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到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铎”,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别的大祀。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僞書,或後人杜撰),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被元朝追封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書中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國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富貴不能淫》等篇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本文資源版權屬于原出版機構,本資源為電子載體,傳播分享僅限于家庭使用與交流心得、參考和輔助購買決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業行為中使用!!
按照步驟領取(電子版):
1、關注 轉發
2、點擊我的頭像私信發送數字“500”即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