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你央企總部都在哪?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北京,再就是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
作為我國的首都,北京确實是央企的主要“駐紮地”。目前國資委旗下共有97家央企,其中有70多家央企總部位于北京,上海5家,香港、武漢各3家,廣州、深圳、雄安各2家,成都、西安、含哈爾濱、長春等城市各1家。
北京央企雲集,但接下來可能要掀起一股“離京潮”
前幾日,财經國家周刊就刊發了一篇《離開北京,央企總部往哪裡去》的文章,讓“央企離京提速”的話題再次上了熱搜。
其實,自2014年國家提出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之後,央企總部遷移就提上了日程。這幾年,已經陸續有幾家央企總部遷出北京:
2016年中遠海運集團總部落戶上海;2019年中國船舶集團總部也設在了上海;今年9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總部正式從北京重新遷回“娘家”湖北,落戶武漢。
另外,中國電器裝備集團準備去上海,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和中化控股集團則“落地雄安新區”......
央企總部“離京”,或将對全國經濟格局産生重大影響很好的一個例子就是合肥。自1970年中國科技大學從北京南遷合肥以來,這座城市就與科技緊密聯系在一起。
中科大的到來不僅為合肥培養和吸引了大批科技人才,同時也培育出像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上百家“科大系”高新技術企業,為合肥經濟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大學是大學,企業是企業,關鍵他們都是“重量級”的存在,必定會帶來不同的效益。央企實力有多強?不用多說,個頂個都是“巨無霸”的存在。
看看2021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前面的,大都是央企,國家電網、“三桶油”、“四大行”等央企,哪個不是鼎鼎大名的。
這樣的“巨無霸”企業,總部無論落戶到哪裡,對整個區域經濟甚至都會産生重大影響。
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為例,這個龐然大物總資産高達9699億元;其2020年的營業收入達1117億元,稅後利潤就達到了驚人的454億元。對當地政府來說,總部就意味着财政收入。
并且回遷湖北之後,三峽集團就與湖北省政府及當地一些市政府簽署相關合作協議,謀劃的項目總投資高達3645億元,一個千億級别的産業集群就來了!
去年,因為疫情,武漢經濟遭到了一定的影響,GDP由2019年的16223億元,減少至15616億元。在這種情況下,拿下三峽集團總部的“紅利”,無疑會推動武漢乃至湖北疫後重振作出積極貢獻。
當然,央企總部選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不是所有央企都會“離京”。
港口、海運、造船本身就是上海的優勢,所以中遠海運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的總部落戶上海就不奇怪了,貼近市場前沿;而湖北是三峽集團的“娘家”,這家集團2/3的資産都在湖北,近2/3的員工是湖北人,總部遷回來也非常合适。
接下來需要“離京”的央企總部還會落戶哪,地方估計都會搶,而作為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會是主要的目的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