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忍者神龜:施萊德的複仇》發售的今天,重溫四隻小烏龜如何登上世界文化舞台的故事。
對于國内大部分80後90後而言,即便不能逐一指出上面圖片中的四隻人形烏龜誰叫米開朗基羅誰是萊昂納多,或是講明白他們誰用的雙截棍誰使的是雙叉,多半也喊得出他們共同的名字——忍者神龜。
“忍者神龜”在國内的情懷究竟在于何處,不同人或許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忍者神龜》是他們小時候放學後追着看的動畫片,全片的嘻哈風格在當時的電視熒屏上也顯得頗為特别,令人印象深刻;而對于那些家有“小霸王學習機”的人來說,《忍者神龜》系列代表着紅白機上最歡樂好玩的共鬥遊戲,是鄰居同學來家裡一起打機時的不二選擇;同時,“忍者神龜”也是一些人最初接觸歐美“街頭文化”的契機……
不論是誕生還是後續,“忍者神龜”的發展曆程都如同劇中四隻小烏龜的遭遇一般,稱得上是“另類”,經曆了一波三折的起落;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這四隻忍者龜也正在成為日漸遠去的童年回憶。
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們依然在流行文化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1
用現在的話來講,“忍者神龜”的誕生可謂是不折不扣的“縫合怪”。兩個籍籍無名的漫畫家組建了一個連辦公室都沒有的漫畫公司“幻影工作室”,創作出了幾隻變異烏龜的形象。
“忍者神龜”們的早期漫畫形象
《忍者神龜》的英文原名“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少年變異忍者龜)直白地表達了這部作品主打的賣點——它顯然借鑒了《X戰警》系列,同樣是講述變種青少年成為超級英雄的成長,還融入了《夜魔俠》的起源故事;盡管新添加了當時流行的“東方忍者”元素,真正支撐起作品整體氛圍的則是美式地下街頭文化。
忍者龜們稱得上特點的大概就是大部分變異型英雄主角是從人類向動物變異,而他們是從動物變異為人,身為青少年卻又不受一般人類規範的約束。
在當年,這樣的十八線戲仿漫畫多如牛毛,能找到出版社靠連載賺個稿費養家糊口就算是混得不錯了。但《忍者神龜》在當時正趕上了“特許經營權”模式的風口,大廠商們正像抽盲盒一樣收購各類小作品的特定商品生産權,即便這些角色形象本身尚不知名。
在2009年的紀念電影《永遠的忍者神龜》最後,還原了兩位作者當初創作“忍者神龜”時的景象——僅希望這些小烏龜的形象能賣得出去
漫畫雜志基本确立了四隻忍者龜的風格形象後,幻影工作室便将這些角色的“特許經營權”兜售給了不同廠商,忍者神龜的形象逐漸被印刷在各種T恤帽子上,也有玩具被擺上了商場貨架。
盡管最初以漫畫的形式登場,但比起那些典型的“超英漫畫”角色,“忍者神龜”更類似于三麗鷗旗下的“Hello Kitty”或是“大耳狗”,“角色形象”通常優先于“劇情故事”獨立存在,可以出現在任何适宜的場合,也不強調所謂的“原作”内容。
“特許經營權”模式将“盈利”與“推廣”融于一體,在當時炙手可熱。獲得“特許經營權”的廠商不隻是購買了特定領域的角色形象授權,更是以“加盟者”的身份來共同開發這一IP,因此有着相當高的自主權,可以将自身的諸多想法添加到創作中來,讓作品變得更加适應市場。
這樣“借雞生蛋”各取所長的商業模式看起來很美好,但事實上加盟者們競相“殺雞取卵”壓榨角色的商業價值才是常态——過不了幾年,大小廠商就轉而收緊了對于旗下品牌形象的授權尺度。
隻有少數幸運兒真正從這一潮流中得益,在多方助力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而忍者神龜們就是其中之一。
1987年,在《忍者神龜》漫畫不溫不火地連載了幾年後,彩星玩具公司(Playmates Toys)取得了忍者神龜系列可動人偶(FIGMA)玩具的生産權,但起初他們也不确定此時的“忍者神龜”究竟有多少潛在受衆,是否真的值得為此開辟生産線。
為此彩星要求一并獲得該系列的電視作品改編權,找動畫工作室制作了一套五集的迷你動畫劇集來試水這四隻小烏龜的市場前景。
這五集動畫講述了忍者神龜們與施萊德和大腳幫的初次交鋒
起初這套迷你動畫并沒能獲得多熱烈的反響,但玩具公司還是開工生産,開始将忍者神龜的可動人偶推向了市場,同時也将這幾集動畫的播放權繼續提供給廣播公司,讓它們在電視上反複洗腦播放,就當是給玩具打廣告了。
彩星依照動畫設定生産的忍者神龜可動人偶
當時正值《變形金剛》通過長篇電視動畫推動原創玩具銷量大增從而賺得盆滿缽滿,市場上不少投資者正在尋找下一個“變形金剛”,其中一些最終物色上了“忍者神龜”,聯合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加盟其中,開始制作更多的動畫内容。
結果後續作品收視率一炮而紅,這版動畫就此一做就是近200集,從1987年播到1996年,一度是美國電視史上播放集數最多的動畫影片。
伴随着激昂的饒舌風主題曲,這一版動畫實則成為了《忍者神龜》系列整體氛圍的奠基石,推動這幾隻起初名不見經傳的小烏龜走上了世界舞台。
2
在90年代初, 87版《忍者神龜》也進入了中國内地。
當時國内同樣剛經曆了好一陣由動畫掀起的“變形金剛”熱潮,多家地方電視台不約而同相中了《忍者神龜》,争相引進這部有望接班的作品。這導緻87版《忍者神龜》在國内曾有過廣東、深圳、天津、北京多家電視台制作的不同譯制版本,四隻忍者龜的中文譯名也不盡相同。目前網上所流傳的資源則普遍是後來廣東東和興發行、遼藝配音的影碟版本。
在一些版本中,使用長棍、負責道具開發的多納泰羅一度被叫作“愛因斯坦”
早期電視台播出的87版動畫大多并不完整,甚至缺失了最初的五集起源故事,單元劇形式也缺乏一條完整的故事主線,教人看得沒頭沒尾 。
但這并不影響忍者神龜在當年的小觀衆之間深入人心,這一方面是動畫片頭曲裡寥寥幾個鏡頭就足夠好理解故事的基本,同時也離不開科樂美制作的《忍者神龜》系列遊戲的助力。
在87版動畫走紅之際,科樂美也拿下了《忍者神龜》的遊戲改編權,開始以動畫為藍本制作對應的家用機遊戲。由于當時《忍者神龜》在日本還沒什麼名氣,科樂美還給日版遊戲專門起了個《激龜忍者傳》的名字。
初代《忍者神龜》是卷軸式平台動作遊戲,以難度硬核著稱,但依然憑借豐富的内容而熱銷——玩家在遊戲中不僅可以操控四隻拿着不同武器、動作特性各異的烏龜,他們還有多種副武器可拓展。遊戲中甚至可以俯視角駕駛神龜戰車縱橫城市。
玩家甚至能駕駛神龜戰車在街頭巷尾與敵人交火
這款FC遊戲在歐美和日本都風靡一時,也助推神龜熱潮到達了新的高度,伴随着新動畫、新電影、特攝劇、電視廣告接連上演,神龜們的身影以各種形式活躍在熒屏上。
1990的《忍者神龜》特攝電影同樣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是系列的裡程碑作品
不過,大部分國内玩家接觸到《忍者神龜》的遊戲還要等到90年代中後期“小霸王”風靡之後,此時科樂美已經在紅白機上推出了多部《忍者神龜》系列作品,除了《激龜忍者傳》的兩部續作以外,還有格鬥遊戲《激龜快打》(在國内時常被翻譯為《忍者神龜4》)。
集結了這幾款遊戲的“忍者神龜3IN1”可說是當時最熱門的卡帶之一,而大部分小玩家都是沖着其中的《忍者神龜》二代和三代去的。
這兩部續作一改初代的玩法風格,成了橫版清關遊戲還支持雙人遊玩,難度也大大降低,更強調趣味性與快節奏。在當時很少有比它們更适合作為“派對遊戲”的選擇了,熟練的玩家能在遊戲中團結協作、互相飙分,而新手玩家也可以挑選順手的武器,跟随小夥伴走完關卡的大部分流程,不至于總在旁觀或是淪為拖油瓶。
忍者龜們時不時看向屏幕的呆樣也令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
這是當年流行的其他橫版闖關或是PVP遊戲難以提供的樂趣,比起遊戲本身,更令人難忘的往往是現場歡樂的氛圍,而玩過遊戲後再看電視上播出的動畫也會多一份别樣的感覺,仿佛自己曾經化身其中。
足以被稱為國内80後90後共同回憶的事物有許多,《忍者神龜》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正所謂花無百日紅,《忍者神龜》自然也不可能長盛不衰。到了21世紀初,盡管依然有忍者龜相關的作品陸續推出,但流行趨勢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這倒也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但還是有許多粉絲将這一系列逐漸過氣歸結于特許經營模式分散了對于作品内容的管理,使得故事的發展方向逐漸失控。而等到終于有雌性忍者龜在特攝電視劇中登場之後,就連一直秉承開放原則的幻影工作室創始人也不得不承認作品已經完全脫離了控制。
還有了雌性忍者龜在特攝電視劇中登場
但就在這節骨眼上,四隻小烏龜再次走運了一把。此時系列的電視動畫改編權來到了福克斯廣播公司手上,一套完全重啟的全新劇集應運而生,被稱為03版。
這版動畫的前幾季同樣被引入了國内,經由中央電視台六頻道播放。作為電影頻道的中央六套很少播放動畫持續播放動畫劇集,但“第6頻道”恰好是原作中忍者神龜們最愛看的新聞頻道,因而這次引進與播出被認為是對于當年神龜熱潮的一次緻敬,也讓一些年輕的新觀衆具體認識了這些角色。
相較于87版,新版劇集中四隻忍者龜的性格差異變得更加鮮明,一些人氣配角例如主持人艾普麗爾、城市義警凱西·瓊斯都有了更多戲份和更豐滿的性格,就連反派施萊德也從臉譜化的惡棍轉向了“走上追尋暴力的歧途但内心深處依舊存有武士精神”的複雜形象。
87版和03版艾普麗爾的造型和人設都有不小的區别
此外故事的發展也有了更清晰的主線脈絡,世界觀設定變得更加統一、更有“賽博味”;片中還有時不時變換鏡頭畫幅的表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這些改進都幫助忍者神龜迎合了新的時代特點,03版動畫稱不上讓忍者神龜起死回生,但無疑為之打上了一針強心劑。科樂美也在時隔多年後,再次以03版動畫為基礎開發忍者神龜系列的新遊戲,主機平台上的3D俯視角清版,還有GBA上招式繁多的橫版闖關作品便是這一時期的産物。
GBA上的《忍者神龜2》裡忍者龜的特性也更加多樣,例如米開朗基羅可以利用雙節棍如竹蜻蜓般緩降,多納泰羅則可以借助長棍撐杆跳
這一波神龜熱潮盡管大不如前,但足以證明這一品牌經得起時間考驗,到2007年時,還有忍者神龜的CG電影在全球上映,育碧為之制作了配套遊戲。
在03版動畫完結之後,《忍者神龜》的電視動畫轉由尼克有線電視頻道接手,在2012年制作成了面向兒童的全新CG動畫劇集,再度開始了漫長的連載……而這些對于國内的大部分忍者神龜粉絲而言就是相當遙遠的事了。
艾普麗爾的形象也又變了個樣
等到2014年時,由《變形金剛》真人電影的導演邁克爾貝擔任制片的《忍者神龜》上映,由于此前《變形金剛》系列在中國地區的良好反響以及《忍者神龜》的潛在受衆,這部影片在中國的票房同樣飽受期待。然而相比于《變形金剛4》在同一年拿下了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忍者神龜》不到4億的票房隻能說是勉勉強強。
拟真風格的忍者神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說到底,國内受衆對于忍者神龜的情懷終究是凝聚在當年的87版動畫以及FC遊戲之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時隔多年之後,當全新遊戲《忍者神龜:施萊德的複仇》一經公開,就在國内遊戲玩家間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遠超同系列的任何新作。
因為它光是看起來就像當年科樂美《忍者神龜》二代與三代的精神延續。
《施萊德的複仇》早期的曝光截圖
這部作品并非由科樂美制作,但開發者們毫不掩蓋自己的緻敬之意——複古的高清像素風,熟悉的角色造型與姿态,就連諸多遊戲場景也令人似曾相識。
開發者們當初宣稱要将這部作品獻給所有當年87版動畫的忠實觀衆以及流連于科樂美系列遊戲的熱切擁趸們,拉滿了粉絲的期待值;結果大家等來的卻是幾經跳票和漫長的等待,直到如今才終于能玩上這個遊戲。
4
盡管如今《忍者神龜》系列的遊戲改編權也在尼克有線的手中,《施萊德的複仇》經其授權才得以制作,但遊戲中的角色形象和設定幾乎完全依托于87版動畫,當然也包括那首熟悉的主題曲。
非要說添加了些什麼的話,那大概就是在原劇中總是因為各種原因陷入險境等待搭救的女記者艾普麗爾搖身一變,從花瓶成為了可以和忍者神龜們并肩戰鬥的巾帼豪傑。
對于87版動畫的觀衆而言,看艾普麗爾掄着話筒對大腳幫拳打腳踢确實是件很離譜的事,可以說她要有這個戰鬥力的話,87版動畫裡一半的故事都不存在了
這個設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尼克版的動畫——劇中的艾普麗爾也師從老鼠大師斯普林特,成為了一名女忍者。但更多的顯然是出于遊戲性的考量。
《施萊德的複仇》中可同屏共玩的玩家人數一口氣從兩人增加到了六人,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可操作角色登場,不僅是艾普麗爾,一同加入的還有師父斯普林特和凱西·瓊斯(在首次通關劇情模式後解鎖)。
這些角色有着各自的特性,攻擊範圍、攻擊速度和能量積攢效率不盡相同,還有着各自的必殺技和嘲諷動作。而除了這些明面上的直觀差異,這些角色的招式銜接與打擊手感也有着細微卻又不難察覺的差異,在遊玩過程中很容易找到自己更心儀順手的那個角色。
遊戲的主線内容并不長,總共16個關卡,大概兩個小時就能通關一遍劇情模式。遊戲的前半程關卡充滿了對于科樂美二、三代《忍者神龜》的緻敬,諸多場景和敵人配置幾乎就是高清複刻,其中自然少不了令人記憶猶新的“滑闆關”。
而到了遊戲的後半程,不論是正方配角還是反派Boss,曾經沒機會在老遊戲中登場的動畫角色們悉數亮相,遊戲的場景也不再限于熟悉的紐約市與大腳幫老巢,神龜戰車載着玩家前往了更多地方。
遊戲的制作組曾說制作一款複古的《忍者神龜》遊戲就是他們的夢想,而在遊戲中也确實能感受到這是他們的圓夢之旅——一方面将過往的關卡以現代的方式展現,同時也将當年遺憾于未能在遊戲中見到的内容填補其中。
那麼身為玩家又能在這個遊戲中圓上什麼童年未竟的夢想呢?那大概就是“一場能容納更多人的歡樂派對”,不用再在人多時排着隊輪流玩。
《施萊德的複仇》所包含的不僅是更多的同屏可操作角色,更重要是加入了現代化的便捷聯機方式。玩家除了可以在本地通過鍵盤以及手柄多人遊玩以外,還可以通過線上模式邀請好友聯機或是與陌生玩家匹配共鬥。Steam版本更是支持“遠程同樂”功能,一名購買了遊戲的玩家便可以邀請其他好友免費加入遊戲。
遊戲在玩法上也添加了更多玩家互助的内容,例如“勻血”和“救人”,都可以讓合作過程更美滿。
遊戲的簡單與普通難度玩起來都頗為輕松,劇情模式還包含了輕度的養成要素,玩家角色可以增加絕招條的積攢上限;而困難模式和限命通關的“街機”模式則比較接近當年的FC遊戲的難度,需要一定程度的背闆和應對策略才能安穩過關。
就像當年的《忍者神龜》遊戲一樣,《施萊德的複仇》未必是當下最棒的複古橫版遊戲,也有不少會讓玩家覺得“應有卻未有”的地方,例如不同角色間更多變的招式差異,地圖上的機關陷阱較為單調……但如果能找到同好一起玩上幾關,它就足以讓人感受到獨特的歡樂。
結語
萊昂納多、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多納泰羅——四隻忍者神龜的名字都取材自“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家,他們的創造者說當初在取名時并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隻是剛修完藝術史課程的他順手借了幾個受人熟知的名字。
誰也想不到在多年以後,這些小烏龜會在遊戲界成為新一輪“複古風”的代表之一,真的帶上了些許“文藝複興”的意味。
像《施萊德的複仇》這樣的橫版清關遊戲通常被認為早已過時,受衆寥寥,卻在這幾年迎來了小爆發,“熱血系列”和《怒之鐵拳》的新作都廣受好評,叫好又叫座;而很多人覺得日薄西山的格鬥遊戲也仍舊是當下最熱門的遊戲類型之一,同樣新作頻出、反響不俗……
時尚界總說“審美是一個圈”,對于遊戲行業而言,或許也是如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