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集中供冷方式

集中供冷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12:24:12

集中供冷方式?早在十多年前,廣州大學城、珠江新城就已啟用這一模式,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集中供冷方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集中供冷方式(集中供冷的先行與尴尬)1

集中供冷方式

早在十多年前,廣州大學城、珠江新城就已啟用這一模式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春炜 陳亮

濟南CBD片區試行集中供冷,不開空調也能使室溫維持26℃。苦暑的目下,這樣一則熱搜新聞令不少人心生歆羨。很多街坊不了解的是,廣州正是全國最早大面積大規模實施集中供冷的城市之一,大學城、珠江新城十多年前就已啟用區域集中供冷模式。

集中供冷,先行者廣州,仍走在探索之路上。

最早大規模集中供冷的城市之一

何為集中供冷?華南理工大學節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城市空調節能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闫軍威教授介紹,其原理與目前寫字樓的“中央空調”相似,相當于一整個區域都采用同一個超大型“中央空調”。

目前,廣州集中供冷使用的是國際上主流的冰蓄冷技術。整個供冷系統類似人體的心髒及血液循環系統:冷站是“心髒”,通過電力制冷設備,晚上将冷水制冰;一條冷水輸送管是“動脈”,源源不斷将制出的2℃冷凍水輸往各用戶終端,由用戶端口的中央空調系統将冷水化為冷氣送達不同空間;另一條則是如同“靜脈”的空調回水管,将11℃-12℃的水回流至“心髒”,循環制冰。

集中供冷和集中供暖原理基本一緻。在需要供暖的城市,同一套管道系統,改用水加熱設置後,即可相應調節為供暖。

廣州是我國最早大規模應用集中供冷的城市之一。2004年,廣州大學城“開城”,即啟用區域集中供冷,讓首批入駐的師生們享受到夏日清涼。該項目總投資達8.5億元,供冷建築面積約352萬平方米,是當時全球供冷量最大的區域供冷項目之一。如今,中大、華工等10所高校(校區),以及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廣東科學中心等大型重點單位,都用上了集中供冷服務。

2008年7月,珠江新城一期冷站及配套工程開工,成為廣州第二個集中供冷工程。CBD制冷“心髒”在獵德,“動脈”“靜脈”不僅連通着廣州大劇院、海心沙亞運場館等珠江新城核心區一批大型公共建築及商業項目,還伴随APM線穿越珠江,直抵廣州塔一帶。

用電移峰填谷,緩解熱島效應

廣州緣何率先使用集中供冷系統?有參與工程的人員介紹,無論是大學城還是珠江新城,片區特點都是建築密集、容積率高、人員集中,區域“溫控”對于當時的城市規劃建設者來說,是一個新課題。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大學城供冷總設計師王钊表示,大學城開建之時,區域集中供冷系統就成為破解電力增量難題的重要抓手。夜間利用富餘電力制冰,白天用儲存冰提供制冷服務,可實現用電的“移峰填谷”。

按當時規劃,大學城師生可達30萬人,實施集中供冷,有效降低了電力系統負荷。

記者從廣州大學城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獲悉,如今,在夏季用電高峰時段,這套集中供冷系統單次最高可為全市降低峰值電力負荷4萬千瓦,相當于建設了一座40MW的抽水蓄能電廠。據測算,其每年可節約标準煤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0噸,相當于2600畝森林的碳彙能力。

除了節能,集中供冷系統還有效緩解了困擾城市的熱島效應。

有專家介紹,以珠江新城中心商務核心區為例,該區集中了399棟超高層及高層建築物,總建築面積約460萬平方米,平均建築密度超過了紐約曼哈頓中城。如果每棟建築都獨立供冷,會造成電、水、土地資源和資金投入的浪費,同時還會帶來附加的噪聲、振動和羽狀水霧等污染,片區空氣溫度上升,形成熱島效應。如今,得益于集中供冷,冷站散熱系統對着珠江,産生的熱風被江風一吹便散,區域溫度預計可比單獨制冷降低2℃-3℃。

“能效賬”不等于“經濟賬”

“制冷很快,而且很安靜。”這是廣州大學城第一屆畢業生梁女士對集中供冷的印象。她說,當時回到宿舍,打開空調,管道即把冷風送來,沒有分體式空調的預熱環節,也不存在外挂機轟鳴聲。不過,她回憶,空調費用并不比中心城區老校區便宜。

事實上,集中供冷,“能效賬”不等于“經濟賬”。

業内專家介紹,集中供冷是個複雜工程,需要根據建築的具體情況進行經濟和環境分析,要考慮包括住房入住率、能源輸送效率、能源站平均制冷效率、電價和調峰電價等多重因素。制約這種“冷資源”的最大瓶頸是“規模經濟”因素:用的人越多就越便宜,越少就越貴,容積率在3.5以上的項目或可考慮。

有媒體透露,目前廣州這兩個區域各類型用戶的綜合用冷費平均在每月每平方米5-8元。有專家測算,一個普通家庭每月用冷費可達700多元。考慮到較高成本,珠江新城部分商戶在接駁集中供冷系統之外,也自建了中央空調系統。

集中供冷在節能和價格上的“尴尬”還在一份答複上顯露無遺。

2021年,多位省政協委員提交《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推動區域集中供冷發展的提案》。廣東省住建廳綜合多部門意見後答複:“大學城項目運行至今,集中供冷費用過高,令許多學校不得不重新自建中央空調機房或改裝分體空調。珠江新城容積率高,單位面積的用冷費較大學城有所緩解。”

集中供冷之路值得繼續探索

盡管目前集中供冷價格較高,但有專家指出,千年商都廣州如果要不斷打造綠色低碳城市新樣本,集中供冷之路仍值得繼續探索。

在闫軍威看來,珠江新城稱得上一個較成功的案例,既節省用戶初投資,又可通過冰蓄冷實現夏季高峰用電的移峰填谷,“如果當初再增加鍋爐,利用原有供冷管網還可解決冬季一兩個月的供暖問題,有利于應對極端天氣”。

他認為,廣州新建CBD、大學新校區、高檔住宅小區等,還是可以在集中供冷上作适度探索。

廣東省相關部門提出,區域集中供冷項目實施與城市區域整體規劃、項目經濟性密切相關。目前,深圳前海在全國率先将區域集中供冷列為公用事業,納入市政公共設施,保證接入費和使用成本(含能源和維護成本)不高于自建,并對集中供冷開展可持續發展研究。

此外,随着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開始在集中供冷系統上廣泛使用,對比此前,額外能耗已大幅降低。假以時日,集中供冷或許能進入更多尋常百姓家,實現低碳低價兩全。

編輯:邬嘉宏

來源:金羊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