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心發熱多汗是不是植紊##教育聽我說##健康明星計劃#《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第191條: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解釋:(1)固瘕:古代病名,意即寒凝積聚。
釋義:陽明病,假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這是欲作固瘕,必定出現大便開始硬,後稀溏。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胃中寒冷,不能消化水谷的緣故。
按語:陽明病,若得了陽明中寒,出現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這是要形成固瘕,必定出現大便初硬後溏。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胃中寒冷,不能消化分别食物所緻。
“手足濈然汗出”,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身上無汗,隻有手和腳出汗,也是不間斷的出汗,而且出的汗是冷汗。這和“汗出濈濈然”是有根本區别的,汗出濈濈然者,是全身出汗,而且出的是熱汗,蒸蒸汗出,你用手摸上去是熱的,持續一會,還是熱的。不像太陽病汗出,你摸上去持續一會是涼的。
大家有沒有接觸到這樣的患者,雙手出汗,出涼汗,還有出腳汗。是不是和這個“手足濈然汗出”很像?學了這一條,是不是就知道原因了?
固瘕,是古代的病名,意思是寒氣積聚,其實和現在的積聚是一樣的,胃腸久寒,水谷不别,久而久之,就形成結聚,引起三焦氣機升降失調,出現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初硬後溏。
大便初硬後溏,這是一種假熱,一般都認為大便幹結,就是有熱,是陽明病燥熱的代表。但是這個症狀後溏,開始硬結,後面稀溏,這就不能是熱了,是寒!因為它有不能食,有水谷不别。
因此,從這一條我們不難看出,手腳心出汗是患者的胃腸久寒,集聚,形成了谷疸。怎麼辦?治療就應該溫通消積散聚。臨床應該怎麼治療?用什麼方藥?張仲景沒有說,但是作為中醫,既然知道溫通,消積散聚,基本就知道用什麼方藥了。當然還要結合患者的其它證候來治療,否則難以治愈。
消失的薔薇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