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花園(Edible Garden),也叫食物花園,可食花園,它不是科學嚴謹的學術概念,也不需要成為這樣的概念。
常見的食材花園要麼是種滿水果蔬菜的家庭花園,要麼是功能單一,類似植物園的觀光農園,無非是園内的園林植物景觀變成了螺旋花園、披薩花園、食物森林、可食地景等生産性景觀。
公園式食材花園:布魯克林香草蔬菜園入口
本質上,食材花園是一種态度,即認可農作物、農業也具有景觀價值的态度;也是一種手法,即運用食材作物設計景觀,圍繞食材作物設計體驗活動,把種植空間設計得像花園一樣美麗的手法;更是一種生活,即自給自足,回歸自然與田園的藝農生活。
運用可食地景理念打造的樹葉形食材花園
國外不僅在社區、家庭中打造食材花園、實踐田園生活,甚至運用食材花園的理念發起了鄉村振興行動。如果我們還不能理解食材花園,不能在休閑農業中靈活應用,實在是有些落伍。
一、應用形式
一個種滿蔬菜的陽台,一處食材改造的草坪,一間種滿果蔬的辦公室,或者一座漂亮的種植池,都可以稱作食材花園。而在休閑農業中,常見的應用形式主要有三種:
1.庭院式
庭院式食材花園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家庭花園,即對房前屋後的空地、草坪改造而來,二是類似德國施雷勃田園的份地花園:
德國施雷勃田園中,一個小菜園的景象;每個小菜園,都是一個庭院式食材花園
施雷勃田園對租用者而言通常步行可達,是沒有家庭花園卻想實現田園生活的最佳選擇,這裡的土地被劃分成一塊塊400平米左右的小菜園,以長期租賃的方式租給需要的家庭。每個小菜園裡均有一座小木屋,用于存放工具、短暫休憩。小菜園裡既可以體驗農耕,也可以舉辦家庭聚會、野餐燒烤,它還是孩子的自然遊樂場。每一個小菜園,都可以看作庭院式食材花園。
庭院式食材花園
庭院式食材花園通常應用于營造田園社區、設計主題民宿、打造社區花園、規劃市民農園等實踐。
2.公園式
公園式食材花園既可以是側重景觀的觀賞型花園,也可以是側重休閑的體驗型樂園;既可以是功能單一的景觀花園,也可以是兼具散步遊賞、農事體驗、食農教育、療愈康養等多種體驗的休閑園區。
公園式食材花園一角
家庭農場、采摘園等小型園區,通過改造提升,可以設計成公園式食材花園。在較大規模的休閑農業園區中,也可以開辟專門的空間,設計這樣的項目;我們甚至可以給整座園區賦予食材花園的主題,讓無處不在的食材景觀、圍繞食材開展的體驗活動成為園區的特色與标志。
德國施雷勃田園局部鳥瞰
另外,上文提到的德國施雷勃田園,整體可以視為一座公園式食材花園,因為在這座花園裡,雖然每個小菜園被綠籬隔開,但是園中的道路不允許阻擋和私自占有,因此會有老人在園區裡散步遊賞,也會有孩子在這裡奔跑嬉戲。
3.鄉村小鎮式
在國外已經有這樣的先例,将整座小鎮種成食材花園,在這個基礎上開展食農教育、有機食材售賣、觀光旅遊等活動,不僅激活了經濟,也改善了生态與治安,實現了鄉村振興(參見:不可“食”議:果蔬草藥種滿整座小鎮,竟是條成功的鄉村振興道路)。
在鄉村、小鎮的閑置公共空間種滿水果蔬菜,打造“可食小鎮”
這樣看來,食材花園在鄉村振興、特色小鎮建設、田園綜合體規劃、食農教育等實踐中,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二、設計要點
不論何種形式的食材花園,規劃設計時都要把握四個要點,即景觀、主題、形态、體驗:
1.景觀
景觀是食材花園的核心與難點,而景觀設計的重點,在于對生産性景觀的理解與運用。
食物森林效果示意
一方面,可以運用一米菜園、種植毯、種植池等種植形式,設計諸如螺旋花園、可食地景、食物森林、披薩花園、鑰匙孔農園等形式的景觀節點,讓食材花園更值得遊賞。這樣一來也為園區開展農耕體驗或者教育活動提供了空間與“設施”。
全新的種植及農事體驗形式:一米菜園
食材花園中經常出現的景觀小品:螺旋花園
另一方面,既可以用食材作物代替園林植物,也可以将食材作物與園林作物搭配來設計植物景觀,還可以通過垂直綠化、牆壁綠化等形式,從牆角、路邊、河岸等細節入手,塑造食材花園的整體形象。
2.主題
不論是觀賞型還是體驗型的食材花園,都可以結合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設計不同主題的創意園區。
壹度創意曾分享的一座由廢棄工廠改造而來的食材花園(參見:如何将廢棄工廠,改造成魚菜共生、啤酒與面包飄香的新型農園)
觀賞型食材花園,結合農業科技,比如水培、植物工廠、垂直農業、循環農業、魚菜共生等項目,可以打造科技展覽型食材花園;結合樸門農藝,比如可食地景,食物森林、螺旋花園、鑰匙孔農園等表現形式,可以打造生态示範型食材花園;結合自然農法,比如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梯田種植、稻鴨共生、稻蟹共生、朱鹮水稻共生等形态,可以打造文化型食材花園。還可以根據食材的種類分為香草園、草藥園、果蔬園等主題園區。
教育體驗型食材花園
體驗型食材花園,結合自然教育及食育理念,開辟農事體驗空間,可以打造教育型食材花園;結合養生理念,配植草藥作物,策劃制茶品茶、田間散步等活動,可以打造療愈型食材花園;結合市民農園理念,利用開心農場、份地花園等形式,可以打造都市農夫型食材花園。
3.形态
食材花園可以是露天的自然花園,也可以是由溫室大棚改造的場館。選擇怎樣的形态,要根據主題與用途等因素來确定。比如想要在國家農業科技園或者現代農業産業園中設計一座農業科技型的展覽園區,就可以選擇用溫室大棚打造場館;想要在休閑農業園區中設計一座療愈花園,露天的園區更适合。
效果示意:壹度創意在河北某農莊策劃項目中,溫室大棚進行景觀改造,設計了場館型食材花園
另外,小型溫室還可以用作廚房、教室、工具室、便利店、展廳等,讓食材花園實現更多功能,承載更多體驗。當然,這些功能還可以通過小木屋、集裝箱來實現。
溫室大棚、玻璃房在食材花園中的應用
4.體驗
食材花園的核心體驗,在于圍繞食材的農事活動、散步遊賞以及食育課程,比如療養型食材花園,可以設計侍花弄草、澆水松土等作為養老休閑活動;而教育型食材花園,可以開辟一個個小型披薩花園,參與者要在這個“花園”上種植做披薩用到的小麥、番茄、洋蔥、披薩草等食材,等到收獲季節,親手制作一款披薩,如此既體驗了農耕活動,也完成了食農教育。
三、創新應用
不難總結,食材花園有着科技展覽、生态示範、農業文化傳承、農事體驗、食農教育、療愈養生等多方面的功能,在休閑農業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完全可以作為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産業園,國家農業科技園、國家農業公園、三産融合園區中的創意項目,甚至可以成為這些園區的主題、特色與标志。
食材花園也可以幫助人們過上田園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食材花園在社區營造中也有一席之地。壹度創意認為,社區營造在田園綜合體規劃、特色小鎮建設、鄉村振興實踐中是繞不開的課題。并且,國外的實踐證明,食材花園的理念甚至可以對鄉村小鎮的經濟、生态、文化、教育、治安、居民生活方式、生活面貌、相處模式等等,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進鄉村振興。
依托食材花園理念,實現鄉村振興
不難想象,隻要發揮創意,食材花園在營造田園社區,規劃田園綜合體,建設特色小鎮,實現鄉村振興等實踐中,必将發揮重要作用。下期專題,壹度創意将探讨食材花園的創新應用,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鄉村集結号 編輯:壹度
鄉村集結号:北京城鄉策略研究院自辦媒體。肩負“破解鄉村振興之惑,探索産業融合之道,塑造鄉土田園之美”使命,深耕鄉村産業升級、美麗鄉村建設、農文旅融合等領域,傳播世界鄉村發展新思維、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全面賦能鄉村可持續發展的自媒體信息交流平台、智慧創新講台、鄉村産業舞台,宣傳推介展台。為緻力鄉村發展的建設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識傳遞服務,實現村企相依、景田相望、城鄉相融的美好願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