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被點名的幾率實在太高了: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不過餃子、開心時吃餃子不開心時也要吃餃子......365天,人們能找到366個吃餃子的理由,還不遺餘力地将其捧到美食王國的頂端,巴不得給予它所有的光環和榮譽。
估計每一碗骨頭湯裡浸泡着的馄饨對清湯寡水的餃子都有這麼句心裡話:厲害如你,我也不賴啊!
兒時,裡巷中到了午後常聽見有擔販大聲吆喝:“馄饨——開鍋!” 這種馄饨挑子上的馄饨,别有風味,物美價廉。那一鍋湯是骨頭煮的,煮得久,所以是渾渾的、濃濃的。馄饨的皮子薄,餡極少,勉強可以吃出其中有一點點肉。但是佐料不少,蔥花、芫荽、蝦皮、冬菜、醬油、醋、麻油,最後灑上竹節筒裡裝着的黑胡椒粉。這樣的馄饨在别處是吃不到的,誰有工夫去熬那麼一大鍋骨頭湯?
—梁實秋《雅舍談吃》
馄饨和餃子
很久以前,馄饨和餃子的區别微乎其微,不管是自身的形狀還是受到的待遇。
古代,人們認為馄饨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又以“混沌”相稱,後來改成了“馄饨”,做法也和餃子區别開,餃子後來固定做成一個偃月形,而馄饨依舊保持“混沌”的形态。
據說中國人吃馄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西漢揚雄所作的《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饨”,馄饨是餅的一種,其中夾着餡料,蒸煮後食用,如果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餃子多是白水煮的,馄饨可以充分吸收豬骨頭湯、老母雞湯的精華,出鍋還會撒上紫菜,愛吃辣的,除了醬油、麻油、老陳醋,還可以滴上幾滴紅辣油,馄饨湯也是一大亮點,吃馄饨也是“喝馄饨”。
雖然,餃子和馄饨逐漸走上了審美截然不同的兩種道路,餃子也登頂中國重大節日美食榜,但馄饨對皮貌似傻乎乎的堅守還是值得餃子玩味的。馄饨的皮要擀得很薄,放在燈光下晶瑩剔透、薄可見字,而且還要韌性十足,這是馄饨的美學追求,也隻有這樣的皮在滾開的水中才不至于皮肉分家。
馄饨的花式叫法
各地對馄饨的叫法大相徑庭,四川叫“抄手”,廣東叫“雲吞”,福建叫“扁肉”,蘇中叫“扁食”,重慶叫“包面”,北京、上海等地叫“馄饨”......還有些地方叫“包袱”,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馄饨」
多是純肉餡的,七分瘦三分肥,和蔥、姜、鹽拌勻包在皮子裡,湯裡再放紫菜、蝦皮,味道鮮美,皮薄有韌性。
「抄手」
皮薄而滑,吃起來流暢順滑。湯底和澆頭很有講究,一眼望去,紅紅火火的一片。
▲重慶、四川人嗜辣,有一道著名的紅油抄手
「雲吞」
陳曉卿說,香噴噴的雲吞面是廣州最具特色的食品。在廣州,誰也别想拆散雲吞和面!有雲吞的地方就有面。雲吞面是廣州人的日常,有“雲吞面店,多過米鋪”的說法。
一碗正宗的雲吞面湯味濃郁,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
「肉燕」
肉燕的皮是豬肉砸成泥撒粉擀出來的,肉燕皮除了包馄饨還可以切成條狀裹肉丸子蒸着吃。
肉燕自古就是福州的小吃。在《清稗類鈔》中有這樣的記載:肉燕者,閩人特殊之肴也。到了近代,郁達夫在《飲食男女在福州》中也曾感歎肉燕之味美。
江西和湖北又有清湯、包面之說。
雲吞者,如雲吞日月,形容吃馄饨時連湯帶水一起吃下,抄手者,湯中有辣椒,吃起來如冬天圍着爐火,抄起袖子,不用筷子、湯匙直接用嘴吸溜完。
無論是“雲吞”還是“抄手”都非常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吃馄饨時的儀态。
南京人“喝馄饨”
南京人喜歡喝小馄饨,湯底是精髓。
▕炸着吃、煎着吃馄饨
馄饨在北方多是帶湯吃的,偶爾還會炸着吃,叫“炸元寶”,到了南方,人們把馄饨蒸着吃、幹撈吃、煎着吃。
靖江的刀魚馄饨
靖江一年四季江鮮不斷,有“海鮮之鄉”的美譽。刀魚是當地“長江三鮮”之首,刀魚馄饨也是當地一絕。
你把美食王國的C位,
給了哪個?
餃子還是馄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