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燕為什麼會飛?□周禮“勞燕分飛”是人們熟悉的成語,它常常用來指代夫妻或情侶分離,各奔東西,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勞燕為什麼會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周禮
“勞燕分飛”是人們熟悉的成語,它常常用來指代夫妻或情侶分離,各奔東西。
“勞燕”不是指辛勞的燕子,而是兩種不同的鳥,即伯勞和燕子。伯勞和燕子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鳥,但在傳統詩歌和雜劇中,東飛的伯勞和西飛的燕子,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幅無比傷感的離别圖,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勞燕分飛”一詞最早出現于《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伯勞往東飛,燕子往西飛,預示着兩人關系破裂,各走各的路。而黃姑就是人們所熟知的牛郎,他與織女真心相愛卻無法長相厮守,隻能隔河相望,等待鵲橋相會。無論是分飛的勞燕,還是遙相守望的牛郎織女,都注定了他們今生今世不能生活在一起。此外,元代著名戲曲家王實甫的《西廂記》中也有相關的記載:“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寫到伯勞鳥的詩句:“七月鳴鵙,八月載績”。大意是:七月裡伯勞鳥鳴叫着,好像在告訴人們,馬上要變換季節了;八月就是婦女們動手紡織、做好造布準備寒衣的時候了。應該說,伯勞鳥是被當成物候而融入到了大農業中。在詩經時代,伯勞叫作“鵙”,可謂是一個古已有之的鳥種。
雖然,現代不少鳥類研究專家經長期觀察得出結論:伯勞鳥對農林業是有益的,屬于益鳥,但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提到伯勞鳥時,就有“鵙聲嗅嗅,故以名之……殘害之鳥也,謂其為惡聲者……”等文字記載。
原來,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生性兇猛的食蟲鳥類,素有“小猛禽”之稱,通常以昆蟲為食,但也可以捕獲青蛙、老鼠甚至其他小型鳥類。伯勞捕食的手段十分殘忍,它們常常将捕獲的小動物挂在帶刺的樹上,在樹刺的幫助下,将其殺死,然後撕碎食之,因此,伯勞也被人們稱為屠夫鳥。由此可見,兇狠殘暴的伯勞和溫文爾雅的燕子本就不是一路,“勞燕”之戀不但不會浪漫,相反還有幾分恐怖,分飛也是情理之中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