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入門知識
本課題主要講述的内容:
1. 數控銑床安全操作規程
2. 數控銑削在工業生産中的地位及加工範圍
3. 編程基礎知識(一):
① 機床的坐标軸及運動代号;
② 基本指令;
③ 加工程序編制初步;
實訓目的:
1.了解掌握數控銑床的安全操作及基本指令和基礎編程知識。
2. 了解掌握機床坐标軸的判别方式和動運代号,運動方向。
一、安全文明生産
(一) 文明生産
1. 嚴格遵守車間記律,準時上下班;
2. 操作結束要清掃機床和清潔量具;
3. 下班前要清掃工場、清點和清潔量具、清點和清潔刀具、清理整齊工件和毛坯;
4. 廢品工件加工、折斷的刀具必須回收,不得丢棄和藏幂;
5. 嚴禁不文明行為。
(二) 安全生産
圖1-1 右手直角笛卡爾坐标系圖 圖1-2 編程平面與坐标軸
數控機床坐标軸命名遵循ISO标準:立式數控銑床的主軸運動方向定義為Z軸,刀具離開工件的方向為 Z向,面向機床,以右手直角笛卡兒坐标系判定X、Y坐标軸:大拇指代表X軸,食指代表Y軸,中指代表Z軸,各手指的指向代表對應軸運動的" "向如圖1-1所示;繞X軸的旋轉為A,繞Y軸的旋轉為B,繞Z軸的旋轉為C,以右手螺旋法則判定運動的" 、-"向。坐标指令書寫格式:X___ Y___ Z___ A___ B___ C___ 各坐标(地址)後的"___"表示對應軸的運動方向和目标。
2. 基本指令:
(1) 編程平面指令:
坐标平面規定如圖1-2示,分述如下:
G17——之後的程序都是以XY平面為切削平面,本指令為模态指令。
G18——之後的程序都是以XZ平面為切削平面,本指令為模态指令。
G19——之後的程序都是以YZ平面為切削平面,本指令為模态指令。
數控系統一般默認在XY平面編程,所以在程序中可以不用指定G17。
(2) 坐标系指令:
① 可設定偏置G54、G55、G56、G57(、G58、G59):
指定程序自動執行加工零件時,編程坐标系原點在機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工件編程原點偏離機床原點的方向和距離。都為模态指令。任意一個坐标系指令作用和效果都是相同的,編程時設置編程原點不必考慮工件在機床中的的裝夾位置。加工時,通過對刀方式找到工件裝夾在機械坐标系中的位置,然後把這一位置設定于相應的寄存器,設定完成。
以上坐标系指令的坐标原點在斷電、重新上電後不變。
② 可編程偏置G92:
指定程序自動執行加工零件時,編程坐标系原點在加工中的位置:刀具當前點(執行G92程序段時,刀具所處的位置)偏離工件編程原點的方向和距離,為模态指令。
該坐标系指令在斷電、重新上上電後消失;程序必須在G92程序段起點處結束,否則程序将不能循環加工。
圖1-3 G92設定加工原點
在圖1-3中明确表達了,G92時通過刀具當前位置(執行G92程序段時的為置)、G92X___Y___Z___ 所指定的數值和方向來确定加工坐标系的坐标原點的。
(3) 數值類型指令:
① 絕對和相對:
絕對坐标方式G90:坐标值是刀具運動終點相對于編程坐标系原點的距離和方向,為模态指令。
相對坐标方式G91:坐标值是刀具運動終點相對于刀具運動起點的距離和方向,為模态指令。
采用G91、G90編程都可以,一般由圖樣的标注方式确定,這樣可以減少尺寸鍊的換算,方便坐标的計算。
絕對和相對編程方式編程舉例:如圖1-4示
圖1-4 G90、G91編程舉例
② 公制和英制:
FANUC:公制G21、英制G20,為模态指令。
國産機床一般默認為公制,所以編程時一般可以不在程序中指定G71、G21。
(4) 進給指令
F___ :指令進給速度的大小。有兩種方式:每分鐘進給量G94、主軸每轉進給量G95。這兩個都為模态指令,其中F及其指令的數值在重新指令後才改變。
(5) 主軸轉速指令:
S___ :指令主軸轉速的大小,一般是不能帶小數點的。與M04(反轉)、M03(正轉)結合使用,M05為主軸停止轉動。這四個都為模态指令,其中S及其指令的數值在重新指令後才改變。
(6) 快速定位指令:
G00 X___ Y___ Z___ :以系統内定的移動速度,刀具快速移動到"X___ Y___ Z___"點。如圖1-5示,G00有兩種刀具路徑:第一,先順着正方體的空間對角線三軸聯合移動,接着以正方形的對角線雙軸聯合移動,最後單軸移動;第二,從起點到終點的空間直線三軸聯合移動。采用哪一種路徑,在系統參數中設定,加工的NC程序是不能控制的。為模态指令。
為了确保安全、避免浪費過多的時間在考慮G00路徑與工件(或毛坯)、夾具的安全關系,禁止編程時采用三軸聯動進行快速定位!
圖1-5 G00的走刀路徑
(7) 基本切削指令:
① 直線插補指令:
G01 X___ Y___ Z___ F___ :"X___ Y___ Z___"為走刀的終點坐标;刀具順着起點到終點的(空間、二維、單軸)直線進行切削;必須指令或已經指令了"F___" ;為模态指令。
② 圓弧插補指令:
順圓弧G02、逆圓弧G03:判定方法是,順着垂直于圓弧平面的軸,從" "方向往"-"方向觀察,如果刀具順時針方向切削,采用G02;如果刀具逆時針方向切削,采用G03,如圖1-6所示。編程格式如下:
圖1-6 順、逆圓弧的判斷
半徑編程:FANUC—— G02(G03)X___ Y___ Z___ R___
被加工圓弧的圓心角≤180°時,半徑R___賦值為無符号數;360°>圓心角>180°時,半徑R___賦值為帶"-"号的數,這是為了避免如圖1-7所是的歧義;圓心角=360°時,不能用半徑編程因為已知圓上的一點和圓的半徑,可以有無數個圓。
圖1-7 半徑編程的歧義
圓心編程:G02(G03)X___ Y___ Z___ I___ J___ K___
"X___ Y___ Z___" 為走刀的終點坐标,"I___ J___ K___"為起點指向圓心的向量,具體如下:
I=圓心X坐标-圓弧起點X坐标
J=圓心Y坐标-圓弧起點Y坐标
Z=圓心Z坐标-圓弧起點Z坐标
采用圓心編程,從幾何意義上,圓弧總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編制任何弧度的圓弧。
③ 倒圓、倒角指令:
在兩個相鄰的輪廓圖素(直線或圓弧)之間插入直線或圓弧過渡。
倒圓指令:G01 X___Y___,R___
FANUC系統R___ ,寫入圓角大小。
倒角指令:G01 X___Y___,C___
FANUC系統C___ ,寫入輪廓圖素交點至過渡直線的端點之間的長度,如圖1-8示,寫入A5—B3(B3—A6)、A7—B4(B4—A8)的長度。
圖1-8 圓角、直線的過渡
說明:
a.倒圓得到的圓弧與"兩個相鄰的輪廓圖素"都相切,如圖1-8示,A1和A2、A3和A4必須是切點,才可用倒圓指令;
b.倒角得到的線段垂直于"兩個相鄰的輪廓圖素"夾角的角度平分線;
c.隻能在當前編程平面中執行倒圓、倒角功能;
d.如果其中一個輪廓圖素長度不夠,則在倒圓、倒角是會自動縮減編程值;
(8) 程序代号和程序段代号:
程序代号:FANUC —— O×××× 字母"O"後接1~4位阿拉伯數字。
(9) 刀具半徑補償指令:
G40、G41、G42:刀具半徑補償的取消、左補償、右補償。
① 指令格式:
G41 D____
G42 D____
② 判斷方法:順着刀具運動方向觀察,刀具向右偏,使用G42;刀具向左偏,使用G41,如圖1-9。
圖1-9 G41、G42的選用
③ 建立半徑補償條件: 程序段中指令了G41、G42時,該段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a. 指令了在補償平面的G00、G01的移動。
b. 在補償平面的移動量大于最大的刀具半徑補償值。
c. 指令了或預先指令了D____(D00除外)。
d. 該程序段必須是"非零件輪廓的圖素(輔助刀具路徑)"。
④ 半徑補償建立後:
a. FANUC系統不能有連續兩個非補償平面運動的程序段。例如:M05、M01、M00、G09、G04等非運動程序段,G17平面編程時的Z方向運動、G18平面編程時的Y方向運動、G19平面編程時的X方向運動。
b. 同一直線不宜分成兩個程序段。
c. 每一個輪廓圖素的路徑長(程序段的路徑)應該大于當時的刀具半徑補償值。
d. 凹圓弧的半徑必須大于(最大的)刀具半徑補償值。
e. 一般來說,程序不宜有分支。
⑤ 說明:
a. 建立和撤銷刀具半徑補償必須在非工件廓型上進行。
b. D____僅僅代表補償值所在的寄存器地址(代号),補償值由寄存器中的數值确定。一般來說,該數值等于:刀具補償值=刀具半徑 預留餘量。
c. G41、G40及G42、G40一般應該成對使用。
(10) 程序結束指令:
M30、M02都是程序結束指令,M30程序結束後有複位動作,M02則沒有。
(二) 加工程序編制初步
1. 識圖:了解圖樣的技術要求、技術條件,如尺寸、偏差、形位公差、材料及其切削性能等。
2. 制定工藝:根據圖樣特點,制訂加工工序,如機床類型、夾具、量具、刀具,及加工部位的先後順序(程序路徑和方向)。
3. 選定坐标系:遵循基準統一原則,優先選擇設計基準為編程原點;其次考慮基準重合原則,可采用裝配基準、裝夾定位基準為編程原點。一般情況,可選擇圖形已知點、圖形中心、模具中心,配合增量編程、坐标變換,既便于對刀、又便于編程、更利于保證加工質量。
4. 對圖樣進行處理:首先是補充進、退刀引線、刀具補償線及安全下刀點;其次是對工件輪廓圖形進行必要的補充,對圖形作補充一般隻有開放輪廓或半開放輪廓才需要,在今後的相應課題中會有講述。下面講述進退刀引線。一般的,手工編程的進退刀引線、刀具補償線有如下形式:
(1) 圓弧進刀法
圓弧(如圖1-10):K > 最大刀具半徑補償值
R > 最大刀具半徑補償值 毛坯餘量(從使用G00的安全考慮)
圓弧進刀法在切入工件輪廓點B刀具可以平滑過渡,在B點不會留下且刀痕。建議加工程序優先考慮這一進刀方法。
圖1-10 圓弧過渡
(2) 法線進刀法
法線進退刀(如圖1-11):K>最大刀具半徑補償值(同時要保證:K>毛坯餘量 安全量 刀具半徑)
圖1-11法線過渡
法線進刀法在切入工件輪廓點B刀具不能平滑過渡,在B點會留下且刀痕,如果精加工餘量足夠小(相對于工藝系統剛性而言),則切痕不會很明顯。法線進刀法在進刀時有刀具半徑補償,退刀必須是發線,而且必須撤銷刀具補償。法線進刀比較簡單,編程時可适當考慮這一進刀方法。
(3) 直線延伸進刀法(切向進刀)
直線延伸進刀法(如圖1-12):K > 最大刀具半徑補償值
M > 毛坯餘量 安全量
直線延伸進刀法在工件輪廓不再有切入、切出點,但一般情況隻有加工外輪廓、而且有直角過渡時才方便應用。在延伸線上不能建立刀具補償,否則可能會得不到欲求之補償路徑。
圖1-12 直線過渡
5. 對圖樣進行數學處理:目前我們主要工作是計算基點(節點)坐标
6. 經過以上步驟,可以進行程序單的編寫了。
(三) 編程練習
确定下圖的進退刀引線、刀補線(安全下刀點),編寫程序單。
1. 練習件一(如圖1-13):
圖1-13 練習件一
刀具:Φ16立銑刀
工藝:粗加工留餘1mm(S250,F30)→半徑加工留餘0.2~0.3mm(F60)→精加工到尺寸(S300,F120)
2. 練習件二(如圖1-14):
圖1-14 練習件二
刀具:Φ12立銑刀
工藝:粗加工留餘1mm(S300,F30)→半精加工留餘0.2~0.3mm(F60)→精加工到尺寸(S350,F12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