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02 15:07:12

課堂上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下課後到綠植田園裡勞作,随着廣州“雙減”政策的實施,校園裡的孩子們有了更豐富多樣的校園生活實踐。如今,廣州不少學校建起了小農田,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參與勞作耕種,在一方綠色天地裡親近自然,體驗田園種植之樂。

近日,

記者走訪了天河區、越秀區、番禺區

一些頗具校園種植特色的學校,

探尋這些學校如何開展多元素質教育。

天河區五山小學:

稻穗麥穗成紀念禮物

金秋九月,正值豐收的季節,也是新學年的開端。廣州市天河區五山小學一年級的“小萌新”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開學禮物——一個裝着稻穗的夢想瓶,這束稻穗正是收獲于學校的小農田。早在十年前,五山小學就在校園裡開辟了一塊農田,通過開展田園種植,讓學生在勞作中親近自然和植物,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

記者看到,這塊小農田位于五山小學東校區一棟教學樓後的空地,占地約200平方米,被劃分為若幹塊。“這個位置以前是一片荒廢的灌木叢,我就想着不如利用起來讓城市的孩子體驗種植的樂趣,于是把它改造成小農田。”五山小學校長許鳳英介紹道。茄子、辣椒、姜、甘藍、淮山、甘蔗……多年來,小農田根據四季更替,種植了各類瓜果蔬菜和農作物,品種豐富,果實累累。

更讓人驚喜的是,小農田還成功種植了水稻和小麥等農作物,這也是五山學校小農田的特色所在。小麥原本适合在北方種植,但五山小學已連續5年成功種植并收獲了顆粒飽滿的小麥。許鳳英告訴記者,今年又開始種植雙季稻。在小農田中央,一塊郁郁蔥蔥的稻田格外引人注目,9月水稻開始抽穗,稻穗上開滿了黃色小花,長勢喜人。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1

校長許鳳英帶領孩子們在小農田觀察。

“現在是水稻抽穗揚花期,尤其需要水,為了防止水流失,我們在田裡放了一層塑料袋蓄水。”出身于江南水鄉的許鳳英,對于田園耕種頗為了解。現在稻田裡還有了田螺、蝌蚪和魚兒等小生物,一汪水田形成了天然的小型生态系統。據介紹,今年第一季水稻已于7月份收獲,稻穗經過師生的精心包裝,成為9月一年級新生入學的小禮物,寄語新生“播種希望,收獲未來”,目前正在生長的第二季将于11月收獲。

家長參與耕種和研發

如今,農田耕種已然成為五山小學勞動實踐教育的内容之一,小農田采取“分田到班”的管理模式。每個新學年,東校區的一至三年級各班都會分到一塊“責任田”,田地上會插着醒目的班級标志牌。放學後,學生們化身“小菜農”自主管理田地,進行松土、播種、澆水、除草、捉蟲和采摘等勞作。今年開學伊始,各班已經對各自的“責任田”進行了翻土,準備種植新一季的蔬菜。

“小農田深受學生們喜愛,一下課就迫不及待地要去小農田看看。”許鳳英笑道,學生不僅積極參加勞作,而且還會寫日記記錄農耕體驗。

“當我從老師手裡接過我們班菜園的牌子時,我很開心。我爸爸在土壤所工作,我媽媽在農科院工作,他們都會種菜。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們的菜園播種了第一批種子,有菜心和生菜。在全班同學的辛勤呵護下,我們終于迎來了收獲的那天。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去拔菜,中午午托還加了餐。吃着香甜的菜心,感覺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五山小學二(4)班的劉魏禹同學在種植日記裡如是寫道。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2

孩子們從小農田裡收獲的甘藍。

正如劉同學日記裡所寫,不少學生家長也紛紛投身于學校農田的種植和管理,輪流照料打理田間作物。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長對于農業種植的研究可是專家級的。

“有的家長将自己研發培育的羽衣甘藍新菜苗,種在小農田裡,在冬天長得特别鮮豔漂亮。”許鳳英說,學校毗鄰華南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部分學生家長來自這些單位,他們精通農業種植和防蟲害技術,陪着孩子們一起在小農田探索實踐。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3

學生拿着羽衣甘藍。

希望之田啟迪心靈

校園裡的小小農田,也成了打開特殊孩子心扉的希望之田。五山小學的一些特殊孩子,通過農耕實踐學會了交流情感,收獲了成長。

許鳳英告訴記者,學校曾有一名自閉症兒童小思(化名),從前不愛講話,但小農田是她最喜歡去的地方,在幾年的田園種植中,她開始主動與人交流成長了許多。如今小思已經順利入讀初中,畢業後她還會來小農田看看。

五山小學的小農田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孩子成長,成為他們小學生活中難忘的經曆。每年6月,六年級的畢業生還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将一棵棵金黃的麥穗制作成畢業紀念禮物,象征着飽滿而充實的6年小學生活。今年5月,五山小學的小農田被廣州市教育研究院評為“廣州市4A級小農田”,這裡作為該學校的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将為孩子多元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4

麥穗成為五山小學畢業生的特殊禮物。

天河區長湴小學:

計算機老師建起植物園

來到天河區長湴小學,一進門就會被各種綠色植物和盆栽所吸引,校園裡還有生物園、荔枝園、竹園,俨然一片綠色田園風光。這裡的不少植物,都是由學校的計算機老師韋锴一手打理的。說起教植物栽培的緣起,韋锴說,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生活比較單調,除了上學、上興趣班就是上網,“很多孩子沒有機會接觸自然,對各種農作物更是一無所知,這讓我很憂心。”

于是,韋锴決心利用學校的優勢,為孩子們打造一座城市裡的種植園。每逢春節後,總有很多年桔被丢棄,韋锴便拉着闆車将那些年桔一車車地拉回學校,換盆、培土、剪枝……同學們看到他呵護年桔的樣子,也忍不住上前幫忙。在他們的努力下,植物園裡種上了金桔、雞蛋果等各色品種,校園裡充滿喜慶和朝氣。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5

韋锴教授孩子們植物栽培知識和技能。

韋锴還自費購買花盆、肥料、種子、鏟子等工具和用品,用于植物栽培。他帶着學生将營養土分裝到花盆裡,傳授學生種植、嫁接、扡插等技術。小麥、水稻、蘆荟、葫蘆、荷花、菱角、茭白、桂花、金花茶……慢慢地,這些植物都在校園紮根落戶,讓孩子們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科學栽培成為特色課程

2012年,科學栽培成為長湴小學的一門特色課程。韋锴介紹,種植園每學期的種植主題不同,他曾帶領學生種過葫蘆,教他們人工授粉;也種過玉米和高粱,讓學生體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喜悅;他還給學生派發過蓮子,讓他們帶回去與父母一起種植。

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他在植物園制定了按勞分配的規則,給學生計工分。等瓜果成熟了,他與孩子們一起喜摘豐收果實,有付出的學生就能領回自己的勞動成果。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6

長湴小學的孩子們收獲的葫蘆。

植物園的科學栽培,不僅得到學生的歡迎,其他科目的老師也常常在此教學,例如美術老師帶着學生到植物園現場作畫,科學老師帶孩子們到花圃做實驗。今年,長湴小學的種植園入選了廣州“5A級校園小農田”。現在學校每個班都在開展勞動實踐課程,課堂就設在學校的種植園。在實景教學中,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快樂,也學到了各種知識。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7

師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

越秀區回民小學:

每個班都有“天台小菜地”

“房前屋後、種瓜種豆”,這種以往鄉村特有的景象,也成為城市校園的一道靓麗風景線。今年3月,越秀區第一批“城市小菜園”在署前路小學、回民小學、中星小學等多所學校建設試點,累計種植超過20餘種瓜果蔬菜。在廣州市回民小學的天台上,有一畦綠油油的菜地,種滿了西瓜、毛瓜、藍莓等蔬果。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8

回民小學的天台菜地

據了解,2020年,回民小學在加強勞動教育的同時,在北校區樓頂新開辟一個天台種植園,與南校區樓頂原有的種植園交相輝映,并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名為“融園”與“和園”。

兩園共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有30多塊小“菜地”和1個“溫室植物園”,專門用于一至六年級各中隊進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老師帶領下,孩子們根據時節與勞動教育課程安排進行不同種類、不同時令的蔬菜、瓜果、小植物的種植。

能在校烹饪能帶回家

從選育種類、松土、搭棚架,到播種、移植、澆水、施肥、除草、收獲等,種植的全過程都有老師和家長的精心指導,孩子們在勞動實踐中,通過觀察、種植、記錄、分享等,初步了解農作與時節的關系,認識了種植的相關知識。

有的班級種出了20斤以上的大冬瓜,同學們用枕頭小心地墊着它,呵護有加。“我之前從來沒去過農村,也沒見過菜地……”有的孩子在校園菜地裡第一次接觸到泥土和植物,充滿好奇。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9

學生們給蔬菜搭架子。

到了種植園豐收的時候,孩子們都會獲得摘菜的機會,晚上帶回家親自烹饪後跟父母一起吃,分享收獲的喜悅。回民小學還設有烹饪課,作為每周一次的校本課程,烹饪課在一個150多平方米的烹饪間裡進行,孩子們可以在課上将現摘的蔬菜直接制作成沙拉等,直接開吃。

回民小學校長吳小蘭說,以前很多學生都五谷不分,不認識基本的農作物,她希望學生們通過學習種菜,找回城市生活中缺乏的原始與真實。

番禺區石樓鎮中心幼兒園:

打造校園小農莊

走進石樓鎮中心幼兒園,這裡綠意盎然,瓜果飄香,處處充滿着大自然濃濃的氣息。在幼兒園的樓頂天台有一處用于勞動種植的地方,被稱為“石幼小農莊”,這裡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目前種植着南瓜、姜、豆角、秋葵、通心菜。每個班級都有負責的種植區,這塊屬于孩子們的探索小天地,是他們平日最喜歡去的地方。9月1日開學後,孩子們就來到小農莊采摘成熟的玉米、青菜。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10

孩子們在“小農莊“勞作。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而這裡的孩子們也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石樓人,他們從小看着長輩們在田地裡勞動,種植各種蔬菜瓜果,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們的種植經驗相對城市的孩子來說比較豐富。”石樓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曾曉霞是該課程的設計者,她表示,種植園就是讓幼兒親近大自然、開展生活教育最好的地方。

據了解,這樣的種植實踐課在該幼兒園已經開展了6年,在各種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親自動手,獲得了各種種植經驗,也體會了勞動的辛苦,學會珍惜食物。

制作美食收獲快樂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自己動手制作食物的快樂,幼兒園準備了電磁爐,讓孩子們自己烹制可口的菜肴,品嘗辛勤播種、快樂收獲的喜悅。“我們嘗試通過‘石幼小農莊’這個小小的天地,為幼兒打造一個開心快樂的學習樂園,既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同時也增強他們的觀察、想象、思維和生活能力。”曾曉霞說道。

麥女士的兒子就讀于石樓鎮中心幼兒園,她十分支持幼兒園開設小農莊勞動體驗,“孩子們平時較少接觸大自然,小農莊課程對于孩子的觸覺發展很有幫助。孩子回家也說小農莊很好玩,可以與小夥伴一起捉蟲、松土、播種、澆水等等,蔬菜收獲時的那種喜悅寫在臉上,這些都是我們家長平時在家不能給予的。”

番禺實驗幼兒園:

引進“大石三寶”種植

9月7日,廣州實驗教育集團番禺實驗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們來到樓頂天台采摘小白菜。随後,他們把新鮮的小白菜絞碎拌肉做成餡兒包餃子,作為教師節禮物送給老師。記者看到,在幼兒園這片幾百平方米的天台上,小白菜、辣椒、茄子等蔬菜正生機勃勃地生長着。

據幼兒園老師陳曦介紹,樓頂天台在今年4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種植的品種由小朋友讨論決定。課程實踐過程中還會結合時令節氣、生态教育、飲食教育、财商教育等内容,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在幼兒園後跑道有一塊小種植區,這裡易積水,地裡的土“黏黏的”,種植的植物都長不好。有一次晨談時,有孩子提出水稻喜歡水,可以種水稻。為此,他們去走訪花農、詢問長輩、網上查詢、實地調查水稻的種植情況,開啟了對水稻的探索。

經曆了三個月的漫長時間,種植的水稻成熟了,在此過程中孩子們收獲了勞動的豐碩果實,也體驗了勞作的辛苦。收割後,孩子們打稻谷、曬稻谷,最終制作成美味的紫菜卷和米糕。為了培養孩子們珍惜糧食的美德,幼兒園老師帶領小朋友通過觀看視頻、故事分享、繪畫等方式緬懷袁隆平爺爺。

鄉村學校的滄桑巨變(廣州多所學校建起小農田)11

小朋友種植慈姑。

番禺大石有三寶——慈姑、馬蹄、燈芯草。9月開學後,為了讓小朋友更好地傳承曆史文化,番禺實驗幼兒園在家長的幫助下,引進了“大石三寶”落戶在這片種植區。“水稻收割後,這塊種植區就空出來,由于種植條件相似,有小朋友提出可以種慈姑。園裡的孩子基本都是洛浦本地人,這‘三寶’是大石洛浦地區的土特産,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讓非遺文化進校園。”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片種植區被分割成三塊,分别插着慈姑、馬蹄、燈芯草的标牌,其中,慈姑苗已經有二三十厘米高。為了讓植物更好地成長,種植區内還設置了專門的排水閘,可以蓄水、排水。陳老師表示,待馬蹄收獲時,還會邀請制作非遺傳承人到園内演示制作馬蹄糕,傳播非遺文化。

将向全省推廣勞動教育經驗

據了解,廣州市自推進勞動教育以來,取得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成績。如出台《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出版極具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材,積極開展全市勞動教育教研活動、開展“校園小農田”建設、城鄉結對、“五個一”勞動實踐活動等,使得勞動教育在廣州中小學落地生花。

今年5月,廣州48所學校獲評“5A級校園小農田”。廣州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廣州市将向全省推廣介紹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的經驗,推出現場教學課例等供全省勞動教師交流學習,通過紀錄片、攝影展等全方位多元化地展示廣州在勞動教育實施中所取得的成果。

專題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李丹

專題圖文 信息時報記者 李丹 韓春華 見習記者 章喬晖

部分圖片由學校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