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5日電(管娜)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将該獎授予卡羅琳•露絲•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摩頓•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和卡爾•巴裡•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們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稱,夏普萊斯和梅爾達爾為一種功能形式的化學——點擊化學奠定了基礎,在這種化學中,分子構建塊快速而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貝爾托西将點擊化學帶入了一個新的維度,并開始将其應用于生物體中。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諾獎中的“跨界明星”
創造新物質、發展新技術、研究新理論……諾貝爾化學獎的頒獎史可謂是一部現代化學的發展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諾貝爾獎官網上對該獎介紹道:“對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自己的工作來說,化學是最重要的科學。他的發明的發展以及他采用的工業流程都是基于化學知識。化學是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獲獎領域。”
盡管諾貝爾本人就是化學家,但作為諾獎“嫡傳”的化學獎卻偏愛跨界。從以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名單可以看出,不少獲獎成就并非出自傳統的化學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學、物理學等多重學科,因此,諾貝爾化學獎也被調侃為“諾貝爾理綜獎”。
1908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因“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風趣地調侃道:“這是我一生中絕妙的一次玩笑!”
但熟悉諾獎曆史的人知道,像盧瑟福這樣,從物理學進入化學研究領域獲獎的人不勝枚舉。連諾獎官網都稱,化學在20世紀初的蓬勃發展與物理學的基本發展密切相關。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頒給了“對生命科學産生革命性影響”的兩位女科學家沙爾龐捷和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她們是第一對同時獲得該獎的女性,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六位和第七位女性得主。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兩位獲獎者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使用這一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一技術對生命科學研究産生了突破性影響,有助于研發新的癌症療法,并可能使治愈遺傳性疾病成為現實。
不過,在2021年,青睐跨界的諾貝爾化學獎“出人意料”的回歸了傳統化學,兩位科學家因在“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的進展”獲獎。瑞典皇家科學院說,利斯特和麥克米倫的成果對藥物研究産生了巨大影響,并使化學更加“綠色”。
偏愛“組團”的諾獎
除了跨界這一顯著特點外,諾貝爾化學獎還偏愛“組團”,其獲獎曆史上還有不少家庭組合。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因對糖類的發酵以及發酵酶的研究得192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的兒子烏爾夫•馮•奧伊勒獲得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無獨有偶,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是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的父親阿瑟•科恩伯格則是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而最成功的“諾貝爾獎家庭”莫過于居裡夫婦。瑪麗•居裡因對放射化學方面的研究,獲得了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夫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僅如此,居裡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和丈夫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也共同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居裡夫人的小女兒雖然沒有投身科研工作,但在1965年,她的丈夫、美國外交官亨利•拉波易斯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雖然上演“上陣父子兵”,但他曾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唯一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