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民俗?摘要: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不同國家之間就有不同的民俗文化,那麼世界上有趣的民俗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民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摘要: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不同國家之間就有不同的民俗文化,那麼世界上有趣的民俗有哪些呢?
1、中國春節習俗
在中國,過年的習俗有很多,不同地區會有一些差異,但都代表着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一般從年前開始,掃塵、貼春聯和“福”字等、除夕守夜、放鞭炮、蒸年糕、包餃子等等。除夕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吃晚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小孩子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孩子發壓歲錢,一家人其樂融融。街上到處都是放煙花的人,有的地方新年還有燈會。到了初一,大部分家庭會去祭祖,有些地方也會選擇在之後的其他幾天去。過年期間,走親訪友,好不熱鬧。
2、德國鬧婚打碎器皿婚習俗
鬧婚就是德國最古老、最有名的婚禮習俗之一。按照傳統,婚禮前夜新婚夫婦要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打碎他們帶來的廚房器皿和瓷器。按迷信的說法,打碎器皿能趕走邪靈,而打碎的碎片則能給新婚夫婦帶來幸福。然而玻璃制品是不能被用來打碎的,因為它們被看作是不幸的象征。根據風俗,緊接着之後新婚夫妻要将這些碎片一起掃起來,這象征着婚姻的結合。
3、摩梭族爬窗戶和女子約會
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白天,男女很少單獨相處,隻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的“花樓”,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于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幹擾。然後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
4、坦桑尼亞的馬薩伊民族女子剃發男子留發
在非洲坦桑尼亞北部的馬薩伊草原上,居住着馬薩伊民族。這個民族女子剃發,男子留發。在那裡,男子都紮着粉紅色辮子,而女子卻是光頭。不僅如此,這個民族的穿戴也别具一格,男女都打耳洞,戴大耳環,女子的脖子上還帶着一圈圈顔色不同的珠環,男女的衣服都是一大塊布,白天當衣穿,夜裡當被蓋。
5、菲爾巴拉人的不彎腰的民俗
拉丁美洲馬提尼克島上的菲爾巴拉人,有一種特殊的習慣,就是從不彎腰,哪怕是特别貴重的東西掉落在地上,也不彎腰去拾,如果必須去拾,就用一個特殊的竹夾去拾。菲爾巴拉人之所以不彎腰,是為了表明他們不向殖民主義者屈服,由此形成了不彎腰拾東西的習俗。
6、英國柴郡火車站禁止接吻送别
抵達柴郡沃靈頓銀行車站準備登車的乘客,隻要身在站外出租車候車區内,便不能擁抱接吻,隻能握手道别。因為在不遠處的牆上,有一個禁止接吻的标記:一對接吻的男女中間有一道紅色的斜線。這是柴郡花費100多萬英鎊,整頓全郡火車站附近秩序行動的一部分。如果要接吻道别的話,需要到指定區域。火車站的管理者稱,過去經常發生送别的夫妻或者戀人長時間擁抱接吻,結果耽誤了登車。所以才想出這麼一個禁止接吻的辦法。
7、英國的聖誕節禁止吃肉餡
吃肉餡餅了。這在奧利弗·克倫威爾時期(17世紀)就成為法律。但是顯然,到了今天,連英國人自己每逢佳節都在“以身試法”,而聖誕節不能吃肉餡餅也被評選為“英國最奇葩的法規”。
8、澳大利亞的周日下午禁穿粉色熱褲
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法律規定女性在周日下午是不可以穿粉色短褲的。所以,如果你恰好在周日下午來到墨爾本,那麼,不管你多麼鐘愛你的粉色熱褲,還是暫時先把它放一邊吧。
9、柬埔寨飯菜裡加“鐵魚”
據說柬埔寨的人們在做飯的時候,都會放下一塊鐵塊兒,煮一段時間之後再把鐵塊拿出來,據說是因為這個國家經濟發展比較差,人們生活比較貧苦,更是買不起什麼鐵制品,所以身體對于鐵元素也是非常的缺乏。當地的人們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想出了,煮飯的時候放上一塊鐵塊的方法。高溫煮沸之後鐵塊上的部分鐵就會溶入水中。能夠很好地補充體内缺乏鐵元素,而且也不會影響到我們吃的食物的食欲。他們常年使用的這種鐵塊,并沒有太濃烈的刺鼻的血腥味,表面已經非常的光滑,也不會有太大的味道。其實不僅柬埔寨,周圍很多貧困的國家也在使用這樣的方法,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一定量的鐵元素。
10、墨爾本僵屍節
墨爾本僵屍節是每年的十一月八日。這一天墨爾本街頭都會上演真實版的“僵屍圍城”,參與慶祝這一項節日的其中一部分人或許是遊戲玩家,或許另一部人隻是想把電影、電視劇裡的恐怖搬到現實裡面來。在這一天,墨爾本的人們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多恐怖有多恐怖,邁着經典的僵屍腳步,行走在墨爾本街頭。僵屍節無疑是人們想到的新奇又時髦的節日了。在這一天,人們可以盡情地玩樂,将黑色幽默進行到底。其實墨爾本僵屍節最有看點的還是大家高超的僞裝技術和化妝技術,經過很專業的化妝,讓大家真的以為是電影裡面的僵屍走出來了。
11、英國格洛斯特郡追逐奶酪節
“追逐奶酪節”。于每年的5月舉行。這是一次有趣的比賽。參賽選手在比賽中追趕一個從山上滾下的巨大奶酪輪,追到的選手最終将擁有這塊奶酪。參賽選手在比賽中追趕一個從山上滾下的巨大奶酪輪,追到的選手最終将擁有這塊奶酪。每年的5月底,英國都要舉辦瘋狂刺激的奶酪比賽。滾奶酪比賽在格洛斯特郡(Brockworth)的庫珀山(Copper's Hill)舉行,盡管獎品最高不過是那個奶酪而已,但“奶酪勇士”們就算被摔斷胳膊和腿也在所不惜。當然至今為止很少有人能追到奶酪,大家隻是瘋狂地從山上滾下去而已。
12、緬甸人的名字不斷變化
緬甸總人口中,約有七成左右的緬族人傳統上隻有名而沒有姓。有統計指出,緬族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族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别,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而他們通常也會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冠詞,以示性别、年齡、身份和地位。緬甸人還有随意改名的習慣。比如,一個叫丹東的人,小時候叫貌(Maung)丹東,成年了叫郭(Ko)丹東,老了叫吳(U)丹東。如果他成年後參軍當了軍官,就可在名字前加上一個波(Bo),即波郭丹東,再後來如果從事政治活動,就會加上耶博(Yebaw),成了耶博波郭丹東。一般情況下是名字前加一個表示性别、輩份或社會地位的前綴,但也有不加的。加與不加以及加幾個,是受諸如禮教、社會地位、佛教等各方面影響而定的。需要說明的是,緬甸人名字中的“吳”并沒有姓氏的含義,而隻是一種尊稱,即“叔、伯”之意,另外還有“先生”的意思。
13、印度大寶森節
大寶森節是泰米爾人所慶祝的一個印度教節日,每年在泰米爾曆的“泰月”(第十個月)滿月時舉行,是在公曆的一月或二月。信徒的祭祀儀式有很多種,例如:剃頭,做法事,用銀針刺穿舌頭、雙頰等,或是背着巨大的鋼制弓形枷鎖(負卡瓦第)。大寶森節活動持續24小時,從一座印度神廟遊行到另一座印度神廟,進行禱告和獻祭,并且借此表示對神明忠貞不移的信仰,祈求神明的賜福。
14、西班牙番茄大戰
番茄大戰(La Tomatina,也譯作西紅柿大戰)是西班牙巴倫西亞自治區布尼奧爾鎮在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舉行的節日。 數以萬計的參與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場不會造成傷害的混戰,在大街上投擲超過100噸熟透多汁的番茄。當地市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用番茄作武器展開激戰,使整個市中心淪為“番茄的海洋”,“彈盡糧絕”之後,筋疲力盡的人們倒在了“柿海”中享受起“番茄浴”來。“番茄大戰”在布尼奧爾鎮中心人民廣場開始。“開戰”前,市政府将西紅柿用卡車運送到街道兩側,當作“大戰”用的“彈藥”。随着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戰士”手抓熟透了的又大又紅的西紅柿,向身旁素不相識的“敵人”的頭上或者身上其他部位投擲、搓揉,不一會兒就個個渾身上下都是紅糊糊的西紅柿汁,整個街道也成了一條“番茄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