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世間》終于迎來了大結局。
這部劇可以說是每一集裡都有淚點,
看完一遍之後也基本不敢“二刷”。
它以滿滿的中國式人情世故,
觸動了中國觀衆的心靈。
作家梁曉聲說:我想把從前的故事
講給年輕人聽,
讓他們知道從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我們在《人世間》中看到
中國從苦難走向變革的半個世紀,
看到颠簸于曆史浪濤的百姓生活,
曆經悲歡離合。
《人世間》叙說的是雙重生活:
一是中國的社會生活。
從1969年開始依次表現了
恢複高考、知青返城、國企改革、
經商熱潮、棚區改建等重要社會事件。
這些事件是中國社會走過的路标,
構成當代社會史,
也構成中國百姓命運史。
二是個人的日常生活。
一個東北的工人家庭,
一群“光字片”的棚區人們,
一出煙火氣撲鼻而來的百姓生活之劇。
社會生活是風,個人生活是草。
通過細緻描寫個人命運的“草動”,
來折射時代生活的“風吹”。
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
在《人世間》裡,有太多這樣的細節,
讓我們看到别人的苦,看到自己的經曆。
結局大哥周秉義沒有死于胃癌晚期,
通過手術治愈後和冬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甯回來了,而且肩負起侄子的教育學費問題,
還有馮玥,變得越來越讓人喜歡,
她不僅給舅舅秉昆找了工作,還給舅媽買禮物,
甚至,她還偷偷幫助貴州地區的孩子。
周聰有了孩子,三胞胎,
周秉義幫忙起名:老大叫周一,老二叫周二,老三就叫周三。
結局溫暖,其樂融融。
之前所受的苦都有了回報。
《人世間》前半部分溫暖的現實主義風格,
對于熟悉中國當代文學的讀者或觀衆并不陌生。
現實主義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基調,
但其中蘊含的理想主義或浪漫主義表達并不缺乏。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史詩叙事的典範,
但孫少安的生活軌迹,
孫少平與曉霞的關系,
整部小說光明卻克制的結尾,
都是現實主義風格中偶爾閃現的理想主義或浪漫主義。
《人世間》也是如此,
周家兩代四人中,
兩個考上北大、兩個考上清華,
周秉義成為省委書記的女婿,
周蓉尴尬但不失體面的生活軌迹,
熱愛生活的周秉昆的某些情節,
都是理想主義的表達。
這讓史詩叙事的《人世間》在講述“生活史”的同時,
也不缺乏溫暖的味道。
以無處不在的細節真實
為故事的藝術真實鋪就了底色,
但更值得讨論的是,
電視劇通過叙事速度和重場戲的精心配置
極大增強了電視劇的藝術吸引力。
一部《人世間》,道盡人間世。
上百位大小角色共同演繹的悲歡離合,
總能找到一些片段,
照見你我各自的生活。
正如電視劇主題曲唱的那樣:
“草木要發芽,孩子會長大,
歲月的列車,不為誰停下。
平凡的我們撐起屋檐之下一方煙火,
祝你踏過千重浪,能留在愛人的身旁。”
#電視劇人世間##《人世間》大結局算圓滿嗎##舍不得跟《人世間》說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