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營業廳辦理業務。
近日,市民黃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使用的中國聯通手機預付費卡在停用5個月後,被告知欠費96元。市民黃先生感到很納悶:自己使用的是預付費卡,沒有錢就會停用,為何還會欠費?如果會欠費,那跟後付費卡有什麼區别?
号碼停用多月突然被催繳欠費
事情還要從上周五說起,黃先生的妻子吳小姐接到一個佛山固話打來的電話,對方是一男子。該男子先是詢問是不是18675XXXX09的機主,吳小姐表示該号碼的機主是其丈夫。然後該男子告知該号碼的機主手機欠費96元,請盡快繳納。吳小姐對此感到很蹊跷:丈夫該手機号已停用近半年,卡也是上網買的預付費卡,怎麼會突然被告知欠費,而且來電還顯示是一個佛山的号碼。
為了弄清事實,吳小姐和丈夫來到位于惠民南路的聯通營業廳。客服人員告訴他們,催繳話費的是和公司有合作的第三方催繳公司,而黃先生的手機也确實存在欠費的情況,費用包括今年5月份欠下的上網費、月固定費、語音通話費、增值業務費等合計75元,還有21元的欠費違約金。客服人員還表示,系統顯示黃先生使用的3G卡是屬于後付費卡,并不是預付費,而且即使是預付費卡,也有可能會出現計費“延時”而出現欠費的情況。
黃先生認為,銷售人員在售卡時并沒有盡明确告知其通訊卡屬性,在手機欠費時,運營商也未及時打電話或短信通知其繳納,而是多月以後産生違約金才被告知,是造成其違約欠費的主要原因。盡管如此,為了不影響信用,黃先生并沒有過多追究,并把欠款繳納。
預付費卡也有“信用額度”
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手機話費的付費方式分為預付費和後付費兩種。通俗來講,預付費就是先交錢後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話費實時扣減,錢随之減少,沒有錢就會被限制使用。而後付費就是先使用後交錢,在一個結算周期内,話費使用多少就交多少。
在很多市民的認知中,預付費卡就是沒錢了就打不了,不會存在欠費的情況。但是,記者調查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預付費手機卡也可能出現欠費的情況。記者緻電中國移動客服人員了解到,預付費手機卡出現“欠費”的原因有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因為技術上的原因,系統可以較好地完成對預付費手機通話、短信等常規業務産生的費用進行實時扣減,但是網絡點播、流量等業務也很難控制,所以會出現延時扣費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并不算普遍。
另一種産生欠費的主要原因則是預付費卡也有“信用額度”,機主透支了卻不知道。該客服人員進一步解釋說,運營商會根據機主使用套餐以及在網時長等情況,給機主設定一個“信用額度”,隻要費用在額度内,手機仍能保持正常使用。以記者的中國移動動感地帶預付費手機卡為例,記者手機卡在網時長7年,使用的是每月58元的上網套餐,通信系統上給記者設定的信用額度是15元,延遲付款時間是兩天。也就是說,欠費在兩天内不超過15元,記者的手機仍能保持正常使用。但是,如果記者本來就不打算繼續使用該手機号,對該卡棄之不理,那麼該欠費就會一直存在,甚至産生越來越多的違約金并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手機資費糾紛多發
随着手機使用的普及,由此而産生的糾紛也逐漸增多。記者昨日從市消費者委員會(以下簡稱“消委會”)了解到,今年1至10月,在23類投訴類别中,電信服務糾紛投訴量高居第四位。市消委會副秘書長羅智毅介紹說,很多消費者對自己選擇的手機卡、手機資費套餐等不甚了解,是導緻糾紛産生的原因之一。
羅智毅提醒市民,在選擇和使用電信服務前,要清楚了解自己選擇服務或産品的情況,如購買通訊卡入網時,應讀明套餐合同,避免誤解。同時,消費者要每月留意手機話費情況,關注是否出現欠費情況,收到疑惑的信息不要輕易相信,可緻電通訊公司的客服電話咨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訊卡實名制之後,消費者不再使用時不能随意扔掉,要到營業廳按程序注銷,避免欠費的産生,從而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