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曆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由最初的祭祀,逐步演變成每一年的良好期望。
殷商時期開始有了的大型祭祀活動,也算是當時最為熱鬧,也是最盛大的一個古代傳統節日,也有傳說是在堯舜時期興起的活動,但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史書也沒有明确的記載。
魏晉時期有了爆竹,也算是早期的鞭炮,和現在的鞭炮加工工藝不一樣。人們把殷切的美好寄許放在一年的開始,燃燒發出的聲響能夠吓走一切鬼神及阻擋者。
五代後蜀年間,人們的思想層次逐漸提高,文學愛好者也把這新年願望寫成對聯,有趣,還富有詩意。相傳第一幅春聯的撰寫者考證應該是後蜀太子題寫的“天地納餘慶,佳節号長春”。民間逐漸傳播開來,美好的希望,新年的願景,呈現在對聯裡。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圖的是安居樂業。
宋朝有了火藥,創造出來的鞭炮比原來的爆竹質量好,效果還更好,不但取代了,還衍生出來了煙火。
明朝則是發展成了全國性的大型祭祀活動,到了清朝,這種春的氣息更濃烈。
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名錄。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将春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更是我們五千年上下傳承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