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的一天,在河北省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唐山大地震》上百人的劇組都在忙一件事:拍攝一個龐大的吊車轟然倒下。他們用的不是道具,是真正的吊車。“停!”剛開始幾分鐘,就有一個聲音使剛剛沸騰的場面冷了下來,那是導演的聲音。導演五十歲左右,頭戴棒球帽,用手比畫着對攝影師說:“大仰角!我要大仰角!”
大家都向攝影師望過去,攝影師一臉的無奈,但還是向導演點了點頭,打了個手勢說:“再來。”
“開始!”導演喊完後,就盯住監視器,一動不動地看着。攝影師雙膝跪地,抱着攝影機,身體盡力向後傾着,以便拍出最大的仰角。“停!停!停!”導演從椅子上跳了起來,朝着攝影師又喊上了:“大仰角,你沒聽明白嗎?我要的是大仰角!”
攝影師這下也不幹了,強壓着怒火,說:“導演,這已經是最大的仰角了。你告訴我,我還能怎麼拍。”人們看着導演,都為攝影師捏了一把汗,以導演的脾氣沒準又會臭罵他。
隻見導演從地上抄起一把鐵鍬來,奔攝影師去了。有的人正準備上去拉住導演,導演卻在攝影師蹲過的地方,用鐵鍬挖起了坑。不一會兒,導演就在平整的地面上挖出了一個大坑,然後說:“你跳進去再拍!”說完,攝影師跳進了坑裡,輕輕松松地用一個小角度攝下了一個大仰角。
這位導演就是馮小剛,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3個道理:
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講電影鏡頭和角度的學問。首先,鏡頭和角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用害怕,兩者都非常簡單。
鏡頭鏡頭一般由其能容納的東西量決定,大緻可以分為6種:(1)大遠景;(2)遠景;(3)全景;(4)中景;(5)特寫;(6)大特寫。此外,深焦鏡頭(即廣角鏡頭)是遠景或大遠景的變形。
大遠景多從400米以外的距離拍攝,一般是外景。其目的是建立電影場景空間感,讓觀衆知道接下來的事情發生在一個什麼地方。如果人物出現在大遠景中,他們多半隻有螞蟻那麼大,為的是營造電影的史詩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一般是西部片、戰争片、武士片和曆史片。
《荒野大镖客》,此處是一個大遠景
遠景的概念比較模糊,最遠不超過大遠景,最近也要大于能容納一個角色的全身(剛好容納一個或幾個角色全身的鏡頭就是全景)。
杜琪峰槍戰片《放.逐》,此處是一個遠景
中景一般是半身鏡頭,可以包含多個角色,是最常用的一種鏡頭,對話場景、運動場景等一般都是中景。過肩鏡頭是中景的一種,一個人背對攝影機,鏡頭從他的肩膀穿過,另一個人面對攝影機。
《幾近成名》,2000。此處是一個中景
中景永遠是合拍二人浪漫或沖突的不二法寶。如果中景焦點從正中間分開,則強調構圖的對稱,兩人共享親密的空間。
特寫和大特寫,将重點放在很小的東西上——如人的臉部。特寫有吸引觀衆注意、放大情緒、誇大事物的重要性、象征隐喻等作用,視實際情況而定。大特寫是相對的,如一段影像先拍了一個人臉的特寫,後拍了人臉上的眼睛的特寫,那麼這段影像中,眼睛就是大特寫。
《鋼鐵俠》,此處是一個特寫,突出戰甲的科技感
鏡頭越靠近,情感越緊張,鏡頭越遠,觀衆的共情會越弱。舉個簡單的例子:
查理.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前面用大量的遠景,使卓别林的種種動作(摔倒、各種意外)看起來很滑稽。到了最後,賣花的盲女恢複視力之後,轉用特寫,借賣花女的視角觀察卓别林,讓觀衆一下子理解了前面的種種滑稽場面實際有多心酸,這時把觀衆情緒勾起來,虐的觀衆撕心裂肺。這部電影可說是遠景與特寫切換運用的教科書。
《城市之光》
角度角度是指攝影機鏡頭與拍攝場景之間的夾角,基本的類型有5種:(1)鳥瞰角度;(2)俯角;(3)水平角度;(4)仰角;(5)傾斜角度。
鳥瞰可以理解為航拍角度,當然不航拍也能做到,隻要垂直往下拍攝目标場景都是鳥瞰。俯角也是往下拍場景,但沒有鳥瞰那麼極端。
《午夜兇鈴2(美版)》,2005。鳥瞰
《邦妮和克萊德》,1967。俯角
鳥瞰或俯角(尤其是中景、特寫下)會呈現畫面中人物的困境、無力感以及被攻擊或拘禁的不安全感。遠景下的鳥瞰或俯角則給人一種上帝視角的感覺,讓觀衆(無意識中)感覺自己處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觀察電影的人物。以上兩幕都是在用角度突出人物的困境。
仰角和俯角相反,它使目标看起來更高大,更具有威懾力。仰角可以突出恐怖、莊嚴或令人尊敬的氛圍,常用于恐怖電影和超級英雄電影的反派/英雄登場。
克裡斯托弗.諾蘭《蝙蝠俠:俠影之謎》,仰角
傾斜視角,通俗的說,就是歪着攝影機拍或者搖搖晃晃的拍,一般用在劇烈運動、暴力場景或者某一個人物的主觀視角,比如這個人喝了酒、磕了藥或快被人打暈了,如果影片想借用這個人的視角,就會讓鏡頭晃晃悠悠或者歪斜。
今天的電影科普小講堂就到這裡,下一期,會給大家講講電影的光影與色彩,感興趣的小夥伴點一下關注哦~
用最輕松易懂的方式,帶你了解權威專業的電影知識。關注作者,你也能成為一個專業影評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