓自己更熟練地掌握技能,共同為高鐵‘質造’保駕護航。”現在,許多職業院校甚至世青賽國家隊還會邀請陳志漫攜工人選手們前去進行标準理解及操作的培訓和指導。
單位裡許多同事遇到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常常向陳志漫請教,“我喜歡看資料,和專家開會時,大家都是博士或教授,我要和他們進行平等的交流、赢得尊重,需要持續學習”。在陳志漫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學術标準文件,壘得比辦公桌還高。“有時在辦公室裡待到淩晨,并不是當天的工作沒有完成,而是在讀各種各樣的文獻,一篇論文裡引用參考的文獻,我每篇都要點開仔細閱讀。”
“如今中國高鐵走向世界,我們有責任讓中國制造标準也‘國際化’。”目前,陳志漫還在專注于智能制造标準平台、IPC标準平台的建設,不過在與外方專家交流的這些年裡,陳志漫也深刻感受到了一些變化。
“過去即使我們拿到了制定标準的機會,也會遭到質疑,讨論時不管我們提出什麼思路,都不斷要求你舉證,甚至會要你拿出一些涉及核心技術的關鍵數據。”陳志漫回憶道,現在這種情況少了很多,中國團隊不僅赢得了國外專家的認可和尊重,開展技術會議時配合的也不再是美國、歐洲的時間,而是北京時間。
“讓更多的中國标準成為世界标準,為更多的世界标準提供中國解決方案。”這是陳志漫的目标,也是她一直在堅持的事。
編輯 | 依依
二審 | 吳端
三審 | 歐陽靈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