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朱智翔 戚懿丹
一車車建築垃圾運進,一袋袋用于生産建築材料的石粉拉出。
眼下,位于東陽吳甯街道孫村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裡,一條條生産線正開足馬力全力生産。在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堆堆建築垃圾變成了石粉等再生骨料。
“在這裡,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率可達到90%,生産出來的再生骨料可以做成水泥磚、側石、平石等,還可以拿去當管道回填的材料,真正實現變廢為寶。”東陽市城投集團城建建築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敏介紹。
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變建築垃圾為建材原料,隻是東陽全面創建“無廢城市”的舉措之一。
建築垃圾通過生産線變成細粉、瓜子片、三分子等建材原料
紅木行業是東陽的特色行業,而紅木企業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大量廢棄木料、粉塵等,成了東陽生态環境污染的源頭之一。因此治理廢棄木料、粉塵污染,是東陽“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
作為該市紅木行業的先鋒企業——東陽旭東紅木家具有限公司,通過将開料、打磨、雕刻等産生粉塵的工序設置在全密封車間,對工作台采用側吸式除塵器收集,循環送風處理,以及落實粉塵治理、廢氣治理、綠色辦公等環節全天候監控,推行“内部監督 客戶監督 全民監督”三方監督機制,旭東紅木基本實現了廠區綠色“無廢”。
旭東紅木“無廢工廠”
除了推行“無廢工廠”建設,東陽還将“無廢城市”理念融入本地另一拳頭産業——影視文化旅遊産業的全過程,通過實施垃圾分類、廢品減量化處理等一系列“無廢”措施,打造“無廢景區”。
在東陽橫店影視城秦王宮景區,時常能看到兩名身着古裝、頭戴鬥笠的“俠客”,他們不時箭步飛躍,用手中的長柄竹夾潇灑地夾起地上的紙巾等垃圾,一個回旋投入另一人背簍中,通過這樣表演的方式宣傳引導垃圾分類,助力“無廢景區”建設。
秦王宮
秦王宮“花式撿客”
“無廢工廠”“無廢景區”……截至目前,東陽已建設完成79個“無廢細胞”。
東陽還自主研發了“考拉”APP,進行“智慧治廢”。
在東陽市湖溪鎮夏黃村,每家每戶門口都擺放着貼有“可腐爛”“不可腐爛”字樣的垃圾桶。走出家門,把垃圾丢進正确的垃圾桶内并拍照,然後将圖片傳至“考拉”APP,這是東陽市湖溪鎮上田村村民嚴莎莎的生活日常。
村民使用app的日常
“照片通過審核,垃圾分類正确,APP賬号就會增加10個積分。”她說,積分還能當錢花,100分就是1元錢,可以到附近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免費兌換卷紙、牙膏、牙刷等日用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東陽各村村民加入到嚴莎莎的行列,每天将垃圾分類丢進桶内,并通過“考垃”APP拍照上傳,已成為他們的日常習慣。
截至目前,東陽99.91%自然村已開展垃圾分類。其中,933個自然村上線運行了“考拉”APP,占自然村總數的86%,注冊用戶達165433人,且人數還在持續增長中。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