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臉色向你暗示了什麼......
一、臉色不好,向你暗示着什麼問題?
人與人交往中,我們常會用你氣色真好來誇人,“氣色好”也是人人渴望的高境界。
即使是有了各種各樣的粉底、腮紅,也在追求氣色好的“僞素顔”狀态。
如何有好的氣色?首先,我們得知道,黃種人的正常氣色是怎樣的。
“常色者,無病之色也。”
在《中醫診斷學》中會用“紅黃隐隐,明潤含蓄”來描繪正常面色,解釋為面色紅潤,隐現在皮膚之内,此為面色的健康狀态。
古人面診,診察脈搏動靜變化的同時,還會觀察眼睛是否精明,診察面色的變化觀五髒六腑的強弱,以此相互參合比較,判斷疾病的吉兇轉歸。
“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髒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素問·脈要精微論》
說明面色可以内察五髒的變化,觀其面色也可探知其内在的健康與否。曆史上最為著名的“扁鵲見蔡恒公”的故事,三次見蔡恒公就知其有病,勸其盡快就醫,這裡扁鵲也是通過“望而知之謂之神”來斷定,這裡的“望”最重要的就是望其氣色。
二、有常色,也有病色
面部皮膚薄嫩,體内氣血盛衰變化,最容易通過面部色澤變化顯露。
《黃帝内經》中以五色配五行,以青、赤、黃、白、黑五色分别配屬肝、心、脾、肺、腎五髒,《内經》曰:“五色形于外,五髒應于内,猶根本之與枝葉也。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襲……五色之見,莫不相輸應焉。”
所以面色能直接反映你五髒六腑的健康狀況。
面黃——脾虛濕蘊
黃色,土之色,土居中央,對應脾。脾在志為思,在體合肉,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的特性,正好與“土”的功能相對應,五行中又以土居中央,以土為根本,土生萬物,給萬物以營養水分。
脾土的水谷精微運化功能正常,精微可正常轉化為氣血,則面色有光澤。
面色萎黃——脾胃氣虛
面色淡黃憔悴稱之為萎黃,多屬于脾胃氣虛,營血不能上榮于面部所緻。脾胃虛弱不能化生五谷精微,不能正常化生氣血,面部則饑黃晦暗。
黃胖—脾虛濕邪内停
脾主水液代謝,脾喜燥惡濕,脾虛失運,水濕内停,濕困反之又阻礙了脾胃,濕氣上浮面部,面色發黃而且虛浮。一般見于脾虛濕盛之人,晨起面部水腫較重。
面青——肝郁氣滞,或寒、或痛、或瘀
青者,東方之色,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青色對應肝。肝在竅為目,在液為淚,在體合筋,在志為怒。
不難理解,人在郁怒之時,面色鐵青。肝主疏洩而藏血,疏洩失常,氣機不暢,氣行則血行,氣機阻滞,血液則運行不暢,氣血無法上達頭面,面即現青色瘀滞之象。肝氣郁滞之人也常見除了面露青色外,還會體現在眼下有青紫的眼袋,或是鼻梁上有青色的印記。
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脈,則氣滞血瘀,故面色發青。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痛也可見青色。
面白——肺氣虛弱,或主虛寒、血虛
白色,五髒中對應肺,肺在體為皮,在竅為鼻,在志為憂,藏魄,其華在毛。
肺的生理功能主氣,司呼吸,宣發肅降,朝百脈而主治節。人體之氣均通過肺髒,經過氣體交換之後,将濁氣排出,清氣吸入,交換過的氣體布散于血液之中,在肺氣的作用下“助心行血”,推動血液運行于周身。
所以如果肺氣不足,濁氣不能排出,清氣不能布于血液,行血之力弱,氣血無以上行面部,使面色蒼白,不見紅潤之相。
再者,肺主宣降,肺部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功能異常,氣血同樣無法充盈面部,使面現蒼白。
陽氣不足,氣血運行無力,或耗氣失血,緻使氣血不充,血脈空虛,均可呈現白色。
面赤——熱證,分虛熱、實熱
紅色,也為赤色,是火的顔色,五髒中對應心。
心在體合脈,在竅為舌,在志為喜,其華在面。心主血脈,《素問·五髒生成》說:“諸血者,皆屬于心。”心主生血,血能運行周身,又依賴于心氣、陽氣的推動,氣血得熱則行,熱盛則血脈充盈,血色上榮,故出現面色紅赤。
但熱證也有虛實區分,實熱證之人,滿面通紅;虛熱之人,僅兩顴嫩紅。
面黑——腎虛水飲
黑色,五髒中對應腎。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
《素問》中有論述整個生命活動的生長壯老已與腎氣盛衰的生理過程。腎者,其華在發,腎氣強盛,頭發濃密烏黑,進入中老年,腎氣逐漸衰減,頭發花白脫落,烏黑之發漸少。
腎亦主水,對體内津液代謝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若腎的陰陽失調,水液代謝障礙,會導緻痰飲、水腫,故可見腎陽虛水飲上泛的患者,眼眶周圍發黑;腎司膀胱的開合,腎的氣化失常,導緻膀胱氣化不利,尿液生成或排洩障礙,體内津液清濁升降無度,面色發黑晦濁。
三、看面色識五髒之衰弱,自己動手調理
面色黃者:健脾之外還要祛濕
根據五行對應的說法,面黃常與脾有關,可多食用黃色、甘味的食物,如南瓜、紅薯、玉米等。但有值得注意的是,脾虛之人,水濕不能運化,多數夾有濕氣,若濕氣太重,就不合适食用過于甜的食物。
面色蒼白—以辛養肺,也要注意補氣補血
面色蒼白、身材瘦弱,容易感冒是肺氣虛的表現,可以适當使吃一些辛味食物,比如大蒜、洋蔥、生姜等,也可吃一些白果,但應以溫為主。貧血的人臉色也會蒼白,應該适當吃一些補血補氣的食物,比如紅棗、芹菜、豬肝等。
面色黑—多吃鹹味食物
如果臉是天生的黑,或者由于長期的風吹日曬而變黑的,就不是腎的問題。除了可以多食用黑色、鹹味或膩滑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紫菜、海參等之外,臉色變黑得特别注意了,如果有精神疲倦等症狀,建議要及時就醫,這可能是尿毒症、腎功能衰弱等情況。
面色青—養肝重在休息
面部發青常見于熬夜者或者長期心情抑郁者。
面部發青常見于熬夜者或者長期心情抑郁者。此類人群肝氣不疏,氣機郁滞,血行不暢,面部有青色郁滞之象。
這時候,養肝的重點就不在于吃什麼,而是首先得保持良好的心情,其次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熬夜,要在晚上23點前睡覺,因為晚上23點到1點是肝恢複的時間(我們常說的肝經當令),如果這個時間點不睡的話,白天無論睡多久都補不回來。另外,可适當地吃一點酸味食物,例如烏梅,山楂,檸檬,柚子,因為酸入肝。
面色紅—實火可多食苦
如果是短期面色發紅,這就是心火盛、氣血旺。如果是實火吃苦味的食物比較有效,如苦瓜、生菜、杏仁等。
如果是虛火的話食用苦寒食物,雖然能暫時緩解症狀,但發現會症狀反複,可嘗試滋陰降火的食物,如天冬、麥冬、淮山等等。
是不是覺得中醫十分神奇?竟然通過面部情況就能看出這麼多問題。
這,就是中醫的一大特點,叫“司外揣内”。
除了面診,中醫還能通過觀察人體表面的許多征象,發現身體内部的健康問題,比如看手、看舌頭、看口唇,看人中……
想要學習這些實用的中醫自我診查方法嗎?BTV《養生堂》節目主講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的韓學傑教授用一本書教您“觀外識内疾”——
《 觀外識内疾-韓學傑望診大揭秘》
本書是韓學傑教授依據長期在臨床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結合在《養生堂》節目講解的資料并精選臨床驗案編撰而成。書中通過觀察面部、雙手、舌象,來認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時接受醫生的診斷治療,對維護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均有很大的益處。(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正安聚友會”微信公衆号,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