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贍養父母該找哪個部門

不贍養父母該找哪個部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7 13:32:00

不贍養父母該找哪個部門?老媽在我這裡住了半年多,終于等到兩地解禁,她急不可耐地想回老家,我不放心她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單獨坐高鐵,就請了幾天假把她送回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不贍養父母該找哪個部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不贍養父母該找哪個部門(不贍養父母全是兒女的錯嗎)1

不贍養父母該找哪個部門

老媽在我這裡住了半年多,終于等到兩地解禁,她急不可耐地想回老家,我不放心她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單獨坐高鐵,就請了幾天假把她送回去。

才半年多的時間,村裡已經發生了太多的事,很多東西物是人非。曾經關系相當好的一個鄰居也去世了,而今天,村裡大喇叭廣播,便民法庭在廣場上進行民事調解并進行普法宣傳,大家可以去學習一下。

正是農閑的時候,農村人普遍愛看熱鬧,于是村民三三兩兩的作伴,帶着闆凳往廣場走去。我在家閑着也是看手機,被母親拉着去湊個熱鬧。我倆雖然從外地回來,但不是高風險地區,并且回家這幾天每天都做了核酸檢測,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沒有擠到人堆裡,隻是坐在距離廣場遠遠的地方,雖然有點遠,但不影響我們聽和看。

不少村民跟我母親打着招呼,我也笑着跟他們打招呼,有人想跟我們坐在一起,被我們拒絕,雖然按照當地政策,我們可以自由行動,但還是自覺點為好。

環視一圈來的人不少,目的得有七八十人,在村幹部的安排下,間隔一米的坐好,井然有序。來的人都是中老年人,我們這個村子不大100多戶,老齡化嚴重,最年輕的都有50多歲了。

一個不大的小村子,竟然有正兒八經的法庭調解,後來才知道,這是當地法院搞的一個普法活動。

前期就是普法宣傳,通過各種現實案例講述鄰裡矛盾、贍養老人、正當防衛等法律知識。都講完了之後才請出了今天的主角,王老漢一大家子人。

參與調解的有三個法院的工作人員,還有村幹部以及老王家的人。

不用聽他們說,我就知道這是肯定關于老人贍養的,估計是兒女不贍養老人,被老人給告到法院了。

王老漢這一家子我很熟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從來就是一碗水端不平,大兒子在家裡做牛做馬卻不被父母認可,父母從來都是剝削大兒子,偏心小兒子和三個女兒。這老兩口對大兒子一家的苛刻,在我們村裡相當有名,許多人家都看不過去。

現在這對老人都快90歲了,他們偏心的小兒子一家不管倆人的死活,跟三個女兒關系也不咋樣,就想到了大兒子,有人告訴他們,想告的話必須要告所有的子女,可這老兩口偏偏隻告老實巴交的大兒子,要求大兒子贍養他們。

村裡因為老兩口的問題,幾次調解都沒成功,兩個糊塗老人不聽勸,到底還是把親兒子告上了法院。法院正式開庭之前都會有個調解環節,正好借着這次普法機會,到村裡來進行調解。

兩個老人在村裡的口碑并不好,大兒子一家是老實人,對兩個老人也很好。隻是兩個老人一直不識好歹,做了太多令人寒心的事兒,才令大兒子兩口子心如死灰。如今老了,其他兒女不管他倆了,才想起大兒子這個軟柿子,實在令人不恥。

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從來就是父母告子女就沒有告不赢的。王老漢的大兒子,我稱呼王大叔,我們雖然都同情王大叔兩口子,但法律就是法律,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是每家每戶的真實寫照。

整個調節過程并不順利,兩個老人都是法盲,特别是王老太太,年輕時就不是太講理的人,上了年紀之後,更是有點倚老賣老,根本不遵守調解程序,絮絮叨叨的隻講自己的委屈和大兒子一家的不孝,數次打斷兒子的發言,甚至對着兒子兒媳破口大罵,直至被法院工作人員警告才有所收斂。

這麼個老太太,落這麼個下場真是活該。是個正常人被她這樣欺負,還不知道反擊的話,那真是熊到家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真的是句至理名言。

相比于老太太的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王大叔和王大嬸就冷靜多了,他倆對着法院工作人員和村民一件件地講述了他們家的事情,每一件都毀人三觀,令人發指。之前我隻是聽說老兩口,不喜歡大兒子,聽說的事情已經夠令人震撼了,但是聽當事人親口說出來,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聽了兩口子的述說,我才明白為什麼兩口子不贍養老人,換成是我,别說贍養了,殺人的心都有了。

工作人員和村幹部一直在調解,就是一個贍養問題,不必非得法院判決,如果能調解好就再好不過。但無論工作人員和村幹部做什麼工作,王大叔兩口子就是一句話:等待法院判決,法院怎麼判,我們就怎麼執行。

法院工作人員問老兩口:其他4個子女養你們嗎?回答是不養,什麼都不管。又問那為啥隻告這一個?回答是:他是老大,理應照顧父母。法院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告老大可以,但是老大隻能負擔1/5的贍養費,其他的需要跟其他4個子女要,老人可以把其他4個子女共同列為被告。但兩個老人聽了連連擺手。

我無語了。這是典型的欺軟怕硬!村民和工作人員以及村幹部,也被這個回答雷的無語,村民們紛紛指着兩個老人竊竊私語,潑辣的已經罵開了。什麼天下沒有無不是的父母,有的父母根本就不配為人,王老漢這兩口子就是這樣。

他們一家人的事兒在村裡根本不是秘密,我們都為王大叔一家人報屈,他們一家人太不容易了,攤上這麼對兒狹隘自私的父母,也不知是上天到了什麼孽。

王大叔是家中長子,他年輕時由于生病常年不長頭發,個子又矮,一直娶不上媳婦兒。後來就娶了王大嬸,王大嬸家成分不好,不好找對象,最後就不挑了,跟了不出挑的王大叔。

我大叔雖然是老大,卻是5個孩子中最不受待見的一個。父母什麼事兒都偏心小兒子,偏偏小兒子啥事都不幹,家裡的一切全靠大兒子在操心操肺。大兒子好不容易娶了媳婦之後,老兩口就強硬地把大兒子兩口子趕出了家,理由是分家,大兒子分到的是爺爺奶奶即将坍塌的兩間小破屋,父母隻給了他們兩個碗,兩雙筷子,連床被子都沒有。是王大嬸兒回娘家拿來兩床被褥,才不至于挨凍。至于鍋,用了多年的鄰居家的那口破鍋,鍋底兒壞了,隻能偏着做飯,一不小心就會漏。他們為啥不換鍋?因為實在沒錢,錢都被公公婆婆要走了。

那時候走集體掙工分,年底統計發工資。王大嬸身體不大好,幾乎掙不了工分,兩口子一年下來隻掙1000多工分,但公婆卻要800分,理由是兒子要贍養他們,不給就上門鬧。王大叔兩口子都老實的要命,一年掙的大頭都給父母了,而他們兩口子隻能吃糠咽菜,當時吃飯已經不成問題,都能吃飽,但他們家除外,辛苦一年隻能剩20多塊錢,他們家能活下來簡直是奇迹。一直到集體解散,老兩口才停止了作妖的行為,改為要錢要糧。

他們家王老漢跟小兒子沒有半點主張,轉眼小兒子大了,應該蓋房娶妻了,但父子倆人沒有一個人能頂得起來,大兒子牽頭出錢出力幫忙把房子給蓋了起來,又幫忙給娶了媳婦兒。大兒子對家裡貢獻這麼大,老兩口卻對大兒子兩口子各種嫌棄。把所有的關心都給了小兒子。

王大叔的大兒子是我的小夥伴,外号叫蛋,因為他隻有一個蛋蛋。小時候因為這個原因,他沒少被小夥伴們嘲笑,現在想來我們那時候隻會在人家傷口上撒鹽,那是他們家一輩子的痛。而造成這個後果也是因為他的爺爺奶奶。

他父母當時養牛,牛就是家裡的經濟來源。有一次下暴雨,他爸爸在山上放牛,雨太大,他媽媽擔心他爸爸出問題,就把孩子送到了婆婆家,讓婆婆看一下孫子,她去山上幫忙。結果老太太把孫子放在地上就不管了,任由孫子在那哭,後來聽到孫子驟然哭得不對勁撕心裂肺的,下去才發現穿着開裆褲的孫子,szq被狗咬了,幸運的是好歹剩了一個,不影響生育能力。但從那之後,王大嬸就跟公婆家斷了聯系,隻是沒阻攔老公孝敬公婆,公婆要的米面糧油一律給到位,隻是她不再與公婆有任何聯系。

這件事當時在鄉裡都很有名,見過不靠譜的公婆,但像王老漢兩口子這樣的實在少見。小兒子家的孫女兒,他們從小養到大,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但對自己那唯一的孫子,差點兒害的孫子成了太監。這種事兒換成是誰也邁不過這個坎兒。

真正令王大叔跟父母決裂的還是那年他生病。那一年王大叔上了點急火,得了急性咽喉炎,被送到醫院後卻被誤診了,被當成腦血栓治療,不對症下藥,肯定越治越壞,下了好幾次病危通知書,王大嬸和她的一兒一女整天哭天抹淚,祈禱奇迹發生。這期間他們的叔叔和三個姑姑來看望了一次就沒了影兒。後來才發現醫院給誤診了,很簡單的病,差點沒被他們給治死。藥對症了,症狀很快就消失了,沒幾天王大叔就能吞咽了,他的兒女才松了一口氣回家取東西,結果回家之後才發現家裡的門鎖被砸開了,東西被一搬而空,連糧倉都搬空了。

鄰居們告訴他倆,是他們的爺爺奶奶和叔叔把他們家的東西給搬走了,說是大兒子快死了,财産是他們老王家的,不能便宜了兒媳婦兒。這種事兒不能稱他們為法盲,可以稱為強盜,村幹部前來阻止都沒用。村裡人都覺得荒唐,人還沒死呢,他的血親就來搶東西,即使人死了,人家有兒有女,也輪不到一個當叔叔的來争家産。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兄妹倆去爺爺奶奶家要東西,被爺爺奶奶罵出門,嫌他們倆吃裡扒外,要不就跟着他們老兩口一塊過,要麼就跟着他們的媽滾出這個村子。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大兒子已經死了。把兄妹倆氣得渾身直哆嗦,去找了村幹部,又鬧到了派出所,在村幹部和派出所的幹預下,王老漢跟小兒子才不情不願的把大兒子家的東西吐了出來,最終交還的也不徹底扣了人家一部分糧食。這事兒一直瞞着王大叔,但這事情他們家做得太過分了,兒女能瞞住,但是村裡人的嘴瞞不住,最終王大叔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了,父母這是在心裡盼望着他死,從此他再也不管老兩口的事兒了。以前還給糧給柴,現在什麼也不管。無論老兩口怎麼罵,不給開門,見面躲着,對王大叔兩口子的做法,村民們沒有一個說他不好的。

調解會變成了哭訴會,王大叔不疾不徐地講着,這些事情雖然我們都知道,再聽一遍還是覺得觸目驚心,這哪是一個正常的父母能做出來的事兒啊。什麼叫人性?王老漢老兩口對大兒子所做的事已經是根本就沒有人性,王大叔所說的每一件事情,他們做的都是在挑戰人的底線。

王大叔隻挑了幾件重要事件來說,平時那些一般的委屈就不值得一提了,真的見過偏心的,沒見過偏心這麼大的。村民們議論紛紛,都在為王大叔兩口子說話,有的人對着老兩口破口大罵,怎麼老不死的不要臉,丟村子的臉。眼看氣氛太緊張,村幹部隻能讓大家安靜。

如今老兩口年紀太大,想讓各家兒女輪流贍養,王大叔兩口子拒絕,他的弟弟妹妹們也拒絕,理由是兩個老人都能自理,沒必要到兒女家住。明明是5個子女都不想贍養,但他們偏偏隻告一個,有點柿子隻挑軟的捏的味道。

調解到這兒了,王大叔兩口子油鹽不進隻等判決,而且隻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也就是1/5贍養老人的義務,超出這部分的他一概不承擔,工作人員告訴老人,要麼把其餘4個子女全部追加為被告,要麼告這一個隻能獲得1/5的贍養款,最終這次調解失敗。

人慢慢散了,工作人員跟村幹部在聊着天兒。他們告訴村長,凡是父母告子女不贍養的,父母肯定有很大的過錯在身,明事理的父母是養不出白眼狼的子女,所以有一個算一個,隻要告子女的,父母肯定大部分都不是好東西。我覺得他這個話說得有理,明事理的父母會教出有擔當的兒女,隻有上梁不正,下梁才會歪。

這次調解令我很感慨。我們這裡的許多老人過得并不好。不大的村子裡有好幾個家族都是白眼狼家族,家族裡的老人都不得善終。以前我們這裡有規矩,每個兒子每年給老人100塊錢的零花錢,老人的糧油和柴火另算,生病住院的錢兒女均攤。現在的老人們吃喝倒不愁,主要是沒錢花。七八十年代,囤貨沒膨脹,100塊錢夠花,現在通貨膨脹的100塊錢一個月都不夠花的。

所以我們這裡的很多老人七八十歲了,仍在種菜賣菜賺點零花錢,國家給的每個月100多塊錢的老人錢,我們覺得是綠豆芝麻,但對于某些老人來說,這點錢能解決他們的大問題,所以他們一直對政府感恩戴德,要知道他們的兒子現在還是按照老規矩,一年隻給100塊錢,甚至有的連100塊錢都不給。

老人上了年紀之後,生活不能自理了,就需要兒女們輪流贍養。一般不會出現像王大叔這樣不贍養老人的狀況,無論兒子還是女兒有一個算一個,都必須贍養老人。個别斤斤計較的兒女就會出現不贍養老人的情況。我鄰居的大女兒就堅決不贍養父母,原因是父母對她沒有貢獻,父母給哥哥蓋了房子,供妹妹讀了大學,供對弟弟讀了中專,隻有她沒有花父母什麼錢,所以她堅決不贍養父母。多虧兄弟姐妹們不計較,就其餘的幾個孩子輪流贍養。但也真的有那些狼心狗肺的東西,為點芝麻綠豆的事就跟父母不來往,對父母的生死不管不顧,曾經發生過老人在冬天活活凍死的事情。

這部分極端的大部分都是兒媳不孝,兒媳掌握家裡的大權,兒子唯唯諾諾,做不了主。這類的兒媳一般都是心狠手辣,斤斤計較,嫌棄公婆沒有為他們的小家出過力,或者是有兄弟姐妹互相攀比,認為公婆厚此薄彼。

另外部分有這種矛盾的家庭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老人自私,在兒子兒媳需要人搭一把手的時候,選擇袖手旁觀,導緻兒子兒媳冷心,典型的就是王老漢兩口子,傷了兒子的心老了反而要依靠人家,是個人心裡就會不平衡。

但那些家風正的家庭一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會為了兒女掏心掏肺,特别是對待兒子兒媳,恨不得把家底掏空補貼小兩口。這樣的家庭,老人上了年紀之後,有兒女輪流贍養,雖然也會有各種問題,但不存在不贍養的情況。

我們老家老人的養老主要是還是靠子女,沒有幾個有養老金。隻能說人的眼光必須要放長遠,事情不要做得太絕,誰也不知道自己老了之後會是什麼樣,會不會成為别人讨厭的人。做人還是明智點,起碼要對得起良心,從來都是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

老人,老人,并不是你老了還是人,有的兒女真不把老人當人看,而有的老人也不配為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