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張帆
9月8日起,往返南甯-杭州的CZ3909/10和CZ3757/8航班,遷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新建的4号航站樓(T4)運行,這标志着杭州機場三期開始試運行。
作為浙江省大通道建設十大标志性項目、杭州亞運會重要基礎配套項目,杭州機場三期工程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項目建成投運後,杭州機場終端年旅客吞吐能力将翻一番多,躍升至90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将達360萬噸,成為華東地區僅次于浦東機場的第二大航空樞紐。
為何建三期
杭州機場三期工程主要建設内容包括新建航站樓(T4)、陸側交通中心、東三垂直聯絡滑行道、東區貨站等,新建建築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總投資270.7億元。
其中,T4及陸側交通中心是三期工程的核心項目。
多年來,杭州機場給人的印象就是一直在擴建中,投資超百億元的二期工程新建了第二跑道和兩個候機樓。
這次,為何又投入了270億元建三期?
對此,杭州機場黨委書記蔣福敏的解釋是,杭州機場是浙江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前沿,定期營運的國際客、貨航班量均占全省總量的一半以上。同時,機場作為亞運保障鍊中的第一站和最後一站,這要求機場進一步改善環境,提升保障能力。
浙江是外向型經濟大省,杭州機場2019年的國際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548萬人次,通航點超過60個,實現了浙江直飛全球五大洲;國際貨運量去年也達到了17.88萬噸,分别位列全國第六和第七。
但随着業務的不斷發展,杭州機場的短闆也開始顯現,比如機場交通方式單一、航站樓容量接近飽和、值機櫃台數量不足、行李處理系統陳舊老化等。
雖然杭州機場的擴建一直在進行,但此前3個航站樓的年吞吐能力隻有3300萬人次,處于飽和狀态。
更飽受诟病的是,進出機場的公交換乘體系,多年主要靠機場大巴和自駕,前兩年雖然接通了兩條地鐵,但從主城區前往機場線路比較迂回,地鐵趕不上大巴的快捷。
因此,T4及陸側交通中心,是三期工程重點突破的核心項目。
如今,建成的T4有了全新體驗。這個總面積72萬平方米的航站樓,足有14個标準足球場大,是現有T1/T2/T3三座航站樓建築面積總和的近2倍,設計年旅客吞吐能力5000萬人次,增幅超100%。
從T4到達層出發,途經負9米層大通道,就來到陸側交通中心,這裡集地鐵、軌道快線、高鐵、大巴、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實現空公鐵零換乘,成為全國換乘最便捷的綜合交通樞紐。
此外,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打通值機、托運、安檢、候機、登機等各個環節,重塑新流程讓旅客有了更好的體驗。
不止于機場
杭州機場作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核心機場,航空客貨運市場潛力巨大。
雖受疫情影響,今年7月,客、貨、航班三大指标全面實現正增長,是國内前十大機場中唯一一個,國内航班執行率與客座率也列前十大機場首位。
三期項目建成後,杭州機場“硬件設施、交通體系、空域資源”三大基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打造世界一流空港提供了堅實保障。
預計到2025年,杭州機場地面設施綜合保障能力将提升至年客運6000萬人次,貨運240萬噸,定期通航點預計達到216個,其中國際及地區80個。
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杭州機場這個浙江第一空中門戶更通暢也更具吸引力、發展力、帶動力。
據了解,随着機場能級的進一步提升,對臨空産業的孵化和帶動作用正在凸顯。
菜鳥、圓通等航空物流企業正依托杭州機場加快建設跨境電商及智慧物流發展基地,總投資24億元的機場東區國際貨站項目預計2023年建成投運。
屆時,杭州機場将進一步補齊國際貨運短闆,建設成為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吸引醫藥、航空關聯、高新技術等優質産業聚集,助力航空物流供應鍊、創新鍊“雙鍊融合”,推動臨空經濟示範區、浙江自貿區杭州片區、杭州空港綜合保稅區“三區聯動”。
業内人士評價,随着機場三期的建成,杭州機場在硬件設施、綜合交通體系和服務軟實力上都将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浙江推進“兩個先行”和“大通道”建設貢獻新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