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文教授,解放軍306醫院,神經外科
頭暈(dizziness) 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也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為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内搖晃、眼花等的感覺。頭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于發熱性疾病、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綜合症、神經症等。此外,還見于貧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藥物中毒、尿毒症、哮喘等。抑郁症早期也常有頭暈。頭暈可單獨出現,但常與頭痛并發。頭暈伴有平衡覺障礙或空間覺定向障礙時,患者感到外周環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或搖晃,稱為頭暈。
頭暈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種,比如餓時會頭暈、經期前後會頭暈、感冒也會引起頭暈等等。除此之外,頭暈也可能是重病的先兆。醫學專家指出,長時間頭暈的原因可能是患有如下幾種疾病:
1.高血壓病:高血壓所緻的頭暈多數是由于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使血壓産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藥,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發生頭暈。
2.中耳炎:累及迷路時産生頭暈,查可見鼓膜穿孔、流膿。(1)迷路周圍炎症:輕度頭暈,眼球震顫,乳突部疼痛,前庭功能正常。(2)局限性迷路炎:陣發性頭暈,旋轉時加劇,眼球震顫、惡心、嘔吐、傳導性耳,前庭功能正常。(3)彌漫性漿液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乳突炎時發生。頭暈較重。眼球震顫。慢相方向與肢體傾斜均向患側,伴惡心、嘔吐,不完全性神經耳聾,前庭功能減退。(4)彌漫性化膿性迷路炎:早期發生嚴重頭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平衡失調,眼球震顫快相指向患側。頭暈停止後,患耳全聾,前庭功能喪失,向患側傾倒,眼震慢相指向患側。
3.美尼爾氏病:頭暈呈間歇性反複發作,常突然發生,開始時頭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傾倒,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驚恐萬狀。伴有耳鳴耳聾,惡心、嘔吐和眼球震顫,随耳聾的加重而頭暈減輕,完全耳聾時頭暈停止。發作過後疲乏,嗜睡,持續數天發作停止,間歇期平衡與聽力恢複正常,多次發作後聽力減退。美尼爾綜合征與美尼爾氏病表現相似,病程演變規律不同,多為持續性,發作時間長,與原發病相消長,有相應的神經系統和局竈體征。常為前庭炎症、外傷、出血、腦膜炎、小腦腦橋角腫瘤的繼發症狀。
4.位置性頭暈:頭暈與頭部位置及運動有密切關系,在患耳處于最低點或頭部轉向時産生頭暈,通常有數秒和潛伏期,頭暈呈中等程度,伴惡心、水平性或水平旋轉性眼球震顫,持續數秒消失。重複誘發,眼震反應及頭暈程度及速減弱。無耳鳴、耳聾。多在幾周内消失。
5.前庭卒中:突發性嚴重頭暈,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跟球震顫,伴有傾倒等。為内聽動脈血栓形成所緻。
6.前庭神經元炎: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為病毒感染;病變部位在前庭神經末梢、前庭神經元、前庭神經(即核前部分)。本病多發于30~50歲,兩性發病率無明顯差異。起病突然,病前有發熱、上感或泌尿道感染病史,多為腮腺炎、麻疹及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臨床表現以頭暈最突出,頭部轉動時頭暈加劇,頭暈于數小時至數日達到高峰,後漸減輕。多無耳鳴、耳聾,也有報告約30%病例有耳蝸症狀;嚴重者傾倒、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病初有明顯的自發性眼震,多為水平性和旋轉性,快相向健側。前庭功能檢查顯示單側或雙側反應減弱,部分病例痊愈後前庭功能恢複。病程數天到6周,逐漸恢複,少數患者可複發。
7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見于中年女性,神經較敏感易激動或性格内向者容易發病。病前可有精神刺激,出現突然發作頭暈、外景旋轉、不敢睜眼,一般伴有惡心、出冷汗、面色蒼白等症狀,發作後恢複正常。聽力及前庭功能檢查均正常。
8.外耳疾病:頭暈常在局部疼痛之後出現,程度輕重不一,系耵聍或異物緊貼鼓膜上,引起内耳充血水腫所緻。
9.低血壓症:低血壓頭暈也是非常多見的,特别是年輕人,容易反複發作。姿勢性低血壓頭暈則多見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頭暈,旋即消失,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頭暈。
10.動脈硬化症: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着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内動脈,就可出現浮動性頭暈和眼前發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