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7-09 00:46:40

央視網消息:生态環境監測被形容為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生态環境監測準不準、快不快,直接關系到生态保護修複的效果好不好。前不久,生态環境部印發了《“十四五”生态環境監測規劃》,強調了提升生态環境監測工作的組織管理,加強科技攻關,推進新技術、新裝備在監測領域的應用。今天就讓我們來關注科技賦能下的生态環境監測。

無人機管護隊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

最近,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無人機生态環境監測隊剛剛完成培訓。一個“天空地”一體化的生态環境監測網絡在大西北的生态屏障建立起來,為高水平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增技賦能。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生态環境監測)1

記者來到祁連縣野牛溝鄉油葫蘆管護站,看到管護員正在有條不紊地組裝調試無人機,準備工作完成後,便開始進行遙控操縱,實時傳輸的巡護畫面很快就呈現在管護員手中的監控屏幕上。傳統的巡護模式大多依靠人力步行或摩托車,通過人眼或者望遠鏡查看,受當地地形和自然條件的限制,巡護工作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是不可避免存在盲區和死角。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生态環境監測)2

青海省最近建設了覆蓋全省的“天空地”一體化生态環境監測網絡,通過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海拔無人區設立監測點,工作人員隻要點擊鼠标,就可24小時動态監測三江源生态系統、自然景觀和野生動物栖息活動變化。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生态環境監測)3

左右岸同時監測 黃河水質數據更精确

一直以來,受限于自然條件的限制,河流水質的監測點位往往設置在重要城市和工業區、幹支流交彙口等主要節點,密度不高、覆蓋面不廣,對于部分河面較寬、支流較密的河流來說,監測斷面的數值往往與河流的真實水質有一定的出入。最近,黃河内蒙古段就率先開展試點了河流兩岸同時取水監測的新模式。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生态環境監測)4

在黃河内蒙古段,兩岸農田遍布,沿河也分布着很多工業企業。以前這裡的水質監測采樣都在河流左岸開展,這樣得出的數據準确性會有偏差。最近内蒙古首次開展了黃河左右岸同時采樣工作,涉及包頭、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三個監測分站,采樣點位比以前擴充了一倍。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生态環境監測)5

通過對3個分站同時采集的水樣的化驗分析,監測人員發現,黃河内蒙古段整體水質較好,但是相對左岸,右岸水樣的總磷和氨氮偏高。監測顯示,下一步内蒙古黃河右岸應該在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強。

科技“利器”助力大氣污染精準治理

随着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向精準治理邁進,對大氣污染監測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否在第一時間鎖定污染源頭并快速介入,成為精準治污的關鍵。山東省昌樂縣是工業大縣,大氣污染治理難度大。如今,通過布局監控網絡、采用信息技術,昌樂縣空氣質量管控的精度不斷提高,環境空氣質量得到了較大提升。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生态環境監測)6

在山東濰坊市生态環境局昌樂分局的監控室,環境自動監測平台突然顯示,當地工業區内某個位置,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突然升高了。工作人員立即派出大氣立體走航監測車,對企業所在區域進行監測。根據風向,技術人員分析出,污染源的大緻位置在印刷廠的排氣筒附近。

生态環境監測工作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生态環境監測)7

這個空氣質量精準管控系統通過7個大氣微站的網格化在線監測,配合1部走航車的移動監測,形成了一張對重點工業園區大氣污染物的實時監測網,反應速度也比以前提高了3倍。

來源: 央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