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幾位老師坐在一起閑聊,談論起這樣一個話題:升入高中的學生裡,又有多少學生的中考和高考的名次基本一緻?
一位在高中任教近30年的老師說,這個問題的首要前提是學生在哪一檔次的高中裡。在重點高中的前100名學生裡,至少會有50到60名學生,高考名次和中考名次差不多,上下不超過5名。
逆襲的學生大約是10人左右,一般上升一二十名,也會有黑馬上升幾十名,但很少會考進清華北大。另一有大約15人左右成績下滑,嚴重的滑至全級中遊。
成績下滑的原因基本有三個,一是初中過度依賴“刷題”,對知識點的掌握始終停留在“多做題、少失分”,沒有進入“舉一反三”的境界,進入高中以後,缺乏靈活性。
二是過早和異性同學密切交往。有的學生認為“早戀”可以“彼此督促、齊頭并進,把不利轉化成有利”,這樣的說法根本是騙人的。
“一起考進同一所985”的例子很少見,更多是因為分心影響成績,“考進同一所三本院校”的例子屢見不鮮,幾乎每年都會看到。
三是高考發揮失常。學霸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這種“失常”多是從前二十名掉落在前一百名,從985甩進211。
這位老師的說法是否有依據?想想這些年自己教過的學生升入高中、參加高考的結果,還真是差不多。三年前,班裡的一名學生中考在全區排16名,在全區最大最好的高中裡一直穩定在級部前15名,參加全省數學奧賽獲得省二,今年順利考入清華大學。
另一名學生總分在全區排1020名左右,進入另外一所重點高中,高中階段成績起起伏伏,今年夏季高考,考入西南大學。
所以,到了高三以後,有經驗的老師完全根據學生入校的中考位次和模拟考試排名,結合上一年高中學生的名次和升入大學的情況,基本能推斷出這個學生高考能考985,211,還是一本、二本。
相信很多學生也有這種情況。那麼,為什麼多數學生的中考和高考的名次基本一緻?主要原因還是與學生的智力高低、學習習慣、努力程度有關。
初中階段,學生的智力差異和學習成績之間沒有很強的關聯,更多的是依賴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努力程度。
到了高中以後,智力好、沒有學科短闆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基本可以與初中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一些天賦高的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以後,拼起命來進步會更快,成為“黑馬”。
但是智力普通、又沒有突出思維能力的學生,成績會停滞不前,甚至後退,更有學生給人一種“潛力用完、江郎才盡”的感覺。
一般情況下,小學四年級、初二、高一這三個階段,就可以大緻看出一個孩子學業上的前景了。從曆年教學經驗看,逆襲比例最多的是男孩子,但是這種逆襲,多數情況下僅限于數理化非常好的男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