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作業布置的思考?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學校要确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切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嚴禁布置重複性、懲罰性作業;教師要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不給家長布置作業等,被稱為“作業十條”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雙減政策下作業布置的思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學校要确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切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嚴禁布置重複性、懲罰性作業;教師要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不給家長布置作業等,被稱為“作業十條”。
在不久前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首屆全國教育科普論壇上,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表示,作業不是負擔,學校應切實以作業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制度不變的情況下,管理者應該思考如何将作業的作用發揮得更好。”王殿軍說,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學情的重要手段,不能“假以人手”讓家長、助教代批,必須由任課教師親自批改。同時,要提高作業質量,減少重複、機械、枯燥的作業,學校要将作業作為課題,研究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作業。
中國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李鐵安用量大、質低總結一些學校在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量大’,很大一部分來自課前預習的作業;‘質低’,主要體現在系統化不夠,各科作業相互割裂,部分教師簡單留作業,為了作業而作業,起不到查漏補缺、鞏固重點難點的作用。”
“量大、質低的根本原因是沒有以學生為本位。”中國教育科學院副研究員劉巧利分析,直接原因是一些教師對作業認識不到位,沒有把它作為教學設計中的重要部分,從而導緻作業粗放,不精細、不精準。同時,為了提高成績,布置“大禮包”,各種習題冊、資料、材料,讓學生重複練習。此外,學科之間缺少整合,盡管單科量不大,但六七科加在一起總量很多,再加上課外輔導班的作業,讓學生不堪重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