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谪黃州期間,蘇轼俨然是一個夜遊神,時而半夜還在外流連。他在《臨江仙》裡寫,“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赤壁賦》是其在夜遊時寫下的,還有不足百字卻成為古代記遊類散文名篇的《記承天寺夜遊》也是夜遊之作。文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十餘字勾勒出一幅極美的月華如水的澄清透明的月夜之景。
月下
還有一次,是在一個春夜,當晚月色大好,蘇轼酒後騎馬行經一座溪橋,隻見水月空明,芳草鮮美,加之不勝酒力,便直接下馬席地而睡。待到醒來,已是春曉時分。由此,他寫下一首《西江月》,将溪月風光描繪得非常醉人,尤其過片兩句,澄澈明淨,不染凡塵。
這地方有多美呢?他自己在序言裡說“疑非塵世也”,仿佛不在人間啊。
《西江月》
宋·蘇轼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隐隐層霄。障泥未解玉骢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這首詞前有一小序,寫明詞作時間,地點,景色以及緣由。詞寫于詞人黃州時期,他于酒家喝完酒,在一個春風沉醉的晚上行于蕲水,行至一溪橋之上,為眼前之景而沉醉。
頃在黃州,春夜行蕲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锵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青山春曉
上片寫月映溪澗之美,月光下,廣闊的平野上,溪流淺淺地騰着細浪,流水淙淙;春月當空,隐隐地浮動着雲層。當此時,馬兒似乎也感到即将下水的歡悅,而詞人則還等不及卸下馬鞍,就任其自然地想要就着這綿延的芳草醉眠一番。
大醉一場,李白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在山中或許也是席地而躺了,但他想着的是明日再飲的事;而蘇轼,則是完全停留在當下此刻的——“我醉欲眠芳草”,醉了,見此美景更見沉醉,那就不如在此酣睡吧。寥寥數字裡,勾畫出詞人随性恣意的風流氣度。
過片兩句寫得很美,描畫出眼前這“一溪風月”的純美之境以及詞人對溪月的無限愛憐。他将倒映在水中的月寫成是一塊純淨的美玉,那就願這溪風輕輕吹拂,也讓馬兒莫要踏入,以全這美而純粹的水月天光。
詞收尾也收得很妙。在序中蘇轼還專門寫到醒後所見之景象:亂山攢擁,流水铿然。仿佛不在塵世。可見月夜有美,春曉之景也相當美,但他沒有寫,寫到杜鵑一聲啼鳴天光已明便擱筆,留下餘音袅袅,無限想象。
而他的《赤壁賦》結尾也結得意味深長:“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賦收于醉後,此作收于乍醒時分,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江月》這首詞将自然月夜之美描繪得極富詩情畫意,且将自然風光與快意的心境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超脫塵世之感。
林清玄在解讀蘇轼詞“人間有味是清歡”時說,清歡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現代人很多難以達到,因為當長期生活在城市裡,陷于物欲之中,想要得到一點清歡,無論是眼睛、耳朵、心靈,都是太難——我們離自然太遠了。
蘇轼在這首詞作裡呈現出的一種空明清澄的境界,若非對自然的親近與感知,同樣很難達到。如果沒有這樣的心境,我們很難在途中感受眼前當下,察覺到這樣美好的月夜。
當下,月映溪,溪流月,世間最美風月,不過如此。讀蘇轼詞,感受人生詩意之美。更多蘇轼詞作,點擊下方搜索框即可進行搜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