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非常重要的24節氣之一,也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年冬至節的時間是2019年12月22日,農曆11月27日。冬至當天是白天最短晚上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會慢慢變長,天氣也會越來越冷了,因為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沒到冬至節,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吃餃子,那麼為什麼冬至節要吃餃子,這個需要從餃子和冬至節的天氣說起,坊間傳說很多,這裡隻介紹一個最廣泛的說法。
餃子,是中國傳統美食,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不隻是冬至吃餃子,很多傳統節日飯桌上也少不了餃子,比如除夕夜、春節、中秋節、大寒小寒等。第一餃子形狀似元寶,飽滿,象征團圓和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可以驅寒,所以每當立冬、冬至、大寒小寒等,都吃餃子。
醫聖張仲景發明餃子,原名叫“祛寒嬌耳湯”,傳說張仲景辭官回鄉時,看到鄉親們饑寒交迫,備受饑餓和嚴寒的折磨,很多人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和面擀皮,将羊肉剁碎作為餡,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賜名嬌耳,用水煮熟,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鄉親們吃了嬌耳,喝了熱乎的肉湯,渾身暖和,一瞬間寒氣全消,很多人的耳朵也治好了。後來人們學者張仲景制作嬌耳,越傳越廣,一直流傳至今。
所以冬至才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今天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