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試的難度在增加,考生想要成功上岸,必須要考出優異的成績。除了充分備考之外,還要關注一些客觀的因素。
比如考研的學生都知道,考研分為“水區”和“旱區”。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盡可能地選擇“水區”,因為這直接影響到考生的考試成績。這裡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下,考研的“水區”和“旱區”問題。
考研“水區”和“旱區”
考研的“水區”和“旱區”指的就是不同地區判卷的松緊度的差異。比如同一道主觀題,有的地方可以給出10分,有的地方則隻能給6分。
前者判卷寬松,被稱為“水區”,後者判卷嚴格,被稱為“旱區”。在競争異常激烈的研究生考試中,這樣的分數差距,對考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考研前,考生必須要了解“水區”和“旱區”。
出現“水區”和“旱區”的原因
出現這兩種不同區域的原因,主要和當地的考試政策以及考生的質量有關。拿北京來說,報考北京的考生數量多,優質的考生也多。
主觀題都是老師來進行人工閱卷的,他們在閱卷的時候,發現優秀的答案很多,自然也會提高閱卷标準。對一些不那麼标準的答案,扣分也會比較狠。這樣一來,北京等熱門地區就成為了“旱區”。
旱到極緻的地區
要說到旱到極緻的地區,肯定是北京了。北京的優質高校林立,每年都吸引大批學霸報考。在閱卷上,肯定是非常嚴格的。其次是浙江和四川,“旱”的程度也非常高。
常年幹旱的地區
排在其後的天津、福建和江蘇,也屬于閱卷嚴格的地區。因為地理位置占據優勢,每年報考的人數也不少,競争程度非常激烈。
一般幹旱的地區
和北京相比較起來,上海的閱卷要寬松一些,但是也屬于“一般幹旱”的地方。因為上海的優質高校也不少,同樣也是很多學霸心中的考研目标。
水分适中的地區
這部分地區主要包括廣東和湖北,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兩個省份還是有優勢的,但是教育資源并不是那麼突出,因此也就成為了相對舒适的地區,判卷嚴格程度适中。
小水滴答的地區
安徽、甘肅和湖南,都屬于這一區域。這些地區在考研判卷方面,稍顯寬松。也因為如此,一些學習成績在中等的學生,更願意報考這些地區的高校。
大河滔滔的地區
河北、重慶、内蒙、河南等地區,基本上都可以屬于“大水區”。不僅試題相對簡單,給分也非常“大方”。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不太有優勢。
洪水泛濫的地區
大部分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省份,都可以被劃為這類。因為地理位置偏遠,很多學生不願意報考,就出現了給分格外“水”的情況,考生的上岸難度也随之降低。
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也能了解到,報考“水區”,意味着上岸難度降低。報考“旱區”,意味着上岸難度提升。但是“水區”大多是偏遠地區,“旱區”則是東部發達地區。
究竟該怎樣選擇,考生還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能随意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或者過于好高骛遠。不然的話,就失去了考研的意義。
提高考試成績才是根本
不管是選擇“水區”還是“旱區”,提高考試成績才是根本。因為“水區”和“旱區”也并不是固定的,有的時候“水區”也會突然嚴格起來,讓考生覺得猝不及防。對考生來說,還是應該踏踏實實進行備考,争取在初試中取得好成績。
如果考生僅僅憑借着“水區”這樣的因素,抱有僥幸心理參加考試的話,最後的結果很可能不盡如人意。
總結:考研分為“水區”和“旱區”,也是考生們根據曆年的考試情況,所總結出來的規律。這個規律,可以作為考生報考時的參考。但是考生應該注意的是,不管是“水區”還是“旱區”,考生都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備考上。
不論是什麼情況下,考試成績都是最關鍵的。建議考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參考意向院校曆年的分數線,做出更為理性的報考決定。
今日話題:大家認為,面對考研的“水區”和“旱區”,考生應該如何進行選擇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