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魏蜀吳三國湧現了一大批被後人銘記的英雄人物,他們或慷慨激昂,或滿腹經綸,或放蕩不羁,都以自己獨特的品行和事迹,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其中,就有一位被曹操大家贊許的人物,他就是東吳的開國皇帝孫權,也被稱為吳大帝。
孫權小的時候就氣度不凡,甚至,曹操見到後,感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所謂的孫仲謀就是孫權,可見,能讓老英雄曹操都贊許的人,他的能力之強是毫無疑問的。當然,開國君主的能力都很強,他能夠以一己之力,建立三國鼎立的吳國,已足以說明他超強的能力了。
但是,也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在他的晚年卻做出了很多令人不解的事情,直接導緻了吳國的衰落。
孫權原本并不是一個野心非常大的人,甚至,稱帝都是在三個國家中最後稱帝的,所以,他本人還是很低調的。當然,這種低調也是一種政治智慧,如果,漢獻帝還在位的時候,他敢在江南地區稱帝,那就是直接挑戰全國諸侯、士大夫的倫理底線。因此,他選擇了最安全、最穩妥的方案,就是:看曹操家族和劉備家族這兩股勢力怎麼行動,他就亦步亦趨跟在後面撿桃子。
後來,等曹丕、劉備相繼破例稱帝之後,他孫權再稱帝,這樣,天下的輿論阻力就小了很多。畢竟,在曹丕、劉備稱帝之後,人們就已經慢慢習慣,并接受這樣的現實了。對于稱帝一事,大家也就怪罪不到他的頭上了,這真是一個猴精的人啊。但是,人也是會變的,在他在位的後期,就做了很多糊塗的事,甚至,還為此失去了一個兒子。
話說,為了穩定東吳的民心,孫權也立了一個太子,為國家樹立一個儲君,畢竟,在動亂的年代,提前為國家選擇接班人,還是有利于政局的穩定的。這個太子就是孫和,他是孫權最寵愛的女人王夫人的兒子,各方面也比較優秀,因此,也得到了大臣們的擁護。但是,孫權又把太子的弟弟孫霸封為了魯王,并且,十分的寵愛他。
由于,魯王的很多禮儀、用品都與太子一個樣,時間一長,就讓魯王有了取代哥哥的心思。
按照古代的封建禮儀,藩王的禮儀等級,肯定是要低于太子禮儀等級的。畢竟,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他的禮儀等級是在各個皇子之上的。孫權讓魯王和太子用一樣的禮儀,實際上,也是一種腐敗,是制度上的腐敗,更加腐蝕了魯王的思想,讓他誤認為:自己可以與太子平起平坐,并有朝一日能夠繼承父親的位置。
那麼,古代的禮儀制度有多麼重要呢?
如果,太子平常不用規定的禮儀制度,那麼,就會引發很多不可預測的災禍。比如:康熙朝的時候,康熙對于太子十分寵愛,讓太子超越規定,用皇帝的儀仗和物品,最終,導緻太子非常的驕橫,甚至,在後來有了謀殺康熙而自立的想法,這也是康熙太子被廢掉的緣由之一。所以,作為太子一定要有自己固定禮儀,其他的皇子也不能超越自己該有的禮儀規定。
但是,孫權竟然讓魯王和太子享受同樣的待遇,他是真糊塗了嗎?連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嗎?或許是他老了,有點為所欲為的心思,他心裡喜歡誰就讓誰受寵。魯王因為得到了孫權的寵愛,也積極地拉幫結派,針對太子進行了很多的陰謀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未來能夠取代太子而自立。
這期間,很多大臣都看到了其中的危險,也向孫權建議:讓他降低魯王的禮儀規格,這樣才能夠讓他守本分,否則,會傳遞出錯誤的信号。其中,就有曾經火燒連營打的劉備狼狽逃竄的東吳将領陸遜,他堅決反對讓魯王和太子享用一樣的禮儀規格。而後,又有很多大臣緊随陸遜之後,力勸孫權明确太子和魯王的嫡庶之分,打消一些人的不軌念頭。
但是,孫權沒有同意。這就更加助長了魯王黨的嚣張氣焰,針對那些反對自己的大臣,魯王黨們積極的編織罪名,最終,使得那些大臣被殺的被殺,降級的降級,太子的勢力也極大的受損了。這裡被處理的官員可都是東吳的精英啊,孫權竟然任由他們消失。後來,魯王黨們又再接再厲,最終,把太子搞下台了。
最終,孫權将孫和流放到故鄣,群臣中因勸谏而被誅殺流放的多達幾十人。但是,滿朝的文武看到魯王黨的跋扈,也是不依不饒,整個朝堂一片混亂。孫權為了維持穩定,不惜又将魯王黨的黨羽們一網打盡,還揮淚将自己寵愛的魯王孫霸殺掉,以換取東吳的安定團結。就這樣,孫權最終因為自己的失誤,讓自己的兒子一死一廢。
據《資治通鑒》記載:“吳主以魯王霸結朋黨以害其兄,心亦惡之,謂侍中孫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亂乎!’”這個說辭可謂是掩耳盜鈴,可笑孫權早知道這個道理,卻依然縱容魯王與太子相争。白發人送黑發人,這種結局也是挺讓人惋惜的。
晚年的孫權也後悔之前廢掉孫和的舉動,也想着再把他立為太子,但是,這時候已經物是人非了,那些曾經擁護太子孫和的人已經讓孫霸給處理完了。也就是說,太子孫和已經沒有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大臣去幫他處理朝政。沒有親信,就算得了政權,也有可能被其他的衆大臣架空,成為一個光杆司令。所以,對于此事孫權也隻好作罷了。
這時候,經過這一番折騰,東吳已經沒有多少精英了,孫權的兒子裡面也沒有特别出色的人,更無法扛起發展吳國的重任,這對于孫權來說,簡直就是後繼無人。吳國也從此開始走了下坡路,很多小人也被委以重任,更是成為了吳國滅亡的導火索。景帝孫休即位後,封孫和的兒子孫皓為烏程侯,自新都遷到封邑烏程。
永安七年,孫休去世,末帝孫皓繼承皇位,當年就追谥父親孫和為“文皇帝”,改葬明陵,設置守護陵園的人二百戶,設立奉侍守墓的令、丞。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吳主五子傳第十四》、《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十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資治通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