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禮記中的規矩學

禮記中的規矩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1:24:22

四書五經是明清時代的讀書人必讀之書。但是現代科技昌明,學生們除了專業學中文的,基本不怎麼讀它們了。就是有些愛好者,通常也隻是喜歡《詩經》或《周易》,對于其他幾個,比如《禮記》,一聽就頭大,更别說去讀去了解了。

我們簡單聊聊,看能不能說個大概。

禮記中的規矩學(聽到說禮記就頭大)1

我們常說的《禮記》其實是三本書,合在一起稱為“三禮”。分别是《周官》、《儀禮》和《禮記》。這三本書不是一個人寫的,成書年代也不同,所以要分開說。

《周官》

《周官》又叫《周禮》,都說是周公作的,不過也有說是在西周的成王康王時代完成的。但能确定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周官》是在西漢時期完成的。它内容不長,但高屋建瓴立意宏大。全書就六篇:天官冢宰第一、地官司徒第二、春官宗伯第三、夏官司馬第四、秋官司寇第五、冬官考工記第六。

禮記中的規矩學(聽到說禮記就頭大)2

《周官》在漢武帝時被發現,結果丢了第六,于是當時的學者用《考工記》補充了進去。這本書是講國家“大禮”的,也就是上層結構。它利用天地加四季的六官來幫助天子治理天下。天官冢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基本就是宰相、首輔一類的;地官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負責管理土地、人口。春官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管的是祭祀、教育和禮儀等;夏官司馬“掌建邦國之九法”,管軍隊軍事的;秋官司寇“掌建邦之三典”,司法部,刑名訴訟。冬官考工記,冬官原本是管工業生産和建設的,既然丢了用《考工記》頂替倒也合适。

《儀禮》

《儀禮》又稱《古禮經》,據說也是周公作的。反正這種事找不到源頭就找周公多半沒錯,“禮”這件事基本上是周公負責制。不過司馬遷認為這是孔子編訂的,也是在西漢時發現的。有56篇,其中17篇被稱為《經》,也就是《儀禮》,其餘被稱為《逸禮》。

這本書主要講“禮”的儀式,所以稱為《儀理》。隻是它太麻煩了,連司馬遷都說“累世不能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學一輩子也學不明白。如果能夠弄懂這個,就是早期說的“儒”了,所以儒家又被稱為“禮教”。

禮記中的規矩學(聽到說禮記就頭大)3

所以《儀禮》把人日常的生活細節都立了規矩,吃飯睡覺行動坐卧都有大規矩。幸虧大家學不會,都會了就都變成機器人了。不過雖然《儀禮》複雜,也不能都扔了,都扔了也亂套,大家都沒規矩了,生活也會粗鄙不堪。咱們這幾千年的禮儀之邦也就無處安放了。

《禮記》

最後是《禮記》,共49篇,屬于關于禮方面知識的彙編。雖然複雜,但這還是在西漢時經過“大小戴”(戴德、戴聖)删減後的内容,否則更多。我們現在基本上看的都是《小戴禮記》。

現在看到的《禮記》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對上面兩本書的解釋和補充;一部分是對“禮”的思考,當然是從哲學層面上的。熟知的《大學》、《中庸》、《學記》《經解》等都屬于這類。第三部分是記錄孔子言行的,如《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閑居》等等。

禮記中的規矩學(聽到說禮記就頭大)4

通過對三部書的分析,我們大概了解了一件事:禮似乎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大禮,為政治國、法律規範;一部分是小禮,行動坐卧,舉止規範。所以“禮”這個東西,對于現代人來說,雖然搞不清楚學不明白,但起碼的了解還是要的。其實大家也都在學習它們,隻不過現在不全叫這個名字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