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不周山……
這些我們經常聽到的神秘地方
到底在哪裡呢?
昆 侖
好像宙斯、波塞冬和雅典娜所住的奧林匹斯山一樣,《山海經》裡有一座昆侖山,它位于西北方向日落的地方,是《山海經》世界裡最重要的神域,乃“百神之所在”,當然也會有山靈妖怪出沒,比如九尾狐、樹鳥……
九尾狐狀如狐而九尾,叫聲很像嬰兒在啼哭,卻“食人”。
樹鳥主管昆侖山的開明獸以南有一種樹鳥,長有六頭。
昆侖神話是世界兩大神話的主體神話,與希臘神話齊名。女娲、盤古、西王母等都和昆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嫦娥奔月、西王母蟠桃宴等故事,都起源于這裡。
王母娘娘的原型即生活在昆侖山的西王母,其實長這樣,“虎齒、豹尾”
昆侖,古稱“昆侖之虛”或“昆侖之丘”,關于它的位置,《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是這樣描寫的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
赤水之後,黑水之前,
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
按照《山海經》中記載所繪制的昆侖圖
另外,《山海經》中還說
它是海内最高的山,
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
昆侖山方圓800裡,高萬仞,是黃河之源。
上面長着一種木禾,山上有九道門。
有九個頭的“開明獸”把守。
不過古籍中關于昆侖虛的記載甚多,以《山海經》為最古,其次是《楚辭》《淮南子》《河圖》《水經》等等,其描述都略有不同。
據記載,昆侖山有不死樹,食之常壽。
這種“生命樹”千枝萬葉源于一根,高大挺拔直入天界,營造了一條人類的通天之途。
所以,說這麼多話,昆侖到底在哪?
其實,在《山海經》成書之後的幾千年時間,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有無數人卷入尋找昆侖山的大潮中。
但大多沒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
不過依舊出現了很多猜想:有人說,昆侖山是今天的祁連山;還有人說,昆侖就是泰山;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昆侖山根本不在中國,而是在非洲。
在各種對昆侖的考證和猜想中,最被世人所認知的非喀喇昆侖山脈和昆侖山脈莫屬。
喀喇昆侖山脈(突厥語意為“黑山”)位于中國、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的邊境上。
寬度約為240公裡,長度為800公裡,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
而昆侖山脈的分支巴顔喀拉山是黃河本源,又因為古時就被稱作“昆侖”,所以被官方欽定為“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
于是到最後,這方圓800裡的上古百神所在,就演變成了這巍巍高峰,綿亘不絕的雪山山脈。
但實際如今的昆侖山和古籍中所記載的還是有很大出入,但是既然沒有人給出定論,說是哪都無所謂了。
昆侖是上古時代的先民創造出來的一個超越現實、對華夏文明産生深遠影響的世界。雖說确切位置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你就算找到了,也爬不上去。就算爬上去了,也成不了精。
不 周 山
說完昆侖,一定要再說一下不周山。不周山,意為“不完整的山”。傳說不周山原本是一根支撐天地的天柱。在這裡,誕生了一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
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颛顼(zhuān xū)是黃帝的孫子,因為和共工争奪帝位,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
共工被颛顼派來的火神祝融打敗了,氣得用頭去撞天地的支柱,導緻天空塌陷出現一個巨大的洞,天河水從天而瀉。天地之間發生巨變,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山川移動。
後來女娲搜集補天石,用火煉治後,終于将天上的洞補住,使人類恢複了平靜的生活。
傳說中的女娲長着蛇的身體
對于不周山的最早記載是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但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
所以就有很多人認為不周山就在昆侖的西北,即今日的昆侖西北部的帕米爾高原。
也有人認為,如果把《山海經》中提到的西、北海這兩個重要的地理坐标理解為青海湖和貝加爾湖,再加上其他一些佐證,就會得出不周山即昆侖山的結論,或者說不周山就是昆侖山脈裡的一座。還有很多學者認為不周山不局限于當今中國的區域内,“大荒之隅”可以指非洲的荒漠,不周山就是乞力馬紮羅山!
當然,如同昆侖,關于不周山,也無法給出定論,但它所蘊含的中國神話精神值得我們傳承。
◎本文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