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綠色農業新農村建設

綠色農業新農村建設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7-22 13:24:04

綠色農業新農村建設?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厚田鄉位于贛江和錦江的交彙地帶,擁有被稱為“江南第一大漠”的厚田沙漠近年來,以建設“産業興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農村為目标,厚田鄉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通過引進低碳種植養殖産業,推進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等工作,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鄉鎮綠色低碳水平不斷提高,探索出一條農業農村實現“雙碳”目标的新路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綠色農業新農村建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綠色農業新農村建設(南昌探索農業農村綠色發展)1

綠色農業新農村建設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厚田鄉位于贛江和錦江的交彙地帶,擁有被稱為“江南第一大漠”的厚田沙漠。近年來,以建設“産業興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農村為目标,厚田鄉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通過引進低碳種植養殖産業,推進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等工作,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鄉鎮綠色低碳水平不斷提高,探索出一條農業農村實現“雙碳”目标的新路徑。

建設美麗低碳鄉村

走進厚田鄉梅花村,幹淨整潔的村道、精緻漂亮的休閑廣場、枝葉繁茂具有800年樹齡的古樟,構成一幅清新漂亮的田園水墨畫。“村裡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後,環境越來越好了。”保潔員譚兆金高興地說。

譚兆金口中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是厚田鄉在各村推進實施的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在梅花村村口,一間小白瓦房靜靜掩映在籬笆圍成的花圃間。“這就是咱們村的污水處理站。”順着村黨支部書記譚輝的指引,記者看到這座污水處理站由格栅井、沉砂池、厭氧池、消毒池等部分組成。

“利用村裡的污水管道,采用‘高負荷地下滲濾污水處理技術’,運行過程中幾乎沒有噪聲也不散發異味,每天可以處理20噸污水。”譚輝說,梅花村400多名村民的生活污水通過貫穿全村的污水渠,流到村口的污水收集口,再彙集到污水處理站,經淨化處理後水質達到了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标準》一級标準,可通過明渠引流澆灌農田。“污水集中處理不僅極大改善了我們村的人居環境,還能還水于田,實現了水資源的重複利用。”譚輝說。

生活污水處理站不僅成為各村的“标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等各項工作都成了厚田鄉低碳發展的重點課題。按照美麗生态宜居新農村工作思路,厚田鄉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精品村)建設,以提升村莊人居環境品質為目标,對房前屋後的環境、雨污、垃圾轉運等基礎設施進行全方位的提升與優化。

“以打造‘低碳村’為目标,我們村堅持貫穿低碳、綠色、生态、智慧四大理念,積極實現能源清潔化、建築低碳化、空間集約化、生活綠色化。”厚田鄉閘上村駐村幹部袁愛鵬介紹,經過前期調研設計,該村的精品村建設項目涉及85棟居民樓,建築立面達16000平方米。“85棟樓的建築改造,采用了新型牆體材料和外牆保溫隔熱技術,抗熱、保溫性更強,空調使用強度、耗電量也相對較低,能夠有效實現建築節能。”袁愛鵬說,除此之外,村裡還将30個路燈換成了太陽能路燈,并集中改造道路約10650平方米,改造河道約18000平方米,打造綠色景觀節點6個,大大提升了村裡人居環境。

今年6月8日,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白胸翡翠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藍喉蜂虎先後在厚田鄉梅花村現身,吸引了衆多慕名而來的攝影愛好者。憑借着千畝生态園林和清澈的水庫溪流,厚田成了珍稀鳥類的天堂,這些美麗的小鳥是對堅持優化生态環境、不斷探索“雙碳”實踐之路的最好回饋。

構建區域種養平衡

近日,在厚田鄉開辦了同創養殖場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夏小扇特别高興,困擾他已久的養殖糞污處理工作得到解決。

“我家養殖場每月能産生300噸左右的豬糞和污水,自家投資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後,不但維護困難,而且仍有較重異味,周邊村民意見很大。”夏小扇告訴記者,自從距離養豬場不到10公裡的糞污集中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中心建成後,同創養殖場成為厚田鄉首批完成源頭糞污減量生态改造的養殖場之一,“在中心的幫助改造下,我們欄舍有了節水飲水機、自動刮糞機、糞污收集管網等,異味再也聞不見了,而且中心還會每天派吸污車來場裡把糞污全部收集走,切實解決了我們的難題”。

夏小扇說的糞污集中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中心正是新建成不久的正合生态農業科技園。走進中心,幹淨整潔,機器“轟轟”運轉,4座巨大的白色球體建築十分引人注目。“這是我們的厭氧發酵罐,糞污在這裡經過厭氧菌降解,會形成沼雜、沼液和沼氣。其中,沼氣将用來發電,沼雜和沼液在經過固液分離和二次發酵後,将制成有機肥。”企業負責人黃強介紹,目前,正合集團創新的“N2N ”區域綠色生态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已被列入《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所謂N2N是對傳統‘豬—沼—果’模式的轉型升級,打造一個閉鍊綠色生态循環系統。第一個‘N’是指養殖業子系統,代表的是N家養殖企業;‘2’是指處理中心,代表的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和有機肥處理中心;第二個‘N’是指種植業子系統,代表的是N家農業企業、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黃強表示,此模式通過中間的兩個資源循環利用轉化核心,成功地将上遊的種植養殖業廢棄物産生端與下遊資源再生産品應用端結合起來,在周邊半徑25公裡區域内能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生物質天然氣集中供氣、生态有機肥供應全覆蓋,構建區域種養平衡,打造出一條綠色循環産業鍊。

如今,在厚田鄉周邊,一條種養互惠、生态循環、綠色發展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新路徑正在延伸。“厚田周邊區域有200多家規模化養殖場,全部完成源頭減量改造後,可年處理糞污30萬噸。”黃強說,糞污在處理過程中,每年能生産沼氣500萬立方米,發電1000萬千瓦時。此外,在有機肥的生産過程中還需要用到稭稈。“以前村民處理稭稈就是一把火燒了,現在,我們對稭稈進行統一回收處理,不僅給稭稈找到了好‘出路’,也讓農民通過稭稈獲利。”黃強說。

據了解,該糞污集中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中心達産後,每年能生産有機肥2萬噸、水溶肥2000噸、液态肥26萬噸。盡管隻有7名員工,但中心全程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管理,全年總産值可達3000萬元以上,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

防沙治沙變廢為寶

凡經昌樟高速前往厚田沙漠遊玩的人們,到達離景區入口不遠處,都能看到一片格外壯觀的景象——成千上萬塊深藍或淺藍色的光伏闆組件綿延不斷,宛如在沙漠上覆蓋了一層藍色的海洋。

這裡是厚田沙漠光伏生态園太陽能光伏電站,是南昌建設低碳城市的标志性工程,由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8月23日中午12點,記者走進這座電站中控室,兩名工作人員正仔細監控着電腦屏幕上的數據變化。記者注意到,屏幕上顯示的實時發電量為3378.5千瓦時。“我們電站總占地面積950畝,目前投入使用的有薄膜組件6000塊,多晶矽組件15000塊,總裝機容量6兆瓦,每小時大約能向國家電網供電3400千瓦時。”公司負責人曹華展介紹,目前電站年發電量為590多萬千瓦時,年收益550萬元左右。

“之所以選擇落戶厚田,是因為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城市沙漠資源禀賦。”曹華展說,沙漠地區日照充足、面積寬廣,發展光伏産業再合适不過。

一邊是沙漠景觀,一邊是光伏闆,二者在厚田的結合,實現了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利用。

防沙治沙,曾是厚田鄉工作的重點。厚田沙漠占地萬畝,從上世紀80年代起,當地就開始通過大量種植固沙植物開展防沙治沙工作。近年來,厚田鄉創新發展理念,由從前的單純治沙轉變為發展沙漠生态旅遊等産業,邁上了從“治沙”到“用沙”的生态發展之路。

“光伏項目用地均為較松軟的沙地,實現變廢為寶的同時也成為防沙固沙的有效手段,大大減少了政府在防沙治沙上的投入。目前,我們的治沙工作已基本完成。”厚田鄉黨委書記劉開煩說。

在厚田鄉閘上村的村頭坡地上,也有兩片51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闆,像向日葵一樣向陽而生。追光逐日的光伏發電還鼓了老百姓的口袋。

近年來,厚田鄉鼓勵有資源優勢的村建設光伏發電系統,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沒有廢氣、沒有廢水、沒有廢渣,光伏發電不僅節能環保,對村集體經濟及老百姓的收入也有很大提高。”袁愛鵬說,該村的光伏項目每年可增加2萬多元村集體收入,全村13戶脫貧戶戶均增收1300元,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