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擔擔面川味

擔擔面川味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13 11:32:57

擔擔面川味?散文作者:張玉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擔擔面川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擔擔面川味(城市記憶擔擔面)1

擔擔面川味

散文

作者:張玉海

有條件上街買飯吃後,開始邂逅與家中迥然不同的人間美食。難得吃大餐,更喜歡品小點心,擔擔面是個伴随長久的傳奇。

小街西口福壽街上的工農兵飯店在改革開放後,順應時勢改制經營成了擔擔面館,面朝火車站,笑迎八方客。

發小趙小二、李小三幾個貪戀美味、自小潑賴,常偷了家裡糧票到老墳崗找街頭混混兌換些散碎“銀子”,跑到那裡飽餐擔擔面。據他們說,啧啧啧、好吃得難以言傳。

上班後當老師,談對象沒閑錢,加上總是圍着她在火車站、南陽路幾個固定區域轉,沒見過啥世面。在去西郊市委北院報名參加公選考試回來的路上,第一次吃上擔擔面。

那時伊河路自西向東都是辦事處建的藍色鐵皮臨時房,租出去開了各種店。報上了名很興奮,騎車快到金水河邊正對機械研究所家屬樓時看到有家擔擔面館,時近中午,饑腸辘辘,摸摸兜裡剩下的5塊錢,自信的走了進去。

臨門支着口大黑鐵鍋,白色的湯水沸騰着;鍋旁有小塑料筐盛着白色面條、綠色青菜和蔥花、鹵後炒好的棕色肉沫,老闆是個光頭圓臉金魚眼白胖子,掂着大鋁勺立于鍋前,面無表情的待食客交了1.2元的面錢,抓一把面條揮灑入鍋......

側身從大鍋、老闆和鐵皮間的空隙進了店。沿着三面鐵皮牆擺了簡易長條桌,有家裡縫紉機般寬;幾棵大樹鑽出房頂立于其間,坐在鐵皮小圓凳看着窗外陰沉沉的院落,老闆濃重的四川口音傳來:來端你的飯!

白大瓷碗裡圓棍面條軟硬适中、幾棵青綠白菜浮于其上、一團肉沫臊子令人垂涎,碗裡有湯、油星點點。旁邊一個低頭吞面的長發美女看我略顯生澀,嫣然一笑提醒道:拌了辣椒油攪勻了,很好吃的。感激地沖她點點頭,把面前小碗裡飄着黃芝麻黑紅油水下的辣椒攪動幾下,剜了一大勺子擱碗裡,兩分鐘吃完!對老闆喊:給錢,再來一碗......

後來城市管理規範,鐵皮房拆了還路于民,光頭老闆就在對面機械所家屬樓下租房開店,持續了很多年。到機關上班後離得近,常約了三五好友到那兒吃喝一番。他家涼菜不多,肉皮調得不錯。

真正的迷戀是永安街44中的那家擔擔面。青年時代、精力旺盛,課後無聊到44中找同學,打排球、喝啤酒,吃擔擔面。經他們介紹,學校西臨街房那家最好吃,隻是生意太好,排隊太久,不好吃上。就選了校南門對着那家為據點, 店名“郭芳”。

這裡是鐵路家屬區,一排排白灰牆面的平房整齊排列,裡面小巷縱橫,是50年代東德老大哥設計建造的。從街上邁步上幾級台階,進店是個大屋,靠牆擺着玻璃涼菜櫃台,後面焚香點燈供着财神趙公元帥。老闆略施粉黛的白臉青年婦女,笑容可掬。

再向裡有一間大屋,也有幾張台子,還有冰櫃依牆而立,裡面放着炖湯用的大棒骨。一側有門,是店家的卧室。吃面時,常傳出老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這家面與伊河路的異曲同工,隻是味道稍淡,更容易使人多食。涼菜品種也多,小盤裝着可以每次多點幾樣。素雞是老母雞高湯煮後浸泡鹵制,食之香如真雞、一大特色。

1994年的兩個月比較難熬。公選考團市委實地考察寫調研報告環節後,學校停了我的課不用上班了......卻還未接到錄用通知。每天忐忑中睡到下午三點,起來騎車到郭芳擔擔面吃飯,然後去學校接女友王老師送她回家。

每次一大碗擔擔面、一塊錢素雞、一瓶啤酒,後來添了新品種——大油炒紅薯面饸烙。來一大盤,黑色細圓面條上點綴棕色肉沫、白嫩綠豆芽和翠綠韭菜葉,吃着香噴噴!有次吃着旁邊桌子一個老兄忍不住說我:兄弟,你别吃了!我下鄉6年天天吃紅薯面,看着都翻酸水......

元旦前接到通知,一顆心算放肚裡了。叫上好友王軍吃擔擔面慶祝一下,特地要了新上的鹵肉和剔骨肉,撒了一小碗蒜汁,很是利口。破例喝了3兩白酒,沒有醉。

白色天光下吹着舒爽的冬風在小巷裡走......淚點較低,或許是給自己多年努力的一個交代。

擔擔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貢的一種著名傳統小吃,屬于川菜,相傳為1841年一個綽号叫做陳包包的自貢小販創制,因為早期是用扁擔挑在肩上沿街叫賣,故名擔擔面。此面是将面粉擀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

擔擔面是四川小吃的代表性食物,為人們品嘗四川小吃時的必備佳肴。如今擔擔面已遍布各地,雖做法有些許不同,但因其美味受到各地人民的喜愛,已成為一種家常美食小吃。2013年,擔擔面入選商務部、中國飯店協會首次評選的“中國十大名面條”。

2015年參加市文明辦組織的文明城市建設培訓班,在四川大學。學習間隙到市郊一個景區遊覽。進了景區,迎面有小山瀑布,轉向左側布滿鵝卵石小路,路旁小溪潺潺、歡暢嘹亮;臨路是仿古建築的旅遊店鋪,遊人如織、談笑風生。

小路盡頭,豁然開朗,臨着錦江一排黃瓦紅柱涼亭,擺着碩大的八仙桌。在對面飯店裡點了些可口飯菜,幾個組各自圍坐一桌,倚着漆皮斑駁木制欄杆,看大江東去、白浪滔天、洶湧澎湃、奔騰不息,端的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

酒至半酣要了碗擔擔面,竟與在家常吃得神似!鄭州本地擔擔面是川菜特色與中原口味的完美融合,不放黃豆、芝麻醬等配料,而且有湯。面、肉鹵、青菜、骨頭湯,簡簡單單、清清白白,食之過瘾、如獲天珍,真乃大道至簡!

生活猶如吃面,切忌不勞而獲,會吃還要會做。當你走入廚房系好圍裙放平砧闆操起刀鏟,若沒有定力、膽量、耐心、擔當及其對實現自我價值的無限追求,大概不容易以享受時光的情緒來面對柴米油鹽醬醋,也沒法創造出美味飄香的結果出來,生活的味道就是家與廚房的氣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何以奢望美食?美食演進精緻的進程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足迹,美食,無論掙錢買、自己做,是自食其力後,吃的一種情懷......

作者簡曆:張玉海 男 1969年生于鄭州。1990年畢業于鄭州師範學院生物系至鄭州十五中任教。1995年公選至共青團鄭州市委工作。2007年轉崗至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91年開始,零星發表散文、随筆、調研報告、論文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