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蘇轼為何卷入烏台詩案

蘇轼為何卷入烏台詩案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5 03:47:33

烏台,即禦史台。據《漢書·朱博傳》記載,禦史台中有柏樹,烏鴉數千栖居其上,故稱禦史台為“烏台”,亦稱"柏台"。烏台詩案,即禦史台詩案。它興訟于宋神宗趙顼元豐二年(1079)。蘇轼是被告。原告是:權監察禦史裡行何正臣、舒亶,國子博士李宜,權禦史中丞李定等人。他們指控蘇轼寫詩文讪謗朝政、反對新法、指斥皇帝,要求處置蘇轼。

蘇轼為何卷入烏台詩案(北宋烏台詩案的受害人是誰)1

原來,蘇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變法之時。朝廷上革新派和守舊派兩軍對峙,鬥争激烈。蘇轼站在守舊派的立場上,多次上書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對态度,并請求盡快制止變法。請求未果,于是希望離開政治鬥争的旋渦,故上書請求外任。獲準後,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後,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間,蘇轼針對新法推行中出現的問題,寫了一些譏諷新法的詩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後不久,烏台詩案便發生了。

受到牽連的人中,三個人的處罰較重。驸馬王诜因洩露機密給蘇轼,而且時常與他交往,調查時不及時交出蘇轼的詩文,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鞏,被禦史附帶處置,發配西北。第三個是子由,他曾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願意納還一切官位為兄長贖罪,他并沒有收到什麼嚴重的毀謗詩,但由于家庭連帶關系,仍遭受降職處分,調到高安,任筠州酒監。

其他人,張方平與其他大官都是罰紅銅三十斤,司馬光和範鎮及蘇轼的十八個别的朋友,都各罰紅銅二十斤。

詩案總算了結了。蘇轼出獄當天又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要是由禦史台的人檢查起來,他又犯了對帝王大不敬之罪,“少年雞”指的是賈昌,賈昌年老時告訴人他在少年時曾因鬥雞而獲得唐天子的寵愛,而任宮廷的弄臣和伶人,這一點可引申而指朝廷當政的小人是宮廷中的弄臣和優伶,又是诽謗!

蘇轼是一代文豪,蘇轼自稱為“東坡居士”,雅号“東坡”,事實上蘇轼的雅号有很多,比如蘇轍為“小蘇”,另外蘇轼因為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人們又稱其為“眉山公”和“眉山先生”。總而言之,蘇轼最為有名的雅号是“東坡居士”。

蘇轼的雅号很多,最為人們所知曉的是其“東坡居士”的雅号,我們今天很多人不知道蘇轼,提起蘇東坡卻是如雷貫耳,那麼蘇轼為什麼稱自己為“東坡居士”呢?下面我們就講一下其中的緣由。

公元1079年,蘇轼時年四十二歲,蘇轼被統治階級說寫作詩詞諷刺新法,蘇轼因此被捕入獄,蘇轼在獄中待了103天,差點被殺頭,這就是“烏台詩案”,蘇轼從獄中被釋放之後被貶谪到了黃州,成為了黃州團練副使,也就是相當于現在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之職,可以說這個職位是蘇轼一生之中最低的一個官職。

這個職位相當的低微,并且沒有實權,這個時候蘇轼有了大量的閑暇時間,于是蘇轼經常到黃州附近的赤壁遊玩,寫下了《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這兩個千古名篇,蘇轼在工作之餘帶領自己的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這個雅号就是這個時候取的。蘇轼在這個階段可以說過上了一種清閑舒适的生活,算是一段隐居的日子了。可能是處于對這段時間的懷念,以後蘇轼總是采用“東坡”這個雅号,從而導緻現在雅号超過了其真實的名字,很多人甚至是隻知道蘇東坡而不知道蘇轼。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原文】

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須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木落淮南,雨睛雲夢,月明風袅。自中郎不見,桓伊去後,知孤負、秋多少。

聞道嶺南太守,後堂深、綠珠嬌小。绮窗學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雲杪。為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霜天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山長長的蕲竹如雲彩遍布,特異的竹子清秀,高出衆多樹木之天外。笛竹如長細的龍須一半在揮動,如鳳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體勻稱滿布。笛音如江南樹木稀疏,如雲夢雨後開晴,如月明星稀,微風吹拂。自從蔡邕離世,桓伊仙逝,誰知空自寂寞,辜負了多少歲月。

聽說嶺南太守後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嬌美靈巧,在花飾窗下演奏,《梁州》曲剛剛奏完,《霓裳羽衣曲》餘音未了。笛聲包含着徵調和宮調,流蕩着商調和羽調,最後一聲飄入雲彩、樹梢間。為了趙使君洗淨污濁之氣,我送你一曲《霜天曉角》。

蘇轼為何卷入烏台詩案(北宋烏台詩案的受害人是誰)2

注釋

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趙晦之:名昶,南雄州人,作此詞時,趙知藤州(今廣西藤縣)。

楚山修竹:古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縣)出高竹。《廣群芳譜·竹譜》:“蕲州竹:出黃州府蔪州,以色勻者為,節疏者為笛,帶須者為杖。”修,長。

異材:優異之材。表:外。

龍須:指首頸處節間所留纖枝。

鳳膺(yīng):鳳凰的胸脯,指節以下若膺處。

玉肌:美玉一般的肌膚,指竹子外表光潔。

淮南:淮河以南,指蕲州。

雲夢:即古代雲夢澤。在今湖北省天門縣西。

袅(niǎo):柔和。

中郎:東漢末的蔡邕。曾為中郎将,古代音樂家。幹寶《搜神記》:“蔡邕曾至柯亭,以竹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為笛,發聲嘹亮。”

桓伊:晉人,喜音樂,善吹笛。《晉書·桓伊傳》:桓伊“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嶺南太守:指趙晦之。

綠珠:西晉石崇歌妓,善吹笛。《晉書·石崇傳》載:“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豔,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诏收崇。崇正宴于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綠珠死後,石崇一家被殺。這裡借西晉“綠珠墜樓”典故,贊頌竹的氣節。

绮窗:張挂有花紋的絲織品窗簾的窗。《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交疏結绮窗。”弄:演奏。

梁州:曲名。《文獻通考》:“天寶中,明皇命紅桃歌貴妃《梁州曲》,親禦玉笛為之倚曲。”

霓(ní)裳:指霓裳羽衣舞。唐裴铏《傳奇·薛昭》:“妃甚愛惜,常令獨舞《霓裳》于繡嶺宮 。”

“嚼徵”二句:笛聲包含徵(zhǐ)調和宮調,又吹起緩和的商調和羽調。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說明這種音樂的高妙。嚼、含,指品味笛曲。泛、流,指笛聲優美流暢。

雲杪:形容笛聲高亢入雲。

使君:指趙晦之。

蠻風瘴(zhàng)雨:形容古代嶺南的惡劣天氣。

霜天曉:即《霜天曉角》,樂曲名。

【作品鑒賞】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蘇轼描繪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憶寫趙晦之吹笛侍兒的吹笛才能

詞的标題“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表明了詞作内容和寫作對象。

上片,描繪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開頭兩句,以景起興,大贊“楚山修竹”,“異材秀出”。字面上寫竹材修長高大,實寫楚地人才濟濟。緊接着用排比句,進一步寫蕲州的笛竹早已聞名于世,“異材秀出”,“能遠可通靈達微,近可寫情暢神,謂之龍須風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藻《東坡紀年錄》注)韓愈也有“蕲州竹笛天下知”(《鄭群贈簟》)的贊譽。

第六、七、八句用對偶句和聯合詞組句,承上一轉,由寫竹笛而進人到寫東坡所贈的笛聲詞中仿佛發出的笛音:如樹影疏,如雨後晴,如月亮明,如微風拂,聽覺、視覺、觸覺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後四句,引用古音樂家故事,登高溯遠,懷古傷今。“發聲嘹亮”(幹寶《搜神記》)的蔡邕笛音停息了;“江左第一”(《晉書·桓伊傳》)的桓伊笛音消失了,樂壇寂寞,不知白白流走了多少歲月。“知孤負,秋多少?”讓後人去傷今。這一過片句,為下片進入主題作了深厚的鋪墊。

蘇轼為何卷入烏台詩案(北宋烏台詩案的受害人是誰)3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蘇轼雖為贈樂妓之作,卻無香軟麗蜜之态,借描寫樂妓歌舞而自抒情懷

下片,由近及遠,憶寫趙晦之吹笛侍兒的吹笛才能。開頭三句,點明此詞所要贈的主要對象,即趙守後堂深院兩位蔡邕式的嬌美靈巧的“吹笛侍兒”。接着六句,描寫“吹笛侍兒”的整個演奏過程和演技的高妙效果。開始,在花飾窗下吹奏。剛剛吹奏完《梁州吟》曲,繼回蕩起《霓裳羽衣曲》,廣闊空間流動着徵、商、宮、羽四音,最後一音如雲飄。“嚼”、“含”、“泛”、“流”四字,效果逼真,“奇聲獨絕”,從她們的輕笛妙曲中獲得最優美的藝術享受。最後三句點題,向趙晦之發出祝願:願你清爽優遊,安土忘懷,我僅以《霜天曉角》獻上,以補“吹笛侍兒”演奏時“角”音之不強。這實為肺腑之言,催人淚下。

全詞圍繞“竹”、“楚山修竹”、竹笛、“吹笛侍兒”,以景起興,景事融合,由近及遠。名為寫楚竹,實為寫楚人;名為借古喻事,實為借事傷今。懷念趙晦之的友情,文贊美了“吹笛侍兒”的高超技藝。“知孤負,秋多少?”字裡行間難免流露出對某些中華傳統文化白白流逝而傷感。但從詞的整體來看,雖然點化引用了許多史事,但不為事實所局限。“清麗舒徐,高出人表”,“曲盡詠笛之妙”,使詞篇産生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情趣。

【名家評價】

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其詞甚美,雲:“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日斜風袅。”又雲:“自桓伊不見,中郎去後,知孤負秋多少。”斷章雲:“為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清霜曉。”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東坡《水龍吟》笛詞,高雲翔雲,後之箋釋者,獨謂“楚山修竹如雲”,是蕲州出笛竹,至“異材秀出千林表”之語,不知是東坡叙取材法也。凡竹,林生,後長者必過前竹,其不能過者多死。一林内特一竹可材,遠而望之,或伐數十百竿,錯亂不可識。蔡豈仰視柯亭椽得奇材,不待如此求之,而邕後無至鑒,獨有此法可求耳。

宋·張侃《拙軒詞話》:孫仲益為錫山費茂和說蘇文忠公《水龍吟》,曲盡詠笛之妙,其詞曰:“楚山修竹如雲,異林秀出千林表”,笛之地也。“龍須半剪,鳳膺微漲,綠肌勻繞”,笛之材也。“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月明風袅”,笛之時也。“自中郎不見,桓伊去後,知辜負,秋多少”,笛之怨也。“聞道嶺南太守,後堂深,綠珠嬌小”,笛之人也。“绮窗學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笛之曲也。“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雲杪”,笛之聲也。“為使君洗盡,蠻煙瘴雨,作《霜天曉》”,笛之功也。

宋·張炎《詞源》:東坡詞如《水龍吟》詠楊花、詠聞笛,又如《過秦樓》、《洞仙歌》、《蔔算子》等作,皆清麗舒徐,高出人表。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百餘字,堪與馬融《長笛賦》抗衡。

清·先著《詞潔》:非無字面蕪累處,然豐骨畢竟超凡。玉田雲:“清麗舒徐”,末敢輕議也。

近代·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上阕“龍須”三句形容盡緻,“木落”三句詠笛而兼狀景物,中郎桓伊,更悠然懷友,可謂句意并到。結句一奏霜天之曲,瘴雨蠻風,一時盡掃,見笛韻之高也。

作者介紹

蘇轼

蘇轼為何卷入烏台詩案(北宋烏台詩案的受害人是誰)4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轼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颍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谥号“文忠”。

蘇轼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轼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轼為何卷入烏台詩案(北宋烏台詩案的受害人是誰)5

本 名

蘇轼

别 稱

蘇東坡、蘇文忠、蘇仙

字 号

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東坡,又号鐵冠道人、海上道人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出生時間

1037年1月8日

去世時間

1101年8月24日

主要作品

《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主要成就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追 贈

太師

谥 号

文忠

職 業

畫家、書法家、詩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